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口译MTI上岸经验贴——从专科到广外硕士

个人情况与择校原因:
2017年高考失误,差3分到本科,无奈到了专科。因为在高中期间有接触过日语,在大二上学期成功飘过N1。2020年参加广东专插本(现在叫统招专升本),考上广东某三本院校。在专科和本科期间,成绩在班上都排名靠前。去年参加了CATTI杯笔译组比赛,拿到了大学B组国赛三等奖。在大学期间,对翻译产生兴趣,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一战浙江工商大学,没过国家线。经过思考后,决定二战冲一把,挑战本省的外语名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最后补录上岸。
一战失败后,我曾去担任日语外派教师。工作是单休,而且要求坐班,所以即使决定了要二战,也没能抽出多少学习时间。去年6月份,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辞职,开始脱产备考。本人自认为不是那种很自律的人,基本每天学习6-7小时,如果任务多,可能会学习8小时以上,但一般不会超过10小时。基本就是脑子里给自己每天定一个大致的任务,完成任务就收工那样子(我不会将计划写在纸上,因为看到可能会焦虑)。晚起就晚收工,早起就早收工,学习时间相对弹性,对我这种懒人十分友好。
广外是广东的老牌名校,而且在八大外院中排名靠前,学校平台大,虽然近些年因为各种原因稍有没落,但在外语儿的眼里依旧是很好的选择。老实说,我在选广外的时候已经觉得自己要调剂了。虽然我自己和我父母都想我考上广外,但广外的语言专业还挺卷的,我从备考开始就没想过我能考上。当时查资料查最多的也是广外的学生都调剂到哪了(择校时的脑回路如下:与其选一个不知道会不会压分的学校,不如选个给分高一点的,调剂也方便。万一我运气好,能考上呢?)。
因为没有了这种一定要考上的想法,在二战期间反而能以比较平稳的心情备考。后来12月疫情爆发,我在考前10天左右感染,运气好的是我症状不重,在考前的核酸检测时已经转阴了,成功避免了带病上场,能以自己的正常状态考试。最后以380分飘过复试线。复试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失误,导致差0.08分无缘广外第一批。后来广外补录,将我补上去了。
① 考研政治:75分
我是7月开始看政治的,选的是徐涛的强化班。买徐涛的核心考案时会附送思维导图,在总结归纳的时候能起到挺大作用。配套练习选的是肖1000。我当时是白天听完课,晚上写练习。听完后对课程内容记忆比较深刻,立刻写正确率高,但在后面容易忘。隔个半天写,感觉就正好。听完基础课、做完配套练习后,我就把政治丢开了。
到10月中旬,重刷肖1000,查漏补缺,为做肖八做准备。开始找时事的资料,但也只是有空看看而已。
12月开始冲刺,对于我来说,这个月基本是政治的主场了。拿到肖四后每天做一套肖四的选择题,并力求把每一题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都搞清楚。不知道是不是阳了的问题,我背肖四背得比我一战的时候要痛苦,而且很难记住。所以当时我在b站上看了带背。这里推荐大牙考研和学长小谭的带背。我不是很喜欢那种背缩写的带背,主要是感觉背缩写还要记得这缩写是什么,好麻烦(其实就是懒)。
备考书目:《肖1000》、徐涛的《核心考案》、《肖八》、《肖四》
② 翻译硕士日语:73分
我考的最垃圾的一科。因为高考的失误,上学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疯狂沉迷考级。大一入学时,我的水平不到N4,大一下学期考过N2,大二上学期飘过N1。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则是拔苗助长。大家都知道能力考只考选择,不考输出。这就导致了我日语乍一看还行,实际上小错误一堆,基础不牢固。虽然后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纠正起来比初学还麻烦。大家在学日语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觉得早考N1、N2很厉害,打好基础,不然以后有得哭。
在一战后,我曾做过外派日语教师。因为高考日语的内容考察很细致,所以在那一段时间,我的日语基础可以算是突飞猛进,也注意到了很多以前学日语时没有注意到的点(不过辞职之后好像有些又还回去了)。
接下来说说这科我的备考。我跟的是爱初心的通用实训课全程班,这科对应的是爱初心的基础课。老师讲语法讲得很透彻,同时也会分析题目中的其他选项,对基础薄弱超友好。广外的题目偏基础,具体题目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在考试的时候,我好几题都陷入了两难。所以建议多看相似语法和语法的接续,广外很喜欢考这个。作文的话,今年不大按常理出牌,考了很偏僻的题目(建议在练习的时候多练一些抽象的作文题)。备考时,作文基本就是听全程班炸鸡老师讲课,看爱初心公众号的例文积累。除此之外,天声人语和做的翻译练习,也能积累成为作文素材。
备考书目:爱初心通用实训课全程班的题目、《日本句型地道表达500例中上级》、《日语蓝宝书N1》、《日语蓝宝书N2》、明德尚行蓝宝书
③ 日语翻译基础:120分
这科算是正常发挥。题型为词汇翻译中译日、日译中各15个(词汇里也会考惯用句),中译日、日译中文章各一篇。整体难度不大,我是翻译比较快的类型,不到一个半小时就翻译完了(没打草稿,看完文章整理个大致思路就上了)。
往年广外的词汇偏爱考政治经济类热词,今年加入了不少生活类词汇,比如胆固醇、菠萝、婆婆之类的词语。所以建议备考的时候,不仅要关注近两年的热词,也要注意去记生活类词语。词汇备考基本就是听全程班词汇课,幺幺老师超级好,课上会讲到很多关联词汇,也不会教我们一些单词记法。在练习的答案部分,这些词汇会整理出来。我备考时就是每天过这些词汇,强化记忆。这种算是比较偷懒的做法吧。除此之外,日语MTI的公众号会整理出每个月的热词,这些资料都是免费的,而且也很全面。如果不打算报班,可以善用这些公益资源。
翻译方面,除了做翻译班的练习之外,自已也要找其他素材练习。我当时用的是天声人语,初心日语联盟和瑞译都有提供天声人语的对译版本(公众号:初心日语联盟、MTI和CATTI日语考试)。做的时候,我也会采取对译的方式。讲原文翻译成中文后,再将其翻译为日语。这样能更直观地看清自己的错译和误译,对提高日语翻译水平用处很大。政经文建议看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译,理解政经文翻译套路。
备考资料: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爱初心考研翻译班练习、天声人语、各个院校的真题、明德尚行蓝宝书
④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112分
今年也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一年。往年广外更爱考政经类的词条,但今年考了很多抽象的词语,不过还是有一题考到了政治方面的词条,成功啃到了肖四的老本。建议备考时重点依旧放在政经上,同时关注下法律等社会方面的词语。往年的真题一定要看,几乎年年都会有出到往年的真题(今年除外)。
百科我是从8月开始看的,最初只看真题。看完真题之后把黄皮书的政治和经济板块过一遍。不求完全记住,只求留个印象。到时10月,我在记乎上拼了百科知识词条,一天背20个新词,只背了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板块。这个时候则是主要记住关键词,并想办法将其串联起来,背的时候一定要出声,加深印象。等到了11月尾12月初,基本就把所有词汇过完了,接下来就是不断重复加深记忆。最后在考前整理出套路,背一些什么词条上都能用上的套话,考试的时候注意分点写就好了。
小作文考的是报告。广外小作文文体每年都大差不差,考的都是那几种应用文(报告、通知、请示之类)。我是考前突击,把文体记下来写几篇模拟就上考场了。大作文字数比较多,要1000字。在备考时要注意积累素材,多看社论,避免在提笔时发现无从下手,或者快收尾时发现字数不够。
注意,百科在考前一定要模拟一两次。百科这一科目,20个词条合计2000字左右,小作文600字,大作文1000字。也就是说要在3小时最少要写3600字左右。如果时间把控不到位,很难全部写完,所以一定要在考前模拟,规划好自己的时间。
备考书目:翻硕黄皮书、明德尚行百科蓝宝书(一定要,有真题)、公众号翻译硕士考研网
写在最后
我在开头说过我是补录上岸,当时复试成绩无缘广外第一批,一度崩溃。不过我已经没有三战的动力了,所以选择了调剂。调剂成功上岸后一周,接到了广外的补录电话。接到电话后,我立刻联系了我调剂的学校,幸好那边愿意放人。如果师弟师妹们差一点点不幸被刷,我的建议是先研究下往年有没有补录的先例。但无论有没有先例,都尽量优先调剂,毕竟每年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有先例,在调剂前可以问问学校录取后愿不愿意放人,如果不愿意的话就仔细考虑一下要不要去,我当时就因为这个原因拒绝了华侨大学的面试。不过由于焦虑没书读,我并未询问我我上岸的调剂院校。如果没有先例,那就不要管这么多了,赶紧调剂。
另外,在备考时,心态非常重要。以我和我研友的情况来看,大概在9月份报名时,开始产生焦虑情绪。我在一战的时候,就有朋友在这个时间点因为焦虑情绪而放弃考研。然后就是11月-12月,肖四发下来前后,因为考试临近而产生的焦虑情绪。那段时间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肖四背不下来,产生了挫败感。其次就是容易被网上疯狂渲染的考研焦虑情绪影响到。我当时为了学习之余能够放松,没有卸载这些社交软件。为了不被接连的考研热搜影响,我看到考研相关的关键词就划过去,手动屏蔽掉。考前不要去打探考试人数等小道消息,这种消息只会让考生焦虑,对备考没有任何好处(我一战时踩的坑)。反正都决定好了考这所学校了,无论考场情况如何,报名的人多或少,要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那不如放平心态,以自己最好的姿态去迎接这场考试。
最后的最后,要感谢爱初心的各位老师、我的大专、本科的老师。在备考过程中,如果没有各位老师的鼓励和鞭笞,我很难取到今天的成绩。在我无缘第一批时,老师们也在第一时间安慰我,给我发来了调剂相关信息。特别是兔子老师,在得知我落榜后,立刻来安慰我,帮我复盘,让我能振作起来参加调剂。在补录后,第一时间过来恭喜我。感谢我的父母,给我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这一步。还有跟我一起学习的研友们,每当有不懂的问题时,只要在群上问问大家,总能得到完美的答案。真的太感谢大家了!无论前路如何,我都会勇往直前!
希望我的这份幸运,也能传递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