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星孩总喜欢“自言自语”?家长可以这样做

2022-08-23 14:52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孩子不开口说话,家长很担心,尤其是自闭症儿童;经过干预后,终于开口了,但是家长却发现孩子经常自言自语。
 


这样的情形不难见,我们博爱儿康的老师就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们家XX好不容易“说话”了,又染上另一样毛病——总爱自言自语。”


其实,自言自语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表现,他们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长时间重复一句话或一句广告词。


因此,不乏有一些家长太过心急,采取强制态度制止孩子,比如:言语警告甚至打骂,但这并不能改善孩子的自言自语。


其实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家长一定要先分析孩子的动机,再对症下药。


那么,孩子老是自言自语,父母该如何应对呢?

 

 

 

 

一、孩子自言自语分为三个形式

 

1.只有声音,没有具体内容,孩子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发音和内容本身。

这是一种异常的、原始状态的行为,主要发生在孩子没事做的时候。


 

2.语句有具体内容,但孩子会在一种特定场合或特定情绪下机械性重复。


 

3.语句有具体内容,孩子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是他思维活动的外化。

自闭症儿童的自言自语行为类似于一种自我刺激,不同的自言自语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是发出特别的声音,有些是重复词或句子,有些是重述书或电影,有些是唱歌或哼音乐。

 

每种表现形式背后的满足都不同,比如,发出特别的声音,可能是为了感觉口腔或喉咙的震动感,也可能是想要感受某种频率;唱歌的刺激可能来自于某种节奏的音乐。


 


 

区分自我刺激的类型,将直接影响干预方法的选择和效果。

 

 

 

二、根据情况,适时干预

 

1.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用有意义的活动来替代自言自语,他们的自我刺激行为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2.自言自语如果是孩子对场合、情景、感受的不当反应,就可以告诉他们正确的反应途径,以及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


 

3.孩子的思维过程要是还没有实现内化,家长就要等待,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心理能力。

干预方法分为两种:

一是打断和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切断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

 

不管哪种方法的实施,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随意更改,也不能短时间不见效就放弃。

 

对自闭症孩子自言自语的问题,家长要制定长期的计划,强硬态度和操之过急的心态是不可取的。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只要自闭症孩子重复讲一些词语,就觉得那是刻板语言、是自言自语。

 

 

孩子刚“开语”的时候,会不断地重复他刚学会的词或句子;刚对童谣感兴趣的孩子,会不断重复吟唱某个他喜欢的片段;刚对画册或电影感兴趣的时候,会不断重复他喜欢的桥段。

 

这些情况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家长要多观察,但不必过度紧张。

 

如果孩子的重复随着他学习的内容改变而改变的话,那就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但如果孩子过多地(一个小时或几小时)重复同样的内容,那早期的适当干预(比如引开注意力)就会比较适宜,以免自闭症儿童的自言自语行为在不知觉中被强化了。

 

家长在处理自闭症孩子的自言自语问题时,千万不要以偏概全,故意认定孩子就是有问题,干预和矫治的最佳方法是疏导,而不是遏制,这样才能改善孩子自言自语的状态。

注明:文章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星孩总喜欢“自言自语”?家长可以这样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