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锏的正确称呼应该是“撒手锏”?

杀手锏是当代讨论强力新式武器装备时最常用的一个词汇。往往是指能够出其不意,一招致胜的得非常见的武器系统。而是一旦使用杀手锏,往往是“不按照惯常套路出牌”的一招制敌。比如当前往往把ASBM这种全球罕见的反舰弹道导弹。作为克制超级大国强大的海上机动航母战斗群的杀手锏武器。理解了ASBM的特殊威力,就明白了什么是当代武器系统中的杀手锏,不过说起来比较奇怪,在古代的冷兵器中,并没有一种武器叫做“杀手锏”,倒是有一种相应的作战方式叫做“撒手锏”。那么什么又是撒手锏呢?这就要首先说说什么是锏这种冷兵器。锏”的解释是:“古代冷兵器,多用铁或者铜等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整体重量大于单手持握的刀剑,但是又比铁锤等重兵器相对轻一些。下端有柄,

单手持握作战,而使用者往往采用双手双锏作战;也有采用单锏甚至多锏的使用者,多作为长矛、长柄刀等长兵器的补充。由此可见,锏是一种靠重量和动能为主的打击类武器,其杀伤作用并非靠刀刃。而是主要靠挥舞起来的动能。因此锏的重量普遍大于单手持握的马刀之类。但是锏又普遍比铁锤或者狼牙棒更轻一些,因此可以更方便地挥舞和频率更高的敲打对手。而锏上又有一定的棱线,这样击中对手之后的杀伤效果,又比单纯的圆柱形的铁棍之类更强。因此锏本身就像是有棱线的短铁棍,自古是十八班兵刃之一。锏可以在马上作战使用,也可以在陆地上徒步作战。由于铁锏或者铜锏本身的厚度和单位自重明显大于普通的刀剑。而且锏一般从上到下都是全金属的,没有长木柄等薄弱部位。因此单手持握

刀剑的使用者,多数情况下,不敢和使用铁锏或者铜锏的力大者硬碰硬的拼杀,因为比较轻薄的单手刀剑,很可能被坚硬的铁锏当即打的卷刃变形甚至直接打断。因此自古以来善于使锏者,往往身高力大,仅次于使用铁锤或者狼牙棒者。说明白了什么是锏,就好理解什么是撒手锏。所谓的撒手锏,就是在近距离的冷兵器拼杀中,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人。一般的锏长度往往不超过当代的1米,最多到1.2米,因为使用锏的威力虽然不小,但是最大的短处就是打击范围不大,即使在马上挥舞,最多也只能杀伤周边1到2米的范围。但是突然撒手把锏投掷向对手,则打击范围可以一下子扩大到10米以上。而且前说了,锏的重量普遍较大,最少有十来斤的自重,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一旦抛出去击中对手,即使有盔甲保护也很可能被当即打落马下。

如果击中面部等无保护的部位,甚至可以直接将对手击毙或者至少当即丧失战斗力。这就是撒手锏的厉害之处。而且在马上使用双锏者,可以至少有两次投掷杀伤对手的机会。在极近的距离内,让对手防不胜防。而使用短锏者,也可以在长兵器之外,突然投掷短锏,当做特殊的飞刀或者飞锤一类的安全,也让对手相当头疼。在历史戏文中,最善于使用杀手锏的是隋唐著名好汉秦琼,最拿手的绝招就是祖传的撒手锏。而且是枪里加飞锏。秦琼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武将,是否真的善于使用飞锏就不得考证了。由于撒手锏与杀手锏读音和意义都比较近似,因此到了现代,杀手锏的说法大大超过了原始的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