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尚久还未反正,之前协助他降清的赫文兴却提前反清
在1651年,虽然郑成功是连番胜仗,但是如果看看地图,就会发现他并未能扩大自己的控制区域。实际上,他到1661年之前都一直局限于东南沿海一隅。而在1651年之前,他的实控区域只有金、厦两地。

但是1651年的这一连串胜仗的意义还是很大的,首先是大量消灭了福建清军。第二,就是给了一些虽然降清但是仍有故国之思的前明将领希望。
12月,防守漳浦县的郑军旧将陈尧策派人密报郑成功,希望郑成功能前来攻打漳浦县,自己愿意做内应。12月15日,郑成功军至旧镇港登岸,兵众衔枚到城下,陈尧策立刻开城投降,与其一起守卫漳浦的杨世德大惊失色,自刎投河,但是很快就被郑军捞起,郑成功命人医治,并劝其投降,之后授其大监督之职,清知县范进赍缴印投降,郑成功命令举人林其昌管理该县事务。命令张英、潘庚钟等人在该县,向当地的豪绅筹备军饷,命陈尧策照旧镇守漳浦县。

清方奏折也报告了漳浦县的失守,但是跟明方史料还是有一定出入的,清方记载郑成功部攻克漳浦是在12月11日,郑军“火箭喷筒齐发如雨”,当天午时就将县城攻开。12月14日,郑军再次攻克云霄,清参将包泰亨自缢身死,中军包胤带领部下兵马反正,千总吴仕顺、把总梅应魁、包泰亨长子包仕顺、守备赖策拒绝反正,带兵突围。12月17日,明参将黄山发兵3000攻克平和县,所过各地“投降纳款,四处皆归”,诏安县清军守将弃城而逃,漳州泉州一带抗清武装闻风而动,原明朝官军也不断反正归明,郑成功实力大增,清廷官员惊呼“惟是海逆肆虐,山贼响应,地方奸民蚁附,渐有滋蔓难图之势。扫除不早,恐日久益费收拾矣!”

在1651年的12月29日,原先协助潮州郝尚久剃发降清,现驻守海澄的清军将领赫文兴“密遣中军胡安然叩见,约开城纳降”,郑成功嘉奖了他,并且约定进兵日期,1652年的正月初二,郑成功战船进入海澄港,赫文兴领着全县官员兵马,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郑成功赏其将领官兵银一万两,赫文兴本人赏银五千两,授前锋镇,赐挂破虏将军印、蟻玉,此时距离郝尚久反正也还有三个月。
《先王实录》对于海澄反正一事写得实在是有些和风细雨,实际上按照清方的奏报,福建清军此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赫文兴反正之后,清朝的福建当局曾经想过反攻海澄,但是因为各地空虚,因而作罢。正月十一日,又据漳州府署印推官石玮报告说,郑军开始占据通往漳州一带的要道,同时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清廷的统治“乡民集众竖旗响应(郑军),四面皆敌”。

清军内部也是变乱不断“正月初八日,据防守平和随征游击张一男、千总王得荣、把总金虎、赖策禀称,蒙本镇(指漳州总兵王邦俊)谕往调云霄营千总薛加祥、吴仕顺、把总王抚民、梅应魁等,并所带兵马回防平和,俱于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到县,随即安插,协同守城。其所带来兵丁,职等具领赴平和县,借出库银一百五十两、米二十担、谷二十担发城祭旗,带马二十骑,径逃而走,其步兵闪留在县。职等随即遺兵追赶无踪。”

正月十二日,漳浦明军2000人自小溪路而来,围攻平和县城,四更时分把城攻破,平和县城的县令驻防将领“不知下落”,正月十七日,漳州清军马步兵数千人援救长泰县城,至溪 西与郑军遭遇,亲丁镇甘辉、礼武营陈俸二部寡不敌众,败下阵来,大督阵王孔严令明军奋勇前进,退却即斩,亲丁镇付将欧斌贾勇直冲清军,杀死骑马大将两员,清军战败,不少士兵在逃跑的路上溺死水中。二十三日,明军将领王秀奇又击败清军援军,但是郑成功最终并未攻克长泰县。

到此时,郑成功所占据的地盘有金厦二岛、铜山岛、漳浦县、平和县、诏安县、海澄县,拥兵数万人。但如果要是看一看地图,就会发现,郑成功此时的地盘相比于同时期的大西军而言还是太小了,局限于福建省东南一隅。而实际上,直到永历皇帝遇害,郑成功的控制区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但是问题在于,郑成功占据的地盘虽然比较狭小,但是拥有十分精锐的部队,福建各地的清军的状况却十分糟糕,顺治九年的一封清廷福建官员为招抚郑成功而给清朝皇帝所上的密奏,就这么写道“目下固山额真金砺等统率大兵到彼,自应旦夕扫除。但虑兵 至即逃,兵回复犯,留兵戍守,措饷实难。且该省土贼处处生发,分兵防剿,又苦单弱”虽然福建全省绝大多数的城市都被清廷控制在手中,但是各地兵力都是“单弱”。郑成功完全可以凭借优势兵力,在清廷大股援军未来之时,对福建的清朝统治区指哪打哪,而福建清军则是防不胜防。

而且这句话还指明了清廷最大的弱点“但虑兵 至即逃,兵回复犯,留兵戍守,措饷实难”清廷主力一到,南明军队就“逃”,清廷主力一撤,南明军队就“复犯”,各地留守的那些前明降军,大部分不但战斗力差,而且人少,还发不 齐军饷,比如辰州之战,守城清军和攻城的孙可望部南明军队的兵力是3000人对50000人,也就是说没有八旗主力的南方各省面对不断活动的南明军队实际上就是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而此时,清廷的财政也是空前困难,而每一次发兵南下必然要花费大量的军饷。
所以说郑氏军队到1652年已经对清廷的统治形成了严重的威胁。试想一下,如果说之后李定国成功攻克广东,那大西军和郑氏义师则连成一片,再假设双方在很长时间内可以保持和平共处的状态,并且对清廷依旧保持“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态势,再辅以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清起义,这无疑会让此时的清廷落入当年辽东战争时期明崇祯朝廷的困局。最终,让清廷重蹈崇祯朝廷的覆辙,也不是没有可能。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