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伏妖录的星星点点,观此良篇,所感甚多
某一日打开榜单,天宝伏妖录,好新奇的名字,于是打开看一下。
一般片头的op我都是听两句直接跳过的,然而,就在这两眼里,我被画面深深的吸引了。
很久以前,我是剧情至上,只要逻辑说得过去,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打动我的一个点,我都会把这部片子认认真真记录在小本本里。后来在看宫崎骏大师的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喜欢大师电影的主要原因是观看时带来的感觉,细腻的画面描写,带有追忆感的音乐氛围,很容易就会把人带进电影里的哪个世界,感受里边的人物的悲伤快乐。虽然隔着一层厚厚的次元壁,然而我却可以清清醒醒地被他们感动,为他们的离合悲欢而感叹,甚至在结束后仍然意犹未竟。看这样的片子,不但绝对舍不得加倍速,还会一遍一遍的反复寻找,为了精彩的音乐,为了唯美的画面,为了触动内心的台词……
在长大后,兴许是为了怀念童真,我开始重新观看这些片子。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突然明白了收集壁纸的乐趣。那里的每一帧都美得像一幅画,我不知道这是如何做到的,毕竟这些都与我的世界隔着次元,然而我却就是认为,这些画真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它的光线、色泽、构图、素材都十分触动,每一幅都好像出现在梦中那样。不管怎样,我迷上了收集壁纸。
天宝伏妖录,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它,就是这部番剧的样子。
故事开篇,是孔宣与不动明王的战争,第一幅,日头穿过云层,金光一片。让我想到夕阳,或许吧,总之对云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可能是来自对天空的向往吧。

第二幅,石像金身,加印咒文环绕。对佛教文化,我一直觉得很神圣。兴许是因为它是许多人的信仰的缘故。

第三个场景,鸿俊落泪。其实在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我还在想这个角色有些雌雄莫辨,不过这样的小孩子真是十分惹人怜爱。下一秒反应,这一定是男主角了,其实心里还在默默吐槽,这样的开场很老套了,下一幕主角就要长大了吧。果不其然,下一个转场就是12年后了。

第四个场景,无名客送信。骑马走向一株苍天大树,寄出红封,下一秒白鹭飞过,送信仙鸟。这些设定,让我不禁感叹世界的神奇。诚然,动画就是要将人类的现实无法实现的美好幻想表现出来。总之,十分满足。

第五个场景,曜金宫。完美符合梦中的仙界宫殿的样子,天高云深,非黄鹤不能至,猿猱亦难攀。果真是妖界之王的宫殿所在。

第六个场景,青雄。刚开始,其实这样袒露胸膛的着装,看着有点不习惯,后来多刷了几遍就习惯了。不过,不知为什么,明明是青雄大王,我却总想到青稚(话说青雉不是那谁吗,怪不得这么耳熟)。
第七个场景,凤凰重明。其实在起初看的时候,他们的对话有点听不懂,有许多疑问,为什么重明不愿意重返人间。我的猜测居然是:两百年前,黑蛟暗算重明,人类背叛了妖王,可能还失去了孔雀明王,导致妖王回到了曜金宫,再不管人间疾苦。后来发现这样的猜测是不成立的。但是,青雄和重明一见面就吵架,可见多年来,他们也一直这样,真是,太怕了。

第八个场景,鸿俊小可爱,是一个不问世事,被养得天真无邪的小天使的形象吧,感觉是这样。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纠结于鸿俊的雌雄莫辨的感觉,男子气概很弱,不过也正是一个孩子的形象,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生活在温室里的孩子就是这样的。
第一个场景里面,赵子龙看到鸿俊在屋顶之上,说“快下来,摔伤了,陛下要揍人的。”哎,感觉重明可太宠了。我能联想到的是,前几天去舅舅家,发现舅舅买了两只鸭子,专门给孙子孙女玩。想想真是蛮羡慕的,无意中随口说的一句话就会被家人记在心里,不经意间某一天就发现家里多了一个惊喜。这种感觉,纵然现在无法理解,但若干年后想起来,就会觉得无比温馨。
很感谢这部番,久违的意犹未竟的感觉又回来了。看完番剧后,本来打算就跟着动画走,每周一看,就像小时候看动漫一样,多留一点悬念,多留一点期待,在等待中猜测,谁是大boss,谁是主角,每个人的人生究竟有怎样的精彩。本来是打算这样的,但是,实在无法按捺,迫切想知道故事的进展,于是去看了小说。对比动画来看,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虽然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却失去了许多观看动画的体验。
算了,就这样吧。
之后,我大约会写很多关于这部动漫的感想吧,大抵也都类似这种不成文的观后感。
(笔者自知表达能力欠缺,会慢慢练习改正。观看动漫数量较少,纯属业余爱好,非评论家,这只是一点观后感似的愚见,如有见解不同,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