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egalobox2——从逐梦到生活

2021-07-01 14:54 作者:Luxing  | 我要投稿


B站下面关于本作的评论真是文豪荟萃,太雅了,建议去那瞧瞧

整个Megalobox的第二季组织下来会觉得有点乱,让人摸不着头脑,很多素材感觉利用率不是很高,用术语来讲就是用了很多与最终主题无关仅用来推进剧情的麦高芬。本身整个剧情依旧沿用落寞英雄重振雄风卷土重来的板子 + 击溃邪恶科学家阴谋 两套经典史诗叙事板子,当然不至于说结局没有一点铺垫,但在史诗的洪流下显得微不足道,在晦涩的蜂鸟故事(直到最后之前我都觉得是在说活着就好doge)和抢戏的白都商业争端共振出的杂音里更是无法辨识。

这种迷惑是体现在剧情设置上

全剧史诗的戏码都是摆在台面上的一种现在时,高科技无良厂商,受伤孤狼的隐喻,尊严话题的探讨,和勇利爱徒的对决、约定这一大堆充满既视感的桥段,甚至包括最开始的酋长,找到归宿的也只有酋长自己,Joe还是负责延续梦想的那个人。

而终局对决双方的挣扎,则都是潜藏的作为黑历史的一种过去式,而且混杂了很多其他的因素,在时过境迁的今日好像失去了重量,毕竟成为英雄的路总是简单直白,怎么去与生活和解反倒是一个更让人迷茫的问题。

当然我不知道这“无足轻重”是一种刻意的安排,还是一种歪打误着的错漏,但恰恰是这“无足轻重”让结局的投掷毛巾变得那么有份量,让人如梦初醒,妙极,也颇有反英雄主义的味道。

冈崎京子的《我很好》里有这么一句话“惨剧不是突然发生的。没有突然发生的惨剧。它们其实都是缓缓地悄悄地准备着、进行着,在愚蠢的日常当中,在无趣的每一天当中。它们——最后就像气球砰一声地爆开来。” 大概不只是惨剧,一切的改变都是如此。

我特别钟情于角色内心不起眼的反抗发酵成终局一反常识却又不OOC的反抗的那一刻,比如喜欢冒险的莱莎最后成为乡村的守望者。当角色在一片平静之后做出这样“违逆”观众的举措,让他们仿佛拥有了灵魂,也迫使观众重新审视剧情,角色内心的无人关注的信念悄悄发酵成最后的"突如其来",让这个结局变得如此真实而贴近生活。转瞬我就能想到了阿尔德里奇,因为心脏问题宣布退役,这显然并不是一个纯虚构的话题。


从逐梦开始的番剧,最后却让人去学会生活,太雅了


好吧,梦醒了,接着该是生活,但说起来什么是归宿?

Joe一辈子都在拳击,搞到最后连内心的不安、和朋友吵架都只会用拳击去解决,但这并只是因为他就是个笨比,更多的是因为一直以来他都只有英雄这一个身份,哪怕幸夫明示了他的陪伴对大叔才是最重要的,他也没敢相信,最后说不定还觉得就是因为输了比赛不再是英雄了所以才BE。

哪怕在开局移民村的重振雄风,比起说是认识到归宿,更像是在这个偏僻地方找回了英雄的自己,他还是没有归宿,只是被酋长赶回家的臭屁小孩。

Joe跑到擂台上当然是一种逃避,但也是Joe唯一知道的挣扎的方法。

真正让Joe找到归宿的,是回来以后与旧友在冷嘲热讽中逐个和好的过程,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有别于英雄的身份——也就是他的归宿,哪怕他不再是个英雄,他依旧被大家所需要,所喜爱。这一点在和好的过程中逐渐成型,在最后投掷毛巾的一刻得到敲定,幸夫选择了一个平平安安的Joe,哪怕这个Joe不再让人血脉沸腾也没有关系。

但说到这里其实是有点让人心酸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归宿

初高中的时候看伤感文学做摘录作业抄过这么一段话,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忘掉

其实我们这代人,很多是没有后路的。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的时候,没有那个外界默认的“避风港”。不会觉得“就这样回家好了”,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的屋子里,把接下来的日子过完。或者重新振作再出发。很多人其实不把家当作退路的。低谷时,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站在路中间,就那样站着哭。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当然我现在依然觉得这个话很有道理,但或许在我身上并不太适用吧。虽然家里人也算不上得多么的完美,该吵吵会吵吵,该烦烦会烦烦,但也许是因为一直以来我无论声称学业上碰到什么困难,最后好像结果也还过得去吧。所以缔造了一种不成文的歪打误着的信任,他们固然没法懂得我的压力,但至少不会给我施加压力,学的烂,躺平宅,没人要,好像也不会怎么样,单就这点就比我做的好的多了,我回家的一大乐趣就是奚落调侃家里的“大龄剩女”(我忏悔我有罪)。


直到这个暑期,我才发现有这么多人,不想回家,甚至是厌恶回家。没想到喜欢回家竟然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当然,也完全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家里没有两台游戏主机)


Joe是幸运的,我大概是幸福的,至少我现在还是喜欢回家的

我也希望看到这里的人会是幸运而幸福的


Megalobox2——从逐梦到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