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五脏风寒、肝着:旋覆花汤。五脏风寒七: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
《金匮悬解》五脏风寒、肝着:旋覆花汤。五脏风寒七: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肝着者,肝气痹着而不舒也。肝愈郁而风愈动,风木荡摇,神魂悬虚,故常欲人蹈其胸上。先未苦时,水寒木燥,故但欲饮热。旋覆花汤,旋覆、新绛,行血而清风,葱白通经而泻滞也。 1 肝着者,经脉寒滞,营血不行,则肝气痹着而不舒也。故先未苦时,但欲饮热,以遂寒涩,疏畅气机也。木陷而风动,肝气虚则魂不定,不能左升化火,则神不足,故神魂悬虚。(肝魂而心神也)经脉寒涩,肝气痹着,则神魄悬虚也。故常欲蹈其胸上,以安神定志。 三十四难:五脏有七神,各何所主也。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魂、魄、神、意、智、精、志,是谓七神) 肝虚则魂不定,心虚则神不安。木不生火,则木火俱病,故神魂悬虚。蹈胸以安志也。 2 肝着者,肝气痹着而不舒也。肝主血,血行则肝气疏,经脉寒涩,血郁不行,则肝气痹着而不舒也。 肝气虚而郁陷,风木荡摇而冲击,所以神魂悬虚,故常欲人蹈其胸上。蹈其胸上,有的人是疏畅气机,有的人是神魂不定,其人生畏或恐惧之象。如桂枝甘草汤心悸,叉手自冒心(捂胸之义),也是心神不足,神魂悬虚之象。 但欲饮热者,首先重点是饮热,并不是表达渴不渴。先未苦时,水寒木燥,故但欲饮热,是阳热之气以疏畅气机,行经脉寒涩。 3 旋覆花,下气而行血,行经脉之瘀涩也。葱白,通经脉之寒涩也。饮热者,也如用葱,也是通经,行经脉之寒涩。 旋覆花,是属下气之药,下气则不生痰饮,下气则能行其瘀涩。下气则血行,血行则肝气行而不痹着也。 综述:肝着,经脉寒涩,气滞血郁,着而不行,胸上如有物粘着而不流动,病气不移,故常蹈其胸上者,舒展气机,以缓痹着,但欲饮热者,热则留着之气欲行。但欲饮热,必畏饮凉,一饮凉则痹着郁阻更重。旋覆花,下气而行血,葱白,通经而泄滞,新降,辟秽行瘀。 附;各家注解,肝着之论 1 刘献林:肝着,病名,肝脏气血瘀滞,着而不行所致的疾病。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喜人按柔或蹈其胸上,但欲饮热,则胸中气机暂为通畅,胸部稍舒。旋覆花汤,下气散结,活血通络。 2 李今庸:肝着,是指邪气犯肝脏,至使肝之气血失调而郁滞,血郁气滞,着而不行,故为此名。蹈胸欲使其气内鼓,舒气机,畅血行而排出肝邪。饮热者,得热者留着之气则欲行。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3 清,唐容川:盖肝主血,肝着,即是血粘着而不散也。血生于心,而归于肝,胸前之膈膜,以下入胞室。今着于胸前膈膜中,故欲人蹈其胸上以通之也。故用葱白,能通胸中之气,如胸痹而用薤白之例;用旋覆花以降胸中之气,如胸满噫气而用旋覆之例也。惟新绛乃茜草所染,用以破血,正是治肝经血着之要药。《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4 曹颖甫:肝着之病,胸中气机阻塞,以手按其胸,则稍舒,此肝乘肺之证也。胸中阳气不舒,故未病时常引热自救。旋覆花汤方,用葱十四茎以通阳而和肝,旋覆花三两以助肺;新绛以通络,而肝着愈矣《金匮发微》。 5 王晋三:旋覆花汤,通剂也,治半产漏下,乃通因通用之法,移治郁结伤中,胸胁疼痛等证,屡有殊功《绛雪园古方选注》 6 徐可忠:肝着者,如物之粘着而不流动。此是指胸中,胸膈,或胸腔,或胸胁肋间,如有物之粘着而不流动也,就是营血寒涩而气滞也。掐胸按摩,但欲饮热,不动之邪,遇热略散也。气冷益凝,故喜热饮溉之。 7 尤在泾: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故名肝着。然虽肝着,而气反注于肺,所谓横之病也。蹈之内鼓而出肝邪,饮热则痹着之气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