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复活,我们将在一次次的自省里找到真正的自己

2022-06-05 22:57 作者:苏小苏晓  | 我要投稿

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去阅读,然后又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抽离,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忘却了阅读时的愤怒,激动,遗憾。只能凭借印象与片段的文字去回忆这本书了。

我对它抱有极高的期待,希望能像阅读呼兰河传一样给予我力量或方向。但是阅读时大失所望,这不是关于顽强的生命的故事,辞藻也不够细致幽微,但现在想来由这样的文字来展示出的这样一个故事又是如此相得益彰。

故事从这里开始,卡秋莎即将面临一次生死的审判,涅赫柳多夫即将与一位贵族小姐结为夫妻。多年的贵族生活已经将涅赫柳多夫同化,他与人谈论绘画,哲学,钢琴,赶赴一场场的宴会。但当他停止交谈,望着觥筹交错的场景时有一丝恍惚。这一丝恍惚在未婚妻子催促着婚礼进程时变成了厌倦、抗拒。而卡秋莎,当过仆人,使女,洗衣工,最后在妓院工作多年。生活从来浑浑噩噩,也就过去了,无需停驻,不必思考,只要不停的告诉自己我满意这样的人生再找出其中值得夸耀的点,我们的生活就会向橱柜里缕空的金饰,虽空无一物但闪闪发亮,直到时间的车轮碾碎一切,我们变为其中的尘土。只是不停的告诉着自己,我无比满意现在的生活就真有用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又为何会空虚,会厌倦?

于是涅赫柳多夫那年少的时光又跑出来了,世界富有前景充满希望,他将践行伟大的改革,迎接一个美好的世界的到来。年少时我们的冲动使我们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前途光明。而那时候的卡秋莎纯洁美丽,怀抱着对世界的幻想。或许是出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或许是觉得自己是卡秋莎堕落的源头,更或许是对今日生活的逃避,对自己的坠落于金钱与权力编织的罗网的无力与愤怒。他决定拯救她,使她免于遭受流放的苦役。

于是他终于再次见到了年少时的世界,往返于监狱与权贵的门庭,他看见了16岁被关押的学徒与庄严的法官,因身份证被烧毁被关押的流民与检察官,押运队伍中暑而死的囚犯与指挥这队伍的法官,他恍然惊觉,多么荒谬的世界。那年少的想法再次回到他的脑海,土地不应该是私人财产,政府应当为人民的福利服务。这个想法促使着他做出和年少时相同的决定,把手中的土地变成农民共有的财产,但他又有着疑虑,全部分出去了又靠什么支撑现在的生活呢?于是他有所保留的把自己的土地变成公有财产并随着卡秋莎来到西伯利亚。

若一切止步与此,那一切就是俗套的故事,事实的生活中有谁能如此顺利的完成自我的救赎,有谁能坚定的选择忠于自己的信念而不被物质所侵蚀,于是我看着他惊觉身边的罗网,努力挣脱又被罗网所困,身边人人说着他的荒谬,朋友亲人的不解让他疲累又困惑。长途跋涉被跳蚤叮咬的无法入眠后一场华丽的宴会主人的恭维使他飘飘欲仙。反复又疲累的挣扎与欲望与理想之间,直到故事的结尾我都不知道他找他要走的路了吗?但是回首一看他又已经走出来好远,那个拿着酒杯与岳父谈论时事的人与旅馆中翻看典籍查阅法典的人已然不同了。


复活,我们将在一次次的自省里找到真正的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