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英雄比漫威英雄更有深度?这从一开始就是个假命题!
老实讲,“非此即彼”的基于不同立场的对比命题,从来都没有所谓的最终定论一说!

对于现如今的很多超级英雄粉丝而言,单纯的就漫威和DC这2大美漫巨头的作品进行比较,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有各自比较高光的时刻,单纯的从一个属性出发,让原本就是走不同路线的2个漫画风格,强行进行非此即彼的比较其实本身就是不合适的。

简单来说——
不论是漫威还是DC,这两大巨头在各自作品序列中,难道都是“从一而终”吗?
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对于漫威来说,本身虽然日常走合家欢的幽默路线,但是这不意味着漫威就没有所谓的“深度”题材作品。
同样的,对于DC来说,难道所有的作品、角色都是有“深度”的代表?要知道在DC宇宙中不论是漫画还是电影很多都有“烂”字开头结尾的系列。

别的不说,单单是DC的《海王》、《神奇女侠》、《蝙蝠侠大战超人》设定,本身也不是一个走深度的作品序列,甚至,在这些作品中,很多已然有DC在偏靠漫威风格的节奏,是DC向票房低头的信号。

但是!
同样的,我们纵观整个DC系列的作品,注意,这里我们说的是“DC系列”而不是“DC电影宇宙”,很多受到粉丝追捧,甚至被奉为神作的DC作品(抛开漫画),他们几乎都有一个非常一致的标签——
独立作品!

其实稍微明白“电影宇宙”的影迷粉丝都应该清楚,漫威电影宇宙之所以有现如今的票房号召力,你要说它的电影有多好,其实并不见得。
但是漫威聪明在利用“碎片化”的角色故事,将其放入到一个大的剧情框架中,别人化整为零,漫威就聚零为整,通过售卖整个漫威宇宙观的操作,让原本在单个角色上可能量级不够的短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电影宇宙的一个个闪光点。

这是漫威对于自身有充分认知的前提下,所做出的一个非常聪明、明智的做法,换句话说,人家漫威可能一开始或者是在前期根本就没有想走角色深度系列的作品风格。
这点咱们可以参考当年的《无敌浩克》!

要知道,作为第二代浩克版本,当年的爱德华·诺顿在接受“浩克”这一角色之后所具备的野心是非常巨大的,从对细节的掌控到自己进行剧本的改写,当时的爱德华·诺顿所希望的就是《无敌浩克》能够拍出诺兰大神的“黑暗骑士”的质感。

但是,因为当时的漫威正处于一个破产危机的边缘,不是漫威不愿意去追求这类能够在风评上拿到不低评价的作品,而是在生死存亡之际,这种追求深度的作品,票房注定不会高。

这点即便是放在DC宇宙中也可以看出来,但凡是深度挖掘的独立DC电影,票房很多都一般般,或者说不会出现爆炸式的票房收益。
因此,基于这点我们可以说不是漫威拍不出来所谓的“深度”作品,而是从一开始的想要“活下来”到后来的走规划的电影宇宙路线,人家可能压根就没有考虑过所谓的“深度挖掘人性”这一套。

漫威:我就是喜欢让看我电影的影迷,笑着脸进去,笑着脸出来,仅此而已~
扯远了~咱们再说回DC宇宙的电影——
就像咱们前面说的,对于DC的电影很多影迷都有一个泛概念基础上的误区,就是将一些DC宇宙的独立作品都认为是DC电影宇宙序列。
显然,对于电影宇宙来说,基于现有的漫威、索尼电影等所共同认知的基础,对于电影宇宙序列的作品,最为基础的一个标签就是,剧情上的联动,角色框架上的共通!

而这些所必要的元素,在DC这里却是要分为2类,一类是DC电影宇宙系列,一类则是DC独立作品序列。

显然,熟悉DC一些“神作”的影迷,应该这时候心里都有了一个大致的分类,我们此前所看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V字仇杀队》、《守望者》、《小丑2019》这类作品其实更多的都是我们前面说的独立作品序列。

而对于这类独立作品,很多核心都在于是DC让一些导演从DC电影宇宙中提取出来的一些角色或者是剧情元素的基础上,进行整个的重构和二次创造。
亦或者是抓住某一点元素进行所谓的“深挖”,这类作品,在本身DC就偏向于暗黑气质的大背景,基本上都能够结合“人心”、“社会”等等一系列元素,进行价值思想的附加和深挖。

典型的就好比2019年的《小丑》。
你要说它的质量高不高?高!
但是你要说这部“小丑”会不会对DC电影宇宙构造来的更有价值?只能说很低!

瞧~
这就是路线不同,DC本身的一些单个角色,所谓的具备深挖的价值,其实都是后天导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附加的,单纯的独立拿出来的话,确实是要比漫威的一些角色容易更“深度”一些,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别忘了,咱们前面说的,这些作品都是独立的!
不同于漫威英雄需要在漫威剧情宇宙的大框架下进行发挥,这些DC独立作品,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所谓的创作限制,甚至他们本身连DC电影宇宙的限制都没有考虑在内,相对比之下,显然,后者DC的这些英雄在遇到好的导演时,就容易出好的作品,甚至是封神的作品。

这就再次回到了,咱们一开始说的——
“非此即彼的基于不同立场的对比命题”,要知道,单纯的用这些连DC剧情宇宙联动都抛开的作品,来对比一个需要在漫威剧情宇宙限制下进行发挥的角色体系,这一开始就有失公允。

诚然,对于DC宇宙的这类角色来说,本身的风格和大剧情环境都是倾向于暗黑的,这本身在所谓的“深度”概念上就有先天优势。
毕竟,对于影迷来说,在电影院中伴随着剧情的代入感,极容易产生思维惯性,这种惯性,如果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元素(暗黑的现实、人性的肮脏),进行补充引导的话,其实就会让影迷不自主的产生“这电影有深度”的潜意识。

但实际上——
对于那些走进电影院一开始就抱着放松一下的影迷来说,漫威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这2种影迷一开始看电影的潜意识所想要接受的“享受”属性,就是不一样的!

同时,对于漫威来说,难道就真的不能拍出所谓的“深度”角色或者是电影吗?
我认为不见得!

本质上电影的内涵不是一个自然产物,更多的我们所谓看到的“深度”内容,很多都是二次附加的产物,因此,理论上深度的电影也是具备一个可复制的“公式”:
在特定的故事和角色基础上,合理且匹配剧情的填充那些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暗黑现实元素,配合好的故事氛围渲染一个思想,这就具备一个深度电影的最基本条件。

而再此基础上,就是看各个导演的本事了,说不准,在未来哪一天漫威也会邀请诺兰这类的大佬来拍摄一部所谓的漫威深度电影,那么,到时候对于“DC角色比漫威角色有深度”又该如何去判定呢?

在个人看来:
DC的人性深挖只是一面,漫威的合家欢幽默同样也是一面,就像人性的复杂性一样,我们不总是DC,也不总是漫威,只有漫威和DC混杂的状态,才是最本真的所谓完整,但凡是以偏概全,踩一贬一,都是不合适且片面的。

更别说站在原本就不同性质的立场来对比,得到的就必然只能是有失偏颇的回答,只能是满足自己先看到的,但这不意味着就是对的就是了,仅此而已!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