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爱莉希雅》有感——一位普通的舰长

2022-07-31 06:18 作者:苜蓿草没有瑕疵  | 我要投稿

2022年7月29日,崩坏3主线第三十一章第一节放出。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舰长,在连续伥了两天之后,晚上总是不太睡得着,觉得总得写些什么。(纯属个人想法,无攻击任何团体的意图。图片来自米哈游,自己随便剪裁的,如侵删)

首先,聊些剧情吧。简要地说,主线第二十九章到第三十一章讲述了芽衣寻求前纪元在往世乐土之中埋藏的秘密的最后一步,而这时因为本纪元第十二律者——侵蚀之律者的到来而影响了整个往世乐土这么一件事。

主要还是看看第三十一章吧。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侵蚀之律者”的自我介绍。在我看来,什么是“侵蚀之律者”呢?侵蚀的本能源于“人”内心的弱小,或者说是一种吞噬的渴望,以及获得他人认可的愿望。侵蚀的本能是错的吗?我的答案是,是错的。但我的解释是,任何人的愿望在极端情况下都是错的。侵蚀是一种“我就是对的”,你必须要认可我的极端想法,在剧情之中具体表现为侵蚀律与华的对峙。然而,我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己所欲者,勿强施于人。人是有思想的,有着个体差的生物,我们所要做的是尽可能相互理解,求同存异。而侵蚀律所做的是极端地将自己认为对的事物强制让任何人都认同,将一切不同于自己的事物侵蚀殆尽。然而,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全正确的。甚至,所谓的“正确”与否,也是“人”所定义的。侵蚀的行为,不只是物理上的,还是精神思想上的。这种极端的“已所欲者,强施于人”的想法,就是我所认为的“侵蚀”。

之后,我们见证了樱的献身。樱自始至终明白着玲的遭遇,但她和其他英桀都实行着互相理解的原则。在那个时代,她没有错,玲的觉悟也没有错。每个人都始终为了内心所相信的“美好”,理解着他人,想要在绝望之中保留那份“美好”。只可惜,这也是现实的残酷。大家都认为的“美好”本来是可以有相交点的,但在实际行动之中,偏差会产生,结果会偏移。樱明白,如果自己能与玲多沟通,多理解,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我所理解的刹那,是将自己明悟和悔恨的瞬间永刻心中,不忘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才能更好地在“刹那”的现在做得更好。

下面,我们见证了格蕾修和科斯魔的献身。这也是一个相互理解的决定。格蕾修和科斯魔虽然年幼,但在前纪元,在末世之中,他们已经被强制性地快速成长。他们是美好的。我所理解的繁星,是在绝望之中仍然存在着的无数的希望的可能(即夜空之中无数的光点);我所理解的旭光,是在绝望之中坚信自己的道路之后,有信念与能力之人前进的路(即夜空光点发出的光)。

然后,我们见证了蛇蛇和克莱因的相信与理解。蛇蛇是个十分嘴硬的人,我觉得她从未讨厌过任何有着“美好”性质的人。正因为她爱着“人”,她才能作为科学家不停地为拯救人而前进。但是,我觉得蛇蛇也是心软的,脆弱的。而她自己为了她人的“无限”,最终将自己禁锢于“无限的循环”。无限的符号是一个莫比乌斯环,那象征着一种循环,也象征着“人”作为物种的局限性。自始至终,人会不停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无限地循环着。我所理解的无限,是一种打破循环的精神,是一种起源于人,而不限制于人,突破人的极限的思想。

接下来,我们见证了苏、凯文和帕朵的合力一剑。苏和凯文先不谈,帕朵作为凡人的觉悟,我相信见证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我所理解的救世,和梅博士所阐述的一致,要我说,越是大而空的说法,越要做到实处。我所理解的天慧,是一种“弃医从文”的理念,理解人的脆弱和缺点,自我通透的过程,并付诸于实际,“救人”的思想。我所理解的空梦,是一种怀着梦想,但不止步于梦想,拥抱美好的梦,但仍然不忘眼前现实,依旧坚定自我,无畏前进的意志。

随后,我们见证了华的使命。浮生浮生,历经并理解芸芸众生之后,不止步于平庸的人的境界,可谓浮生。我们见证了伊甸为爱莉的补全。黄金黄金,伊甸也是乐园的意义,爱莉的美好和伊甸的美好是相互补全,相互兼容的,黄金璀璨的是灵魂,是意志,是高贵,是一种高于常人的行为,贵于常人的思想。

作为补充,英桀里还有千劫,维尔薇和阿波尼亚。我所理解的鏖灭,是对于命运,现实不公的反抗,并非肆意释放怒火的愚行,而是了解美好并为之打破现状的作为。我所理解的螺旋,也被阐述得很清楚了,螺旋的尽头既是它的起始,创造矛盾对立是为了步入统一,要我说,这描述的是一种过程,理解的过程。我所理解的戒律,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觉悟和作为,就像我认为所谓礼仪,就是一种约束自我并放宽他人,以达到融洽相处的方法。这种约束在现实中,是道德,是法律,是礼仪,是觉悟。

最后,回到爱莉希雅,我老婆(doge)。我理解的真我是一种高于常人的思想与自己的所作所为高度统一的结果。人与人的冲突,一是由于思想上的,只要能够沟通理解,就能找到相交的那一点,即便是在平行线也能在境界线上相交;二是由于行为上的,这是思想与行为不够统一而产生的。人在突破自我的时候,不仅要突破自我的思想,也要实现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这样才能实现“真我”。

“十三英桀”都是不负“英桀”之名的英雄。英雄是源于“人”,而远高于“人”的存在,这种高是思想上的,是行为上的,也是觉悟上的。

上面说了那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第三十一章第一节做的特别好。追着崩坏3的故事,我们感受着“美好”,突破着自我。我认为,为什么米哈游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它参透了所谓“二次元”的核心。“二次元”是什么?这是一块狭小偏僻而禁忌的乐土,在这里我们的核心就是“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二次元”很多的内容放到现实里都是荒谬的,但我们能喜欢这个圈子,能继续呆在这里,就是抱着这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的想法。“二次元”是在追求美好的,这种美好源于可望不可即,看着纸片人,看着一些动画里的福利镜头,看着一些作品里主角的信念与意志,我们拥有着源于现实而超越现实的体验。人这个物种是有极限的,没有人是所谓的“圣人”或者是“神”,那我们就只能想象,创造出完美的存在。

崩坏3的故事,在后期可以说是一个在挖掘人性的过程。主要看着每一个二字称号的律者:陨冰-个人与世界的对立,理性与感性的冲突,这个没有对错,没有答案;支配-个人作为人的劣根性,人的偏执和作为群居动物“排挤”的现象;薪炎-何为文明和意志的传承,人对于美好的诠释途径和实现方法,对于“支配”的答案;约束-文明的血与泪,尸体所铺成向着美好的路,这个也没有对错,只是偏差和冲突所产生的现实悲剧;前纪元侵蚀-面对生命威胁,恐惧之下的人,或者说极端情况下人思想与行为的结果,也是偏差和冲突所产生的现实悲剧;现纪元侵蚀-更多的是对于正确与认同的探究,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我们通向“美好”的路,人之律者。

崩坏3教会我们什么呢?通往“美好”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作为“美好”最佳诠释的爱莉希雅也是作为英桀,与律者斗争过,那条路上也是充斥着血与泪的。“美好”是人力所不能实现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进,即便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即便这是一个矛盾螺旋。通向“美好”的途径是有的,那就是所谓的“相互理解,求同存异”,达成一种中庸与平衡。实现“美好”的做法不是盲目的,我们不应该极端化任何事物和概念。

最后的最后,不过估计也没人看到这里吧,虽然把这个发出去了,但本质上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我想说说什么是“人”。人是一个物种,物质上拥有限制与极限;人不止是一个物种,人的思考与智慧能让人超脱于原有的限制。人是恶的,人的本性拥有着很多劣质的地方,而且人很容易把路“走偏”;我相信人是善的,起码人的本性是向善的,因为人的智慧允许人思考并理解,人是向着“美好”前进的。

然后,就让我中二一点结尾吧:

你我皆是做着梦,活于浮世的愚者;

我等仿徨于漆黑的旷野之中,望着点点星光,叹于无边的路途;

神就在那里,照射出一道光,给予人瞬时的智慧;

随后人之子啊,一路披荆斩棘地前进,最终发现回归原点;

歌唱着路的辛酸、神的不公、还有旅途的回忆,开始将自己禁锢于牢笼之中;

然而所谓的美好,早已存在于你我之中,存在于这个世界;

那个起点即使终点,比起抵达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们走过的路。

《致爱莉希雅》有感——一位普通的舰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