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盈岭之战:论清军战报的可信度
处理完厦门失守的一干责任人之后,郑成功部又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施琅的再次降清,这事就不多说了,回顾一下前面郑军的一些作战,不得不说施琅确实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但最终没有成为郑成功反清的得力助手,总结起来只是六个字“一山不容二虎”。可能此时的郑成功也没有想到,施琅最终成为明郑政权的终结者。

那至少在此时,施琅的降清并没有给郑成功部南明军队带来太大的影响,因为在此之后,郑成功是连番胜仗。
从1651年的6月22号到1651年年底,郑成功先后取得了磁灶社大捷、龙窑大捷、札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不久又收取海澄、诏安、漳浦三县。
6月22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率领马步兵数千人来到海澄磁社与郑氏军队对峙,郑成功命令戎旗镇埋伏在磁灶山坑南,援剿右镇黄山埋伏在坑北,左先锋苏茂、援剿左镇林胜埋伏在磁灶社内,亲丁镇甘辉、前冲镇万礼、右冲镇柯鹏正面迎击清军。27日,王邦俊向磁灶社正面发起进攻,结果被打败,黄山、苏茂、万礼、柯鹏等伏兵一拥而上,王邦俊部被“杀伤遍野”,率领残兵败将逃跑。七月,郑成功遣援剿右黄山、提调前冲镇万礼、北镇陈六御、中权镇黄兴等人追杀刘五店一带投靠清军,并且袭击郑军船只的“地棍陈春”,同安县的清军派人来援救,郑军在龙窟设下埋伏,将其全歼。

九月,之前被打败的漳州总兵王邦俊会同陈尚智,带领骑兵数千人,步兵数千人交战于札钱山。25日,双方展开决战,郑军将领王秀奇、林胜、苏茂先在正面冲突中击败了清军,然后郑军包抄到清军身后,前后夹击,王邦俊部“狼奔逃窜”被“杀死不计”。
郑军一直追到龙井,缴获了大批兵器马匹,王邦俊、陈尚智二人夺路而逃,所部兵马支离破碎,逃至漳州,漳州闭门不纳,郑成功趁机派人招降清军残兵,得到了数百人。

11月,清闽浙总督陈锦派遣福建右路提督杨名皋领兵数千人增援漳州总兵王邦俊,郑成功发兵进占小盈岭,援剿右镇黄山领正兵营陈埙等埋伏在鹊乌山下,右先锋黄廷督左冲镇康明等埋伏在东边山岭下,郑成功本人驻扎东边岭上,其余官兵驻扎西边岭下,郑成功又派遣亲丁镇甘辉、督中冲镇肖拱宸、游兵营吴世珍、奇兵营杨祖等人预备攻杀自鸿渐山背包抄而来的清军。

11月25日,杨名皋兵分三路而进,还有一部从鸿渐山的背面包抄郑军之后,主力正面进攻,郑军各部依照郑成功的之前的命令而战。鹊乌山下的正兵镇先遭冲击,但明军并未主动出营迎战。郑成功下令戎旗镇直冲清军中军,黄山,黄廷两军齐出夹击清军,包抄鸿渐山背的清军先赶跑了前来劫杀的明军中冲镇、游兵营(战后二镇将领被“降罚捆责”),但是旋即被郑军奇兵营咬住,亲丁镇甘辉赶到,中冲镇、游兵营,也掉过头一起围攻这支清军,清军最终崩溃,被“追杀不计”,杨名皋仓皇而走,退到同安。

其实关于此战,清方参战将领也有记录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记:“贼营大小枪炮、喷筒、火箭、礄石如雨。时提督与本镇亲督官兵奋勇攻打,杀贼数百余众,自辰至酉,奈山高路险,攻取不下,天晚分兵回同,以备各处突犯外。”

副将侯全塘记:“本月二十五日,奉令统领马步战守官兵五百余名,分头攻击贼寨。卑职奋勇直冲左山寨下,从寅至午,攻破一木寨,当阵砍杀逆贼数百余众,不期贼众甚多,径从左右两路攻围前来,枪炮、火箭、喷筒、礄石势如蜂拥。卑职督率千总张文福、王虎、把总华尚兰、纪伦攻战至晚收兵,仍回同安。查得阵亡兵丁王文等十八名,阵毙官马三匹,枪伤官马一匹。”

参将冯君瑞记:本月二十五日,奉令带领本部马步官兵前至小盈,城屯高山,连踞三寨,复下四营,似张两翼。提标副将陈尚智、泉镇参将韩尚亮分为两股,由右山直上,右营参将倪光友、同安水师参将杨其志分为两股,从前山直上,中营副将候全分为一股,从左山接战。卑职躬督守备王一美、千总谢鸣凤、把总胡世秋、李成坐、黄位并各官兵分头攻击,亦从左山奋勇直上。卑职射死披被贼兵,复又连砍冲锋。于是贼众大溃,追至口寨前,火箭、喷简、大炮、碉石发如雨注。自寅至午,贼有数万一齐涌至。忽前山一股倪参将中炮坠马身殒,贼势愈炽。幸本提督右路马总镇亲临督阵,各兵奋勇,真可谓以一当百也。因天色已晚,收兵回同。查得本营阵失兵丁刘自得等一十三名,重伤兵丁王顺等七名。”

其实这三位也都基本承认了清军在小盈岭吃瘪的事实,但在细节上那就是谎话连篇,给自己战败找借口,什么“奈山高路险,攻取不下”,还有不知道从哪冒出来“贼有数万”,郑成功戎马十几年,所拥有的战兵人数最多也就是7、8万人,怎么可能会在这里就有数万人?这位冯参将可能是包抄的那伙人,和这伙人交战总共就三镇外加一个奇兵营,以一镇1200人计算,总共和这伙清军交战的郑军不到5000人,最后还写了个什么“各兵奋勇,真可谓以一当百也”,也真是敢写。不过大清朝的玄幻战报也是有传统的,早在辽东战争时期就是这样,《满文老档》中,后金军经常性地以相当小的代价杀伤数倍于己的明军,然后发现阵亡将领的人数就已经占到了总损失的一小半。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