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孰朋孰党——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2020-07-10 18:45 作者:Aestic  | 我要投稿

六一居士曾呈奏折于宋仁宗,题曰《朋党论》。目的是为了驳斥保守派,辨明朋党之关系。“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我们不妨以君子之真朋为朋,小人之伪朋为党。 朋与党二者要义皆为同。同则相交,同道之朋决定了结交之人守忠义、行礼节;同利之党决定了结交之人贪财禄、争名利。 而当代社会的信息交流渠道大大缩减了寻找“同”的成本。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当我们日常浏览的信息被大数据所记录再推送给另外一个同样感兴趣的人时,两人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会不断地被推广,渐渐地,我们会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但这同时也构成了一种名为圈子的桎梏。它环绕逼仄在每个人的身旁,使之无法跳出囹圄。 就像人愿意活在自己的舒适圈一样,在网络上,互联网公司也会去迎合用户的选择性心理。所以即使世界上的用户同在一个互联网之下,却又是一个个不同的、割裂的圈子。柏杨曾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批判过中国的圈子文化,然而其不知道同质化的交友是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认同和尊重的需要的。 以“同”为核心的圈子文化并不可耻,重要的是圈子的导向。这些圈子可以是以道为导向的:李子柒的视频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朱一旦黑色幽默揭露社会现实。又可以是以利为导向的:韩国n号房事件,国内恶臭的抽象文化。一言蔽之,决定圈子孰朋孰党的不是作为工具的互联网,而是身处其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正如b站五四青年节演讲《后浪》中所说:每一个年青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选择以“道”或“利”去寻找朋友的权利。“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孔明明白,而很多当代人并不明白,因为他们丧失了辨别力。唐末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六一居士之心切昭然纸上:小人之党危害甚矣,无辨别而尽诛是谓残酷。也许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朋而不党的最好做法就是思考。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孰朋孰党,望君仔细思度。 ——致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


孰朋孰党——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