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记一次对构图与布景的尝试

2023-05-15 17:38 作者:鱼子b  | 我要投稿

·拍摄设备:iPhone13pro 

·拍摄模式:自带视频模式-1.9x

·拍摄时间:11am

·视角:正俯视

·模特:碟子,书本,水果(葡萄、萝卜),坚果(腰果)、麻线、围裙、草编餐垫

氛围倾向:清新,闲适

·测试目的:尝试用俯视的方式压平物体的透视,将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关系应用到拍摄视角中去,用一次静物布景的体验来感受点线面关系对构图与布置所产生的影响。

·布景思路:用圆形碟子作为点元素使用,通过点的大小、明暗度、重叠关系的不同

(本次尝试暂没有考虑布光,也没有进行调色,单纯从物体的摆放与选材方面入手做研究)

test 1成片:

1-2

分析:

step1:

--安排主体白点在三分近似黄金分割处,借大明暗对比强调中心视觉,左上右上平衡黑点重量,并构成倒三角构图产生动感。

--三个白点大小相似明度相似,倒三角带来不稳定感,通过增加主体集合的占比来稳定重量,使主体占用下三分之二的面积,灰点用以破除套圈的雷同感。

--上部两点大小明度相似,与主体比例差距过大,增加左边小摆件与左方白点组成集合,形成有弯曲的动线(隐藏的线)。

step 2:

--加入线元素,增加指向性,同时丰富画面。

--增加与主题相关元素,丰富画面、营造氛围感,并进一步强调视线引导。

--增加散点增强活泼感。

--新的元素带来了新的问题:

--萝卜亮橙色过于抢眼,容易成为视觉起点,抢走注意力

--散点状的葡萄集合体积感强,也抢走一部分注意力

--冷色物体摆放组成了流线,与亮橙色形成区域分明的对抗,并且围成了三角形结构突出了本作为点缀元素的腰果

总结:冷暖分区过于分明且主体混乱

test 1改动:

--加入暖黄色的煎饼,与碟子花纹的蓝绿形成对比色,强调视觉中心,将注意力拉回到设定好的中心点。

--裁剪画幅,减少上部两角的信息量,将主体上抬更贴近画面中心,画面变得更为紧凑一些。

只是新构图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突出了中心左右两个灰点处于水平位置,与主体连成直线,形成了相对对称的姿态。这样带来了一些秩序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随意与闲适的感觉,应当作出微调。

--上部的麻绳被裁剪了一部分,与左上的葡萄碗失去了连接,自身不舒展也失去了引导线的属性,也应进行调整。

不过关于线的表现,我们可以在之后的练习中逐步提高。



test 2成片:

2-1
2-2


分析:

--随后按照同一个思路,将模特们打散,更换一个不一样的主体进行一次构图尝试:

--保持清新闲适的调性不变,这次将主体更换成区别于圆形的几何形,在破除雷同感的同时也能令主体跳出来。

这里我选择书本一方面是因为外形有较大区别,另一方面书籍与食物主题既经常联系在一起但侧重点又有所区别。尤其本次的食物模特和书本颜色上相似,主题之间也拥有”种植“的共同点。

--右半浅色的元素与倾斜向上给予画面提升感与轻盈感。

--主体的面积大小与其他点元素非常相似,不利于区分主次。

--五个主要点元素之间过于独立分散,运用垫子与麻绳分左右两组作为连接。

(本次调整的效果并不优良,原因在于连接上的点的性质不相同,应当再思考该如何分出合适的层级。且麻绳摆放的形态使右下增加了重量,破坏了既有的轻盈感)



--针对主体大小的问题进行改动,并尝试用替换元素的方式调整画面:

--将书本打开,增加了主体的面积,增强主体在画面中的比重。

--将右上角换成了与种植和厨艺都相关的围裙。将右上的点元素更换成了面元素。

--增加了两个面的面积,导致画面重量往右下倾斜,于是调整了水杯的方向向上,使其既指向主体,也增加了一个向左上的力用以抵消一部分的倾斜重量。


--三个深色的要素形成了框架结构将主体圈在中间,产生了突出主体的效果。

--更换元素之后流线弯折程度过于尖锐,不利于表达舒缓的感受。但为了与2-1作对比暂时不作改动。

--增加了散点作为平衡,复杂的元素将视觉重量往上提,并增加画面的丰富度和活泼感。

(在杯子里也放一个绿点,一方面希望和左边复杂的画面有所呼应,另一方面破除玻璃用具的透明度,增加存在感。)

--

小结:

  1. 连续的明暗对比与点的大小是影响注意力分布最直观的两个因素。

  2. 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形状、破除规则形、增加元素的复杂程度、营造框架结构、添加引导线等方式来吸引注意力(可以用于增强主体及平衡画面重量)。

  3. 散点可以大大增加画面的灵动性和丰富画面,但需注意归类合适的点层级和画面平衡关系。

  4. 线有连接元素和引导作用,但其不同形态会影响画面平衡和干净程度,仍需继续了解线的性质及应用方法。

  5. 面元素对重量影响很大,应当有意识地使用,及时调整比例。需继续了解面元素和点、线之间的关系。

  6. 元素之间距离应当在布置点元素的时候优先思考处理,避免最后的画面元素增加后难以调整。除非是追求对称或平衡,点元素之间尽量避免距离相等大小相同。


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在下次尝试中有所成长。

:D

记一次对构图与布景的尝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