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配得感”与“负罪感”的根源,你在害怕肯定自己吗

2023-02-24 19:31 作者:我在宇宙荡秋千  | 我要投稿

爱并不要求牺牲。那些害怕去肯定他们自己的存在的人,也害怕让别人为他们自己而活。——《个人实相的本质》


昨天一个朋友向我求助,说面对另一半在外辛苦挣q养家,自己在家做全职主妇,什么也帮不上,有“负罪感”,并且另一半要求她也必须有点事做,或帮他分担,一起挣q,或自己想办法获收入,如果她不照做,对方就会无视她,继而又同时产生了“被抛弃感”。她很想去学习提升自己,但是又不希望对方冷落她,被迫在想学习的时候绞尽脑汁想如何获得收入,毫无方向。失魂落魄的她问我,这样的婚姻如何维持。


这令我想起鲜花圈子里常提到的“不配得感”,其本质与朋友的“负罪感”“被抛弃感”是一样的。如第一句话所说,害怕去肯定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存在感源于他人的认可。


亲密关系中,对方为你付出的时候,给你买贵重的礼物,对你呵护有加,而你却感到自己不值得那么好,不配享有这样的优待,会想要百分百回报别人,付出自己的全部。把正常的相处变成是一种施舍与给予的关系。


家庭关系里,把另一半所要负的责任,当成是对自己的付出,无论对方的借口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还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这些理由都当成是,因为自己的问题,才导致了对方要这么辛苦去拼,而自己默默付出的一切,都当成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不足为提。脑回路是肯定和放大对方的价值,回避以及忽视自己的付出。


根源在于别人吗,并不是,就是你自己造的。你不敢肯定自己的存在,你不敢肯定自己的付出,你对自己的价值,或以物质、以条件来衡量,而不是“【存在】本身即价值”来看待。如果你觉得自己不配,不值得,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肯定自己的存在,存在感对于你来说是一种不敢提及的事,你总觉得我的存在应该要有意义,有条件,如果不能让别人满意,别人觉得有用,我的存在就是负担,会拖累别人,就要为此感到有罪。


朋友希望关系美满,但表现出来的行为,所有的一切,都在指向“我不配拥有美好的关系”,因为她在为自己的存在而觉得“有罪”,所以怎么可能得到想要的美满?


嘴上说的6,我是值得的,我是被爱的,但你会发现,现实跟你想的完全相反,因为你从未真正认同“我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这句话,你只是在自己的大脑里不断重复,但你行为却在与它对抗,别问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要问你自己。你看过的书,听过的话,有哪一句是真正认同的,深深植入到Yi识里的,没有多少吧,看3D就知道了。不需要看自己稳不稳,要看你是否认同你所要成为的那个自己。


认同一句话,抵过你念几十万遍的肯定语。认同自己的存在,认同自己不需要做什么,就是值得爱的,对方不爱你,是他的损失,你不会失去任何。你认同这些,一句kdy都不需要念,分分钟鱼宙就会把你认同的推送到你面前。


认同自己的付出,无论这个付出是否利益对方,是否让对方满意,你都是值得的,别问我为何那么难,你不能认同自己的所有,就无法拥有你想要的,你不认同自己,别人凭啥认同你。与其我硬拉着你往前走,打醒你,也不如你自己觉醒,你要沉浸在“弱者”的角色里,我无能为力。


很多人,每天勤勤恳恳地照做,kdy一句不落,比学习还勤奋,仍旧没有任何结果,问题出在哪?问你自己啊,你认同什么?你做的这些事,动机到底是什么,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才要强化你是值得被一直爱着的观念吗,还是觉得,我做了那么辛苦,应该会鲜花了吧,这种期待心理,甚至你觉得,只要给大脑洗个澡,换套衣服,它就会觉得自己焕然一新了吗。


念了几十万kdy,成了,你念了好久好久,都没有动静,是因为数量还不够吗,肯定不是!有的人念着念着,逐渐认同了自己新的想法,你可能什么也没变,只是在机械地念,就像完成任务一样,心的变化,这种差别很微妙。


有人对你说了3次“你很丑”,你就信了,认同了他说的,觉得很自卑,可为何你对自己说100次“我很美”,就很难相信呢。认同自己为何如此困难,你们有思考过为什么吗?


所以,朋友的问题还需要她自己解开。她说,并没有奢求生活物质能给她多大的安全感,却换不来他对自己的重视,也觉得对方付出很多,自己一点价值也没有。她完完全全忘了自己,承担了小朋友的教育付出、家庭成员的起居饮食、温馨的家布置的付出,甚至现在还要逼着自己去做更多,超出她精力的事,要成为一个超人,婚姻才能维持下去。


她对收入的渴望,来源于自己的不配得感,只要有收入了,自己才是有价值的,家庭就会好起来,那么这个信念就是,家庭美满的条件,必须满足12345,这样我就能拥有理想的结果,否则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及去获得收入来得有意义。


亲密关系同理。你就问自己,我认同什么,我正在做的是否与我想要的相悖,我的言行、想法和行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么我哪里出了问题,自己梳理一下,照着点去寻求解决的方法。


be yourself,成为你自己,即认可自己的存在。


“不配得感”与“负罪感”的根源,你在害怕肯定自己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