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的过程

2021-11-08 22:33 作者:wwbs  | 我要投稿

积累及其动机

什么是积累

  • 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

    • 个人消费

    • 再投资——积累

    • 表现为剩余价值(利润)

    • 由资本家占有

    • 剩余的不同使用方式

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买办阶级的“积累率”很低,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因此被推翻了。


消费和积累不完全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奢侈被列入资本的交际费用

资本家的挥霍仍然和积累一同增加,一方绝不会妨害另一方。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炫耀消费成了工作的“必需”。

积累的动机

资本家的动机不是使用价值和享受,而是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殖。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如果动机变成了消费,一个人就不再是资本家了。

对价值增殖的追求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更高的社会形式打基础。

资本家只是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受到尊敬。

竞争强化了积累的动机。

内在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必要(为什么?);

竞争使这个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资本家,迫使资本家靠不断扩大资本来维持资本。、


理论模型: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为什么一定要进行积累?

  • 资本追逐剩余价值;

  • 资本之间存在竞争,竞争中取得优势的资本能并吞其他资本,从而更好地榨取剩余价值、而在竞争中落下风的资本会被兼并,不再能榨取剩余价值。

  • 积累越多,规模越大,效率越高,越能榨取剩余价值,也越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 因此资本要积累。

小知识:功能主义——作用即原因。比如,资本积累为社会主义做了准备,因此资本家积累的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


思考:资本无止境的积累和可持续发展存在内在矛盾?

  • 绿色资本主义:如果把“保护环境”变成一种生意,让资本可以在追逐剩余价值的同时保护环境,矛盾是否可以化解?

  • 环境破坏过于严重会引发民众的不满,通过“污染转移”来减轻不满。但内在矛盾依然存在。

  • 发明出一种不用扩大规模也能赚钱的新方式?(“规定上限“经济,严格限制每个人的消费)

积累过程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

分类:

  • 不考虑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只从再生产规模看:

    • 简单再生产

    • 扩大再生产

  • 但现实的积累过程不只是量上的变化,还有:

    • 技术内生变化

    • 社会关系内生变化

社会关系变化比如:工人和资本家的力量对比。

简单再生产

模型设定:生产只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剩余价值全部被用于消费)


”作为孤立过程的虚假特征“:

  • 资本家垫付工资,养活了工人

    • 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下:

    • 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在资本家阶级手中

    • 只有资本家阶级同意工人才能获得劳动机会

    • 只有能创造剩余价值时资本家阶级才会同意“提供”就业

    • 工人今天的工资是由他昨天的劳动来支付的。

    • 工人的生活资料的唯一来源是工人的生产。

    • 反驳

    •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假象

  • 资本家可能是靠自己的努力攒下来的资本

    • 长期内资本必然会转化为资本化的剩余价值。

      一开始1000万,每个月的消费全部剩余价值200万,5个月后原来的1000万已经没了,此时资本家手里的1000万来源于剩余价值。

  • 工人的消费是生产过程以外的东西

    • 消费保证他们维持和再生产自己

    • 生活资料的耗费保证他们不断重新出现在劳动市场上

    • 工人的消费也是资本再生产的要素

结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生产产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扩大再生产

模型设定: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积累,生产规模变大,但结构不变。


  • 追加资本是工人的无酬劳动

  • 最初投入的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下降(注意,始终存在,但比重不断减少)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不断扩大对劳动的统治(v \to (v + \Delta v)


总结:资本积累的本质是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

用你的劳动占有你的劳动。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现实的资本积累:规模增大,结构变化。


概念:资本构成

  • 资本技术构成:由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

  • 资本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即c:v

  • 资本有机构成: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叫有机构成

题目让算有机构成,就是让算价值构成。


两个模型

模型1:技术不变,社会关系可变

  • 生产规模扩大

  • 有机构成不变


形成了一个闭环。

描述了一个经济周期。


模型2:有机构成提高与相对人口



三个规律

规律一:有机构成的升高趋势

  •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

  • 在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中,提高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受劳动者生理和社会条件的限制

  • 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了必然选择

  • 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是技术构成的升高

规律二:相对过剩人口

  • 资本有机构成升高意味着:在同样的资本量下,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了

  • 这种减少不是自然的,而是资本增殖的需要决定的

注意: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不是简单表现为就业人口的减少!

比如有时规模和有机构成一起增加,这时就业人口不一定减少。

  • 蓄水池: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的劳动力需求

  • 产业后备军

    • 为资本增殖提高劳动力

    • 压低工资水平

结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意味着失业问题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规律三: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概念:

  •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变成资本

  • 资本积聚:通过积累,资本变大

  • 资本集中:通过兼并,资本变大


由于有诸多因素限制了资本积累,因而资本积聚也受限。所以资本集中在资本规模扩大中起主要作用。


促进资本集中的因素:

  • 竞争:大资本有高技术,高分工等优势,在竞争中有利

  • 信用:贷款等金融工具偏向大资本;信用促使小资本联合组成股份公司,形成大资本


资本积聚和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 积聚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会导致资本总额变大;集中是资本的重新分配,不影响资本总额

  • 积聚能扩大资本的规模,促进集中;集中后的资本更能获取剩余价值,促进积聚


总结


核心: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的矛盾

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瓦解



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的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