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些考古文物来看维京时代的弓
上期视频的youtuber通过研究都柏林以及海泽比等地的弓残片,运用当时的工艺制作了一张颇具特色的短弓,这次就专门讲讲这张弓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及维京时代的弓的发展。(上期视频链接→来自维京时代的爱尔兰长弓)
相比于英国的长弓、亚洲的反曲弓、日本的和弓,维京时代的弓和射箭技术并不是那么的出名,但维京时代的弓箭有着自己的特色。这次主要讨论的对象是西欧,准确的说,是来自海泽比和巴林德里的两张完整的弓,以及一些主要来自西欧地区的画作。毕竟维京时代跨越的时间长,范围大,在瑞典出现过反曲角弓的用例,也出现过扳指的实物,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维京弓则不在本次讨论范围。
弓,在冰岛的成文法中提到,是自由人可以使用的一种武器。在Saga里也经常出现与弓相关的故事,例如战前射箭弓炸了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东盎格鲁国王埃德蒙,后被封圣,亦称“殉教者”埃德蒙。在公元896年面对“无骨者”伊瓦尔率领的大军围困,兵力差距悬殊,水陆均被围困的情况下,勇敢(或者说愚蠢)地拒绝了对方提出进献贡金以及成为傀儡国王的要求,并要求对方受洗成为基督徒,否则绝不屈服。
后来这个做法为他招致了报复。埃德蒙兵败被抓,伊瓦尔要求他的手下把埃德蒙绑在树上用弓箭折磨,直到把他射的“浑身和刺猬一样”,才砍下他的头。

在这个绘画插本里,得以一窥维京时代的弓箭。从图画上来说,结构相当简单,比较特殊的在其末梢,有些微向内的反曲结构。拉距在胸口处靠脸,偏地中海式射法的拉距。
实际上,弓梢的反曲方向不是必需的,大部分出土残片里弓梢是没有反曲方向的。这次讨论的两张弓,反曲方向推测则是向外的。

海泽比出土的弓通体紫衫木制作,长191cm,整体呈类D形,推测是维京时代的遗物,有80-100磅。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是这个弓在上侧只有一个挂弦槽,刻在反曲和弓体的拐点上——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弓梢的作用可能只是装饰。
下方有磨损的迹象,而且没有挂弦槽,可能就是直接系上去的。上端有个铁钉子,用途不明。




巴林德里的弓材质为紫衫木,全长190cm,推测磅数80-100,是受了维京影响的爱尔兰作品。

目前,完整的维京时代弓一般长度在130-190,大部分是紫衫木,也有一些是榆木(少)和松木(极少)。随着时代向后推移,弓梢逐渐变成了双槽,弓应有的特点开始慢慢出现。

维京时代的弓存在大量残片,因此很多时候无法推断其长度。另外也因为一些短弓的出土,例如爱尔兰的沃特福德(全弓126cm)和法国(全长125cm,榆木)的文物,使巴约挂毯上威廉方的弓箭手使用的弓更具可信度。实际上,应该被认为是长短弓并存,但目前发掘出来的完整弓大部分是长弓。
实际上,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维京时代的弓工艺原始,制作简单(?),而且应用范围比较大,包括打猎(实际上巴林德里的弓以前也被认为是猎弓)和战斗在内,只是因为在早期中世纪的作战方式,导致其极易被忽略。但在这个阶段,弓的制作方式与思路也随着战争和生产得到了进化,制作水平与工艺不断发展,英长,包括后面玛丽罗斯号上的英长弓梢被磨的很尖,上面会装有牛角顶,采用双股弦和前开槽/侧开槽的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弓,提高续航能力与使用效率。毕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Ps:(转载视频链接→来自维京时代的爱尔兰长弓)
PPs:(阶段性的学习总结,自己留档,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看关于弓的知识了。但是毕业设计是做弓和写报告我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