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小记(壹):于辛丑癸巳

我好像很少有不努力换到的东西,就是那种突然地幸运很少,仅此一件让我意外惊喜的事情,就是关于写字。
大概是小学四年级或者是五年级,有一个艺术节的比赛,其中一项是书法,不知道为啥最后变成我去了,因过去时间太久,原因早不可考。
美术老师大概培训了我几天,就去参加比赛了,是一个长方形的纸折成方格,每个字大概有A4纸短边对应的正方形那么大。
我很喜欢写大字。
然后莫名其妙又通过了镇上的比赛,始料未及,当时还是很开心的。
此后又去到了县里,路上我们坐一辆面包车,老师还给我买了一瓶那种很多色素的汽水。
后来比赛当然无果,不过在家里被我妈逼着自己练习了一阵,临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估计有1年,后面也不了了之。
现在想起来,那种意外惊喜的心情还历历在目,小时候的快乐总是很简单。
2.重拾
大学当然有想过再练一练,但是那个书法社团每次都是周末早上8点活动,根本起不来床,后来又下定过几次决心,但总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就搁置了。
人的心理是很奇怪的,小时候是被逼着背诗,被逼着写字,长大了又忽然怀念起来,好像里面有一种寄托。
这次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被介绍了一个老师,然后就每周去上两个小时课,让浮躁的心静一静。
如果写字能坚持下来,《写字小记》大概会写成系列,因为我尤为喜爱对一个事情,一层又一层的深入,体味那种差别的感受。
3.拙与巧
第一节课讲了拙与巧,是鉴赏书法的基本功。
那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呢?要拙不要巧,拙就是用劲儿,巧就是轻飘飘的糊弄。
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拙的,因为用力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神韵和气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点”都得认真花点力气在里面。
但是巧不是,巧是糊弄,可能有一个好看的外形,但是里面没有力气支撑。
我想人生大概率也是这样吧,没有能够轻飘飘糊弄过去的人生,也不能老是想着走捷径,那可能大部分都是陷阱。
4.不想结果反而会有结果
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我是非常“结果导向”的,做什么事情得有一个目标吧,最好做下WBS分析,每天做到什么进度,最好清清楚楚。
但是凡事万物,过犹不及,太结果导向就会压力特别大,压力大反而发挥不好。
这一次去写字,老师说,今天的进步特别大(可能他也是为了鼓励我),问我原因。
我认真想了下,好像没有啥方法,就是写字的时候认真写就好了,知道这个东西也不会一蹴而就,就认真写,不想其他的,反而每一笔都很放松。
可能人生也是这样的,太有阶段性的目标,会给人很大的压力。
目标应该是战略性的,战术性的应该是全身心的投入去做,而不是在做的时候老是想着那个可能达不成的目标。
因为学习也罢,进步也罢,总是伴随着试错,如果阶段性的目标压迫感太强,人就不敢犯错了,可是不犯错,人怎么进步呢?所以大胆犯错,然后迅速改正,才是最快的成长方式吧。
5.得意忘形
最开始的时候当然写欧体啦,因为觉得熟悉一些。
但是我总是不由自主把字写得很大,上了两节课,老师给我调整成了隶书,现在学《张迁碑》。
我们讨论这些字之间的差别,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最大的区别在于越是古老的文字,越写得拙,而越是后面的文字对于技艺技巧的要求更高,范式要求更多。
但是我想,好的书法作品是要有意,不能为了形忘了意,反而做到得意忘形是最好的。
6.变化是唯一的真理
写的不好的字会被指出来,我写字写的又大又壮。
老师让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个字写得很“呆”。
“呆”是因为没有粗细大小的变化呀,一个横从左到右是一样粗的,一个竖从上到下也是一样粗的,这就很“呆”。灵动要求我们,有时候不要太直,有点弧度,像波浪一样,有时候又要偏一点,这样才能出来字的结构。
总是,要变化,有变化才有灵动。
其实,这也是人跟机器(死物)最大的区别,机器切面条,大概只能切出程序设置的粗细,而人总会切得有些微差别,正是这个差别才体现人的灵动。
世间有灵且美的万物莫不如是,要跟着外界变化,方才是生灵。
以上,若能坚持,希望写成一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