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PPT的意义是什么
资本的唯一目的,或者说资本的全部目的,是在于资本的自我增殖。 资本的符号化是资本在对抗时间性上的更优策略,资本的符号化趋势是资本自我增殖的必然趋势,是历史必然性。 结构主义运动的失败,象征着符号本身在本体论上的不可能性。凡是符号系统的循环运动,必有剩余。比如无产阶级对于“压榨”、“劳动异化”、“剩余价值剥削”、“阶级斗争”等等符号的自我认同,就是19世纪资本符号运动的剩余,由此带来了马克思等辩证唯物主义家的觉醒(因为他们本身的才能和禀赋,使他们能够更准确把握到这种符号运动的剩余本身),也带来了共产主义运动。 资本的符号运动不断地甩出符号的剩余,这些剩余对抗着资本符号的运动,随着这些对抗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使得资本符号不得不向着这些力量妥协。于是资本在与其对立面的博弈中,逐渐演化出了一个新的分工——符号生产和加工。于是,文化资本主义阶级随之崛起,资本开始吸纳附庸的小资产阶级,围绕着符号运动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工体系。PPT就是这种分工演化下的产物。资本通过侵占符号网络,形成与资本符号运动剩余的对立面抗衡的局面,建构新的符号认同,从而实现自我增殖,这是资本博弈的策略。 PPT模板的发展也非常有意思。从庸俗的观念论,到类似康德的先验主义,再到类似现象学的实证主义,再到结构主义。PPT模板的发展俨然一个18-20世纪的西方思想运动史。在这样的意义上,小资产阶级们在资本的推动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在推动着思想的进步。 回到标题。“做PPT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意义是空缺的,需要把意义本身放到一个意义结构的差异中去填补,这颇有结构主义的味道。要正确地把握这个问题,就要把“做PPT”放到这个社会分工体系里,把握这种劳动与其他劳动的差异,把握这种劳动的产生和演化的历史中的差异,也就能清晰地看到,“做PPT”这种形式的背后是符号生产和加工,这是资本与其自身博弈中不得不演化出的分工,即资本辩证运动下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所以,从结构主义的角度说,“做PPT”毫无意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做PPT”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文化劳动,在特殊历史时期具备一定的进步性,但从总体的历史来看,依然是反动的,落后的,需要被淘汰的。 毫无疑问,资本发展的策略在转向更高维度的符号学斗争,作为无产阶级,要正确看待这种趋势以及这种趋势演化出的种种表象。既要认识到这是一种历史中短暂的特殊的情况,有进步的地方也有局限的地方,也要认识到资本向我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理论素质的要求,对抗资本主义的任务愈加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