简单又无用的小破车:德军RSO坦克歼击车
同志们,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的阶段,虽然德军方面一直打的顺风顺水,势如破竹,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德军还沉浸在胜利的气氛范围中,它们面临了一个最大同时也无法克服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威力强大的武器,也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能把人冻裂的严寒以及非常糟糕的烂泥地。许多车辆都无法克服这个极差的路面,严寒加上烂路,这更进一步严重影响了军队的行进速度,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德军需要一种全新的车辆,这个车辆就是Raupenschlepper Ost 简称RSO(斯太尔牵引车)史泰尔。

由于斯太尔牵引车的性能非常不错,因此有人建议提出改造成武装车辆,后续的改进工作显示结果,衍生出了搭载一门PAK40 75毫米反坦克炮的衍生车型。

斯太尔牵引车的研发道路是德军在1941年到42年开春,(也就是冬季作战结果累计经验以后出现的),冬天不但面临着严寒,春暖花开后积雪融化的烂泥路更是让德军血压升高,因此在1942年春天,对未来这款火炮拖拉机的需求形成了,这款武器一旦成功列装,将可以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这款武器必须设计简单,造价低廉,在复杂的路面上具有高机动性以及在任何气候条件下依旧有良好的性能而闻名。

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在1942年夏,完成了这款拖拉机的设计,到了年底,这款斯太尔牵引车的原型通过了测试,之后收到了大规模生产该车型的命令,斯太尔的生产一直到欧洲战争结束总共配备列装了两万八千多辆类似的车辆,这个车型被派往地面上的各个部队,它们主要是用来牵引火炮,运输补给弹药以及步兵,同时因为它的特点,也不排除有改造成武器的可能性,这也是因为这一因素,导致了出现搭载武器的版本。

在1943年开春,根据其车型为基础,发明了一款带有火炮的车型,通过设计计算表明,该车会大大增加了炮兵的机动性,消除了还要部署火炮的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的射击并撤离,到了同年夏季,研究人员在搭载PAK40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其它方案,比如搭载榴弹炮和防空炮。

虽然在外表上与原版看起来只是多了一门炮而已,但其实需要对车体进行特殊改装,正是因为如此,火炮的下面有一个底座,车体的正前方有一些装甲板组成的一个小舱屋,驾驶员的操纵杆就在那里。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开火了。

在最初的阶段,有人提议想这种概念想法转接到其它的底盘上,这种想法其实很好,也有很大的前途发展,毕竟底盘那么多,但这种想法一旦实现,这将会影响该项目的进程,另外时间成本也会增加,因此这个想法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动力系统上,它的底盘较高,发动机为一台8缸80马力的发动机,悬挂有四个钢制的大直径的负重轮,履带宽度340毫米,为了节省资源,能省的都省了,它的轮子甚至没有橡胶圈,故此行驶的时候噪音较大。

在最初的几个版本里,它们的车型有的外表不太一样,有着不同形状的大小,它们有的像个小汽车,有的干脆直接裸奔,由几个挡板组成,由于需要减少外表的尺寸,再加上安装了一门大炮,工程师们不得不开发了一种新型外表,顶部完全敞开,什么也没有,侧面则有两个5毫米的钢板,至少能给炮兵成员提供一些简易的防护,而火炮直接被固定在车上,射击也很简单,只需瞄准了轰就即可,并且范围也像坦克一样开阔了,不在需要挪着笨重的炮身那么费劲了。

火炮的射击范围,俯仰角为负5°到正22°PAK40的威力我想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在叙述,由于安装在底盘上,因此火炮失去了一些原来的部件,主要是原先的轮子以及后面的支撑架,其余的保持不变,比如炮盾,瞄准镜等,车体可以携带28发炮弹,火炮可以向任何的方向射击,也不用担心驾驶员的位置,当驾驶员不在,驾驶员前面的挡板还可以敞开,这样就不会受水平角度的影响啦。

这款歼击车因为一些列改造,使其的重量不到5吨半,通常为四人组成,速度在20~25km每小时,航程可以达到300km,除了以上数据外,它没有放弃自己本质工作,牵引,它依旧保持了牵引能力,用来拉货物等。

在1943年夏天,研究人员制造了三个原型,由于它们在外表上各不相同,因此这三款车型也在进行发展和部分测试,注意是部分测试,并一直持续到了9月底,这三款原型车发现了一些小毛病,不过很快就被解决了。

虽然只有三种车型,甚至所有的测试均未能完成,但10月份军方依旧决定大规模生产,制造50台用于测试,到了1944年,他们打算连续生产,每月产量可以高达400辆,然而生产设备就需要生产设施以及时间,最后该歼击车的测试直到1944年1月中旬才彻底解决。。。。同时短时期内进行了军事实验,根据其结果,对该型号投入使用,被制定了方案,它的名称为7,5cm Pak 40 / 4 auf gep. Selbstfahrlafette Raupenschlepper Ost

随后该车型参加了实战,和突击炮一起作战,这辆不起眼的小车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不过也有明显的缺点,经过实际运用得到的结果是:防御力贫乏、速度低下,而使其损失远较其他型的自走炮来得多,并且开炮的时候晃动的让人害怕,不过德国军方已经对它感兴趣了,并决心大量生产使用。然而,虽然该型号获得了德国军方一些人的认可,但这并没有帮助它进行大规模生产,由于一些新项目的开发也严重影响了它的进程与命运,由于量产计划的不确定性因素,它的批量生产从来没有过,只有那些生产出来的几十台车型,虽然它被使用了一段时间,不久就被替换掉了,那些数十辆的车型大部分被击毁,或者德军投降的时候炼钢,不过依旧有幸存的保留至今,它们不光是博物馆的收藏品,更是德军载具里面的稀有品。

该自行火炮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简单化的技术并生产,但由于设计太过简单,再加上它本来就不是坦克底盘,这导致它的防护能力极其低下,一个手榴弹就能报销,虽然德军少量接受并参加了战斗,但是它毕竟出现的时间太晚,另外研制期间军方也是磨磨唧唧没完没了,也严重的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即使它大量投入生产使用,也依旧无法改变第三帝国崩溃的到来。下面是几个简易改进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