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庭教育大讨论(五) | 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

2022-11-07 22:27 作者:心理学科普号  | 我要投稿

杨敏 全员心理关爱 2022-11-07 18:01 发表于北京


【小E有话】


弗洛伊德当年创立精神分析理论,其用意是告诉大家:虽然很多事情“不是你的错”,但是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变得有力量了,就应该勇敢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能总是用孩童时期低级幼稚的方式来逃避现实,更不能天天怪爹骂娘!不知道弗洛伊德听到这种“父母皆祸害”的奇谈怪论时,会不会气得从坟墓中爬出来,指着某些人的鼻子大骂:“不肖子孙”!


欢迎大家讨论、赐稿或评论区留言。活动结束后将从来稿或评论区按点赞量筛选出前五名优秀作者,赠送价值一千元心理学远程课程(可转赠)。




“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

(作者:杨敏)



“原生家庭”这个词,随着科学心理学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正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了解。


与此同时,“原生家庭”这个词正在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影视、网络、自媒体、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等等。


更多时候人们谈论的是那些“原生家庭”带来的糟糕影响,也有很多人将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际往来等等方面的不如意归因到原生家庭。

然而,只在表面进行简单归因,并不足以使我们冲破原生家庭的束缚,想要破解原生家庭的“魔咒”,我们必须了解一些事实。



1.“父母皆祸害”吗?


现在,让我们先追根溯源一下。


“父母皆祸害”这句话,最早出自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

《自杀俱乐部》发表于2005年,书中讲述了因不同原因想要结束生命的4个人,在同一晚爬上了同一栋大楼。他们没有相继离开世界,而是一起度过了那个夜晚,并向彼此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然后他们活了下来,组成一个小团体后回到各自的生活。


这个梗被国内一部分人引用,把自己的人生挫折一概解释为“都是父母的错”,认为自己现在一切糟糕的境遇,都是由于父母不够好造成的。原生家庭的模式决定着我的人生轨迹。


好嘛~原生家庭这口大锅背得是稳稳当当,想摘都不好摘。


2.这不是你的错,也不一定是父母的错


原生家庭重要吗?当然重要啊!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我们的生命从何而来?正是经由父母传承给了我们呀。倘若生命不在,我们就没有机会体验这世界的一切。

我知道有些和父母关系没那么好的人可能会说:哼,谁稀罕呢?我巴不得他们从来没有生过我。


是的,一路走来你很不容易,这是个事实。父母将生命传承给我们也是事实。


我们讨论原生家庭的意义并不在于声讨或发泄,而是为了从更多角度去理解我们的生活,理解我们的人生轨迹,理解我们周边发生的一切,最终让我们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简单粗暴的将锅甩给原生家庭,也许我们会获得一时的“轻松”,因为我们不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可父母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他们之所以成长为这样的父母,是不是也要把锅甩给他们的父母呢?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往上甩,无穷尽也?


有人可能会说:就这样?那我的痛苦又算什么呢?你知道我将来要花一生去治愈吗?


嗯。我猜,你一定听过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这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但你可能不知道,他还这样说过:


就算有不幸的童年、疏离的家庭关系,如果你决定要幸福,而且朝着目标前进,留在你心中的记忆、和你赋予记忆的意义也会不同。


所以亲爱的,你的决定是什么呢?如果你需要,可以向你信任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TA会给你需要的帮助。


3.尊重事实,承担责任,创造自己的未来


想要破解原生家庭带来的魔咒,我们也需要掌握一点“魔法技巧”。


首先,我们要尊重事实。尊重生命的来源,尊重父母是长辈我们是晚辈,尊重他们是大的我们是小的,尊重这些最基本的事实。


其次,我们可以将父母的责任还给他们,但请记得,务必要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想想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如何达到。


然后尽情创造吧!!


就像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只有你能创造自己,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


                2022年11月6日


(作者系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全员心理关爱计划(EAP)”研学组成员)

文章来源:全员心理关爱微信公众号,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1V6QX9hecJzzrHleZSg6SA


家庭教育大讨论(五) | 只有你能决定今后的人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