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史(一)

2019-02-12 15:39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期作者:天啟APOCALYPSIS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前言:

Prolog

帝国的幻梦,虽然无比波澜壮阔,也总是有醒的一天的。 曾经在巴伐利亚的啤酒屋张牙舞爪的年轻人在苏军的攻势上也不得不意识到自己的第三帝国已经到了终结的时候。在威尔海姆大街77号帝国总理府(Reichskanzlerei)的地堡中,他和自己的情人伊娃·布劳恩(Eva Braun)于1945年4月30日,人生最后40个小时中完成了婚礼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欧洲的战争阴云散去之后,不论是德意志人还是四国的占领军都不得不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带领德国走入战争泥潭,发誓要凡尔赛条约见鬼的落第奥地利画家兼战犯总理驾鹤西去了,那么德意志将要何去何从?


第一章:从废墟中崛起

Kapitel I: Auferstanden aus Ruinen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在战争结束前夕的雅尔塔会议中达成了初步共识:德国将由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各国在各自治下领土维护治安,直到另一个合法的德国政府重新上台执政为止。这个问题在1945年七月底的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中进一步细化:德国将会由盟军分为四个占领区接管,前首都柏林则也被分为四份,分区接管;所有纳粹战犯将会被纽伦堡的军事法庭审判;德意志的国界被向西推至奥德-尼斯河沿线(Oder-Neiße-Grenze),东、西普鲁士,西里西亚和2/3的波美拉尼亚将划入波兰,而当地数百万的德语族群将被“人道驱离”;部分重工业,制药,矿业设施被移除或解散,海外贸易受到盟军监督。除此之外,国土西南的萨尔兰(Saarland)被精于投降的法国人接管至1957年。至此,德国人发现自己的境遇遑论不如一战前,甚至不如软弱可欺的魏玛共和国了。

两次世界大战后被大卸八块的德国,灰色为一战损失领土,黑色为二战损失领土

然而,这并不是德国人在战后受到的唯一惩罚。正如某个自如地抽着雪茄的胖子所预言的那样,曾经在二战中互为盟友的美苏两国,在重新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上出现了裂痕,并且这个裂痕越来越大,逐渐波及了整个世界。一道无形的铁幕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贯穿到亚德里亚海的里雅斯特,将德国活生生撕裂,变为大国博弈的最前沿。

在盟军分治下的德国

在国会大厦纵火案(Reichstagsverbrennung)之后就销声匿迹的德国共产党(KPD, 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和社会民主党(SPD, 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在纳粹陨落之后终于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线。本来曾经互相敌对的两个党派在斯大林的号令下于1946年4月合并为一个党派-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SED, 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作为苏占区(SBZ, Sowjetische Besatzungszone)的唯一政党和苏联共同治理东德。而西德在西方势力的操纵下施行了以西方民主为蓝本的多党选举。随着英美法与苏联的分歧越来越严重,苏联越来越感觉自己在盟国管制理事会(ACC, Allied Control Concil)中越来越处于劣势。虽然苏联在自己的占领区执行了一些理事会所要求的条款,却也开始与其他管制区脱节。英美法三国畏惧另一个凡尔赛条约会再次将德国逼入战争的泥潭中,便没有向德国索要赔款(也因为德国当时没有政府),苏联却向刚刚组建不久的SED那里索要了巨额的赔款。对于尚在废墟中挣扎着重建的东德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1946年SED的宣传画:社统党帮你创造全新的家园(Eine neue Heimat schaffen? Womit? mit Liebe?lmao)

与此相反,西德的占领区在马歇尔计划的春风下逐渐转向了复兴。一边是巨额补助,一边是巨额赔款,这使东德陷入了类似魏玛共和国一般的“与生俱来的不足”(Geburtsfehler)。相比于占有着鲁尔工业区和纳粹留下的各种汽车和机械大手,并在马歇尔计划中快速恢复并发展的西德来说,东德在一开始就面临着极其严重的问题。相比于西德三倍于己的土地和人口,东德并没有足够的劳动力;而曾经作为仅次于鲁尔工业区的德国第二大工业区-上西里西亚(Oberschlesien),包括欧柏林(Oppeln)和格莱维茨(Gleiwitz)的广大地区,已经在苏联的施压下划归波兰;在西德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资助的同时,东德面临严重的财政和资源危机,而苏联要求的赔款则使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由于缺乏燃油,在没有社会主义阵营接济的尴尬情况下,东德不得不大量采集地表之下的能够轻易获得的褐煤(Lignite/Braunkohle)。相比于西德开采的碳含量高达75%的烟煤(Bituminous Coal/Steinkohle)和90%以上的无烟煤(Anthracite/Glanzkohle),东德的褐煤的碳含量只有60%左右,硫的含量却高出前者6-12倍,以致于东德的工业生产的90%以上依靠燃烧效率极低的褐煤,并因此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面临的工业条件以及社会主义阵营自顾不暇的盟友们,资源贫乏的东德似乎并没有其他选择,直到今天德国仍有27%的电力是通过燃烧褐煤而发电,其中绝大多数使用褐煤的地区位于东德。1970年代苏联曾经将“友谊油管”(Druzhba Erdölleitung)延伸至东德而使东德的褐煤使用率降至75%,然而1973年美国与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危机导致了燃油价格飞速上涨,而东德不得不再次大量开采褐煤来供应国内的工业需求。东德的褐煤开采从1950年的5100万吨到两德统一时已猛增至惊人的2.5亿吨,超过中,美,苏的开采总和。同时,过量开采还造成土地下沉等自然灾害,时至今日,东柏林米特区的地下仍然有严重的地表沉陷,而使柏林的S5无法如期完成施工(并不意味着不沉陷就能按时完成)

东德从1979年至1990年依靠不同资源的发电量,其中底层灰色部分为褐煤

苏联与西方在德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使其从1948年起退出了盟军管制理事会,并逐渐向东德增兵。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德的唯一据点,西柏林成为了苏联人的眼中钉。为了达到弱化德国尤其是西德的目的,苏联开始大量印制当时还做为货币流通的帝国马克(Reichsmark)。此举导致帝国马克大幅度贬值。为了稳定占领区,管制理事会决定发行新的德国马克(Deutsche Mark),而苏联拒绝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提议。然而随着1948年6月德国马克的大量发行,四个占领区都开始将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为了防止德国马克和其背后的马歇尔计划渗透东德,从6月18日开始苏联开始封锁柏林,切断了所有陆路交通,想要以此逼迫西柏林的西方军队妥协。此时,西柏林的西方军队仅有不足23000人,而苏军则在周边地区陈兵50多万。深知西柏林对于冷战西侧的重要性,美军占领区统帅克雷(Lucius D. Clay)决定动用所有的空中力量,在不与苏军发生正面交锋的前提下保证柏林的给养。苏军确实小看了西方的空中运输能力。刚刚成立不久的美国空军伙同英国皇家空军和法国空军在短短的一年里飞行了20余万架次,每天向西柏林输送13000吨物资,包括燃料和食物,在1949年更是达到了这个数字的两倍,几乎与被切断前的陆路运输无异。在这场意识形态与经济实力的较量中,苏联毫无疑问地输掉了,不得不于1949年5月重新开放柏林的陆路交通。而从这一刻开始,冷战期间德国的格局便已经尘埃落定了。

一架道格拉斯C-54飞抵Tempelhof机场(已废弃)

既然格局已经确立并难以改动,苏联便逐渐放宽对东德的管制并将政权移交到社会主义统一党(SED)的手中。1949年10月7日,一个晴朗的星期五,社会主义统一党紧急召集了德意志经济委员会(Deutscher Wirtschaftskommission)的成员,并在昏暗的人民理事会(Deutscher Volksrat)的大会堂宣布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DR,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并同时实施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任命威尔海姆·皮克(Wilhelm Pieck)为主席,奥托·格罗特沃尔(Otto Grotewohl)为总理,而东柏林则成为了新生共和国的首都。在人民理事会中,社会主义统一党占据153席,德意志自由民主党(LDP, Liber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占据56個席位,基督教民主联盟(CDU,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 默克尔所属的政党)占据55席。但是,在1800多万人中的200万SED党员控制着共和国绝大多数重要领域。而在西德,随着联邦宪法(Grundgesetz)在5月23日生效之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RD,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也于9月7日在波恩(Bonn)举行了第一次选举并成立了联邦议会(Bundesrat)。从这一刻开始,随着两者当仁不让的各自宣布自己为德国唯一合法政府开始,德国便开启了长达40年的,掺杂着泪水和口水的分裂状态。

Pieck宣布东德的成立

未完待续

Fortsetzung folgt...


【史图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史(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