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夏日记忆】开始怀念那年影响市容的路边摊

2022-08-07 02:09 作者:无月白熊  | 我要投稿

今年的夏天热得变态,在我记忆里,自从2018年开始,夏天一年比一年热了。本来大连应该是冬暖夏凉的气候,这两年所谓的“夏天凉爽”,只能拿去和河南、上海这样的城市去比了。

今年更是热的邪门,米饭放在窗台,隔夜就能粘了。鸡蛋在菜架上放了几天,便成了毛蛋,扒开一看还是黑心的。好在我对恐怖电影没啥兴趣,倘若那两天看了大火的《咒》,那可能便是另一个故事了。

说起夏天,就总是难免提起雪糕。今年盛行的一个词叫做“雪糕刺客”。通过这么一个词,我了解到现在的媒体,的确喜欢通过“年轻人”这个群体,把所谓的痛苦放大。仿佛离开了高价雪糕,人便不能活了一般。

而这种刻意被营造的言论,又的确带偏了一群人。

你觉得某个地方的雪糕贵,就去便宜的地方买,没有便宜的地方,买套三十以内的模具,倒上凉白开搅合点白糖,热了就拿出来舔,自然也是一种活法。

喜欢大力谴责那些所谓令你感受到“痛苦”的东西,说白了也不过是为了博取流量罢了。买家大哀,仿佛市场已经被它一家垄断了,缺少了他生产的产品,消费者便不能活了一样。与其期望他能大发慈悲便宜下来。你不如想想自己是不是他们的客群,不要去买,用钱投票,那便是最好的抵制手段了。

至于什么一根雪糕里有日本、澳洲进口的水果……真心听听就好。想通过雪糕饮料,吃出健康,吃出他国的金秋盛夏。不如多喝几杯白开水来得实在。

说起白开水,我又想起了一个久远的故事,那也发生在夏季。

我以前卖过几天净水器,这玩意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通电之后的高压将水压过细网孔的膜,已达到物理净水的目的。

但搞笑的是,顾客购买净水器担心的两件事是:1,自来水中的矿物质一并被清除了,是不是会不健康?2,这种净化方式,会使膜上有脏东西,半年更换一次滤网,会不会太费钱了。

于是,他们愿意购买的是旁边那个不插电的“净水器”,那是采用了大自然“井水”的分层结构,保留矿物质,清除有害物质,而且五年不用更换内胆的神器。虽然它的原价比我的机器还要高。但好在目前厂家优惠大酬宾,实际消费也就是我那机器一半的价格。

我实在搞不明白,这帮顾客,怎么愿意花两千块钱买个“安慰剂”一样的产品。

我不能说我卖的东西是“良币”,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旁边这家卖得的确是毫无卵用的垃圾。

这与雪糕那个话题,有个共通的道理,只要营销手段到位了,物品本身的价值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原先,我其实挺相信一分钱一分货的。总觉得“牛排”、“寿司”、“韩式烤肉”这些动辄70~200元的菜品,有着天然的优质原料和远超平时食品的质量与味道。

但等我真的自己赚了钱,挑了个好日子,战战兢兢地像个乡下农民一样走入那些我觉得“很大”的餐厅,给我的体验真就只剩下了一个“亏”字。除了装修好,摆盘好看,真心就菜量又小,味道又一般,可能找一家像样的拉面店,店里的炖肉都比桌上的牛排好吃……

直到后面懂得东西渐渐增多,发现很多东西的高价,并不是因为材质值这个价钱,而是“品牌”和“稀缺性”造成的溢价。因为稀缺性掏了钱的买家,因为本身就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与味道,自然也不愿意出言否定。

其实,我国相当多的居民,对内都有一种朴素的想法,那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在他们眼里,厨师的手艺往往是不值钱的。

而原本国有的“品牌”,古早的理念都是“物美价廉”,“保质保量”。但西方的品牌,给我个人的感觉,搞得却是“品味”、“身份”、“拥有这玩意就会有幸福感”。(个人见解,未必对)

可能是经济发展的原因吧,我觉得有点把国内的品牌带跑偏了。

更要命的是,现在很多时候,你掏了钱,愿意为“稀缺性”付费,譬如花钱买所谓的“和牛”,那种喝啤酒,还有人给它按摩的和牛(这个本身也是营销,吃的是酒糟,然后更喜欢刷子蹭,人那点劲儿,牛看不上)。但你钱掏了,吃的却是美国牛膝圆冻牛肉,可能还没菜市场直接整一斤牛肉新鲜好吃呢……

总结就是,花了稀缺性的钱,买来的玩意,只有精神上的幸福感,现在回想起那时候的自己,就和我嘲笑的花2000元买净水器的笨蛋一样吧。


我有时会回想一些事,那就是在互联网刚开始发达那两年,网上盛传的臭豆腐是用大便发酵成的,外面的烤地瓜用的桶是化工染料用桶……等等离谱的传言。当时也的确造成了我的恐慌。

但回忆起在路边摊的用餐经历,我实际上是很少会闹肚子的……倒是那时候的肯德基,吃一次鸡肉汉堡,就会腹泻一次(大概是05~08高中时期,现在早不会这样了),让我以为我可能是对鸡肉汉堡里的某种调料过敏。

现在脑子里有个大大的问号,那些曾经陪伴我青少年一起成长,最后因为违反市容被清理掉的路边摊,真的不干净,不卫生吗?

路边摊那些小摊贩呢?无论是炒饭,还是炸薯条,无论是酸菜炖五花肉,还是油炸鸡叉。他们用的油的状态,操作的娴熟程度,都可以堪比不少餐厅的“可视化厨房”。除了原料是否新鲜我不清楚(但烂没烂还是能看见的),油干不干净,人干不干净,不都清清楚楚地在眼前吗?

这不比内幕纠察局调查的那几家连锁餐饮、果蔬生鲜干净的多得多得多?


如今再也找不到13元一斤半的炸鸡叉,5元一大份的炸蘑菇,炸薯条。10块钱一份4个,可以点半份的锡纸烤海虹。(现在都叫生蚝了,价格也生蚝上去了)

8~12元,配料都摆在眼前,点哪个就炒哪个的花式炒饭。

15元一大份的烤猪脑花。

还有一个中年叔叔推着小车贩卖的所谓“北京来的十种咸菜”,记不住多少钱,只记得每样都会装一小袋,然后分装好递到奶奶手里。

那是个很热,但没有如今这么热的夏天,小摊子的老板,在等着挂炉鸭子被烤熟前,总是会拿个马扎坐着。有人去买冰淇淋的话,就付给他一元,一元一只。左边的是原味,右边的是草莓味或者巧克力味,而中间则是两个混合在一起的味道。

有时可能是温度没掌握好,还能吃到甜筒里的冰碴子。


如今,那每每到夜间,人挤人的夜市,早已因为消防原因被拆掉。

重新铺好的人行道上,停满了私家车,有那么一两辆似乎也好久没有开过了。

消费一直在升级,原本一元一串的羊肉串,那几年先是按照一元一小串,三元一大串的卖。

如今三元大串的肉量,已和当年一元小串的肉量相差无几了。

价格一直在升级,品质却总还有下降的空间。

索性今年买了烤箱,弄些羊肉自己家里烤,自己烤得羊肉,总让我怀疑我自己在上辈子有没有可能是食神转世。怎么他妈能做得这么好吃。

后来还把煮好的不加调料的三鲜伊面拌上韩式辣酱,放几片辣白菜。一口下去,让我回想起前几天的愚蠢。我何必感叹农心辣白菜拌面涨到5元一包吃不起了?

这味道难道不是一毛一样吗?


那些我爱的路边摊虽已离我远去,但价格的暴涨,终究让我变成了一代食神。

有得有失,所谓人生,大抵如此吧。

【夏日记忆】开始怀念那年影响市容的路边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