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肾结石医院:肾结石攻补兼施方 衡水国承中西医结合医院
肾结石基本病机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病因多为外感湿热、恣食肥甘化生湿热、七情内伤郁而化火等湿热之邪蕴积下焦,煎熬津液,加之年老体衰、房劳忍尿、久病肾虚、药邪伤正等造成肾元亏虚,“邪气胜”与“正气虚”二者相兼,久而久之,砂石结成,蕴积于肾。
结石的形成历时长久,过程缓慢,久病及肾;另外,无论西医手术以及碎石治疗还是中医清理湿热所用的苦寒药物,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肾虚。
肾结石无论新久,肾虚都是其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所谓“气化则能出焉”。肾中精气发挥气化功能是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和输布的前提,尤其是对于尿液的形成与排出而言,更是与之直接相关。
因此,肾阳旺盛,则水液蒸腾气化有序,清浊可分,浊邪下注于膀胱而排出体外,使湿热无以蕴结,从根本上杜绝了结石形成的物质基础。
反之,如果肾虚开阖不利,肾气蒸腾气化作用失司,致使膀胱气化不利,泌尿功能失常,尿液中的浊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沉积于肾中形成砂石;另一方面,结石阻滞日久,进一步耗伤肾气,使肾虚益甚。
因此,肾结石在发生、发展、治愈的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对于本病的治疗,无论虚实新久,都应以顾护肾气为要,攻补兼施,攻邪不伤正,补虚不滞邪。俾正气旺盛,蒸腾气化正常,自然清浊分利而砂石无以生,气血畅达而砂石易于排出。
组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砂仁、金钱草、鸡内金。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肝、肾经,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滋补肾阴主药。因其味厚,质黏腻,有碍脾胃之弊,故配以山药、砂仁。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能化湿醒脾、行气温中,《纲目》记载砂仁有“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之功用,其气香醒脾,可进一步防止熟地黄滋腻碍胃助湿,补而不滞。
山药味甘温,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说明山药可以补中益气,后世很多医家都论述过其补中益气的作用,同时也论述过山药有补脾的作用,因为脾主肌肉,那么补脾,就可以让人的肌肉丰满起来。所以说身体向来虚弱的人,就可以用山药来补。
茯苓药性平和,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使用,善于利水渗湿。茯苓既能入药,又可食用,是不可多得的健脾祛湿要药。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神农书列泽泻为上品,言其“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泽泻味淡,功能利水渗湿,谓其“利水之主药”。泽泻性寒,功能泻热,尤能泄肾与膀胱之热,《本草纲目》言其“走湿热于膀胱”。
牡丹皮苦泄辛散,微寒能清,清泄行散。入心、肝经,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入肾经,能退虚热。集清血热、退虚热、散瘀血于一体,
以上三药之渗湿、清热、活血作用,对于肾结石常见兼证之湿热蓄积、气滞血瘀等亦有一定疗效。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补益肝肾。《汤液本草》曰:“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之。
鸡内金味甘性平,能消食健胃,涩精止遗。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其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另外,张氏曰:“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故张锡纯以鸡内金“原能消化砂石”之功,重用鸡内金,制砂淋丸以通淋消石。充分说明了鸡内金的消石作用。
金钱草苦酸凉,入肝胆肾膀胱经,清热、利水、通淋排石。金钱草是咸味的,咸味的药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就好比一把手术刀,可以把坚硬的结石变软、变小。金钱草通淋利尿的作用也很显著,可以引周身之水来冲刷泌尿系统,把结石排出去。
诸药配伍,共同发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