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取得新突破
建设者庆祝隧洞开挖突破万米大关
1月8日,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3标隧洞开挖累计突破万米大关,项目隧洞开挖施工完成近50%,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滇中引水工程总布置图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是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集团公司承建的楚雄段施工3标输水线路全长19.421公里,包含隧洞工程、渡槽工程、暗涵工程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等。其中,隧洞总长19.137公里,占全长的98.5%,渡槽长度209米,伍庄村暗涵长度75.5米。该工程线路长、作业点多、范围广、结构物类别繁多。隧洞开挖需面临地下水处理难、深埋隧洞施工难、破碎断层穿越难、软岩大变形应对难、有毒有害气体防治难五项世界级难题。尤其是隧洞穿越“滇中红层”软岩洞段存在极严重变形风险,施工难度极大。
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现场管控
开建以来,项目部以关键线路为主线,从施工组织、资源配置、科研攻关、安全质量卡控等方面着力,全力打好滇中引水工程建设攻坚战。施工过程中,坚持技术方案先行,精心组织、科学施工,运用互联网视频监控技术同步掌子面,并在洞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严格执行进洞登记;通过第三方地质探测和地质超前探孔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隧洞围岩及地下水情况,提前制定施工工艺工法;严格执行“先探测、预支护、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二十七字方针,保证隧洞稳步掘进。
隧洞施工稳步推进
作为控制性工程,也是重难点工程的凤屯2号斜井工作面,其控制的主洞段上下游沿线泥质软岩分布广,褶皱、断层构造发育,穿越最大断层带及其影响带宽度达230米,极端涌水量每小时达1120立方米,造成隧洞严重、极严重挤压变形、突泥涌水、高外水压力等多种问题叠加出现。受引排管线线路长、穿越水源保护区、征地手续繁琐、办理周期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影响,凤屯隧洞2号斜井施工工期滞后。为保证施工进度,项目部层层分解任务,强化节点目标,建立“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计划管理体系,制定了工期网络和节点控制的动态管理措施,发挥了动态管理的施工特点,从而达到最大开挖效率。斜井上下游工作面的开挖进度指标较施组50米每月提高至70米每月;同样作为关键线路的凤屯隧洞出口开挖进度指标较施组60米每月提高至96米每月。
积极开展劳动竞赛
此外,项目部多措并举,灵活调整施工方案,展开一系列劳动竞赛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施工组织计划,强化安全质量红线管控,加大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应用的力度。项目部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以“降本、提质、增效”为导向,过程中不断激发全体职工创新创造热情,调动一线人员的创造智慧,为工程建设提质增效,确保施工生产持续加速度。
标准化施工现场
据悉,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可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地区,缓解滇中地区城镇生产生活用水矛盾,改善区内河道和湖泊生态及水环境状况,有力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