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X刘擎】人应该如何平衡,真实和虚假的自我?

原文语音转换
关键词:
面具、内心、人生、社会、主义、智慧、平衡、人类、真理、光明、理想、道路、人性、世界、社会规范、苏格拉底、中国古人、现实主义
文字记录:
刘擎教授 00:00
虚伪是对美德的一种致敬,所谓真小人要好过伪君子。但是我是满怀疑,真是如此吗?这个。
罗翔教授 00:07
无可厚非,对,这种面具应该戴的。
刘擎教授 00:09
越多越好。嗯,对吧,到底怎么看?面具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方法,但从自我的构成来讲,我以前好像讲过一次就人的三重自我就 three dimen,神就是有生物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和反思的自我。反思自我大概是一个内心的,之所以是反思的左就是内心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像石头或者木头一样完整均质的东西。由于那个反思自我要协调社会的自我和这个生物的自我和内心的很多意识活动,所以人是蛮复杂的。那么在这个意义上,面具它至少是社会性自我的一部分,那么它是自我的构成性部分,所以你不是能够随便脱卸的,真的像面积一样。它最接近的一个比喻可能是你的皮肤,一个人不带皮肤,他是还是他自己吗?你很难想象。那么这个社会性自我就跟社会化过程有关系。我觉得我们从小就可能被教会了怎么戴面镜,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吃饭的时候就饿了,就很想开始吃,大人就教会你说一定要等其他人都坐下了,然后特别是等长辈开始撕你才能动筷子。那么开始我就很难受吗?唉,最后就习惯了压抑自己这个饥饿本能。
刘擎教授 01:30
然后到聚餐的时候,有亲朋好友来了,在家里,春节什么节日聚餐的时候,唉,我做到了,然后受到了表扬说,唉,这个孩子很有礼貌,坐在那安静的一点都不动。那么这就是社会化过程。也可以说我们带了一个面具。哦,罗老师,你怎么看?这个。
罗翔教授 01:48
我觉得是。嗯,你像刚才刘老师说的人性它本身就很复杂。嗯,那无论是古典的思想家还是现代的思想家,他其实都认为人的内心非常非常的复杂。对,柏拉图所说的理星域望激起普罗伊德所说的自我本我超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话,真诚就代表良善吗?不一定真诚,他确实不一定代表粮食。因为人的内心是最大的战场,我们的黑暗与光明始终是在增长。对,那你想如何做一个真我?嗯,是做黑暗的自我,对,还是做光明的自我?你的真诚到底是想表现出哪样一种真诚?这个是非常非常需要去思考的一个话题。历史上有很多很真诚的人,但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比的灾难。对,我记得以前乌干达的前总统叫阿明,他真诚的像个孩子。嗯,他内心的所有的幽暗是不加掩饰的,也。
刘擎教授 03:02
任性的像个孩子。对。
罗翔教授 03:03
任性的像个孩子。它是很真,是很沉,因为它内心的东西都给你释放了,所有的黑暗都给你释放了。嗯,它可以吃人肉,对吧?然后可以随意的来杀人。一个那么小的国家,好像 10 多万、 50 万的人就这样被他干掉。嗯,你说你想做像这样的人吗?嗯,所以还是我们要定义你到底想做你内心中的哪个自我。对,人真的一辈子活得像一个小孩一样合适吗?对,更何况刚才刘老师也说了,小孩他也是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对,他从刚开始的不怎么装,嗯,后来也开始变成了有选择性的做。
罗翔教授 03:52
对,所以如果我们今天的话题是装,如果真的人生就是拼演技,如果人生就是演戏,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的装?如何自洽的装?如何合理的装?谁不装呢?对,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服装的。对对对,那为什么人要穿衣服呢?对,人为什么就不能像动物一样的本着呢?嗯,因为我们的服装来掩盖我们的修辞,为什么我们这个所有的队团可能要今天我没化妆,他打了光,对吧?为什么开美颜?嗯,都是一种装的,但有些装是合理的,有些装是不合理的。
刘擎教授 04:37
我觉得就是这里边刚才罗老师谈到就是表演或者伪装的一种,它的合理性、正当的性。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说如果你没有社会化的那个自我,你的自我就是作为人的自我是不能构成的,所以不可能出现那个完全不戴面具的。但是又有另外一方面,对要求你的那个所谓表里如一的这样一个在现代社会一个蛮强的要求,就是好像我不希望你装的太过分了。
刘擎教授 05:08
这个是哪里来的?我相信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大概我以前谈过查尔斯泰勒写那个本征性的伦理,他就说以前的那个社会,古典社会就是说你只要你的行为,你的言行符合一个社会规范,你就是一个道德的人。那么从中世纪后来,就比如从奥古斯汀开始,他说通向上帝的道路经由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说如果你按照某种道德戒律法则在行事,但是你内心没有真正的认同的话,你在道德上仍然是残缺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好像人是要过一种表里如一的生活,你遵循的那套社会规范或者道德的这个律令是你内心真正信服的。这时候你会有一个相对来说自洽融冠、完整的、具有 integrity 的自我,我觉得这个是一个要求。
刘擎教授 06:07
另外一个我觉得还有一个合理性,就是如果你表里非常不一致的人,你活得非常累,就是你每个时候你要用巨大的能量、意志力来抑制自己的那个本能也好,或者情也好,然后你处在一个高能耗的状态,极端的话就是双重人格是分裂的对不对?我们现代人会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生活。
刘擎教授 06:35
一般来说,表里或者你的社会性自我和你的反思性自我的这个张力不是太大的人,他会活得从容一些,自在一些,人家跟他相处也会舒服一点。意味着说你不是突然会面目全非,因为如果你紧张的人表里非常不如不一致,然后这个人格分裂的人,你有的时候会变幻莫测的,人家突然说你明明是一个那么温和的人,怎么今天暴怒了,就从社会交往的角度上没有办法对你建立一个合理的预期,也很难成为你的工作伙伴或者是亲近的朋友。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有一些正当的方面的,但是我们刚才讲过就是人的内在自我是复杂的,他不是说直接的显现,实际上不存在那个本我本真的自我的直接显现,它总是在社会中,在情景当中的。对。
罗翔教授 07:30
是这个刘老师说的非常有启发性。就什么叫做表里如一?那还是我们的礼,它到底是什么?我想当我们平常说希望一个人表里如一这个礼可能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良知,嗯,良心,嗯,好的那一面,而不是坏的。对,所以如果我们认为这个理,或者用柏拉图来说,它可能是理性的内容,是理性对激情和欲望压制的那一面。驾驭的雷音。
罗翔教授 08:06
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的话,表里如一它本身就代表着我们还是向往着嗯,那种粮食,嗯,向往着那种好,嗯,就像我们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是装着做好人的,还是少部分人会假装自己是个坏人?对对对,那就是你觉得这个世界上它这个价值不是完全解构的,是不是纯粹的诸神之战?对,他可能还是有一个那种良善在那个地方。所以这样一种表里如一的生活是我们所向往的,但是所向往的就代表着它不是我们能够完全。
刘擎教授 08:51
达到,它还不是现实,不是。
罗翔教授 08:54
完全,它是一个理想,就是一个理念意义上的圆。嗯,你画不出这个完美的圆,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对,表里如一的人生是一种理想,我们达不到,嗯,不代表它不存在。对,我们可以向它去追逐,但是问题是我们见过了太多号称自己是良善的人,但却极度的表里。
刘擎教授 09:22
不如。
罗翔教授 09:22
一对,以至于让我们对表里如一,甚至让我们对良善产生了一种幻灭感、一种虚无感,以至于我们觉得要进行解构,以至于我们觉得全都是在装,全都是在装。嗯,所以这里面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我们要求表里如意,我们是要求别人,还是要求自己?嗯,或者准确的说,是先要求别人,嗯,还是先要求自己?你希望别人都表你如意,问问你的内心,嗯,你能够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为什么要把自己都挑不动的重担让别人来挑呢?嗯,所以我始终认为,你要想改变别人,改变世界,先要改变你自己。
罗翔教授 10:20
嗯,理想国的读法从来都有两种,一种是政治学的读法,一种是教育学的读。从政治学的读法来说,它可能是专段主义的、独断主义的,但从教育学的读法来说,它可能是自由主义。对,因为他希望人内心的理性可以驾驭欲望和激进。中国古人也说了,这个圣人是论积不论心。是的,对,论心世上无往人。所以对于外人而言,或者说对别人而言,别人只要行为举止妥当就够了。我读不懂别人的行。嗯,我也没有能力去读懂别人的心。你有的时候连你自己的心都读不懂。对吧?你凭什么去要求别人?虚伪?表里不如一问,你自己心里怎么想。你觉得别人是一个骄傲的人,但你越觉得别人是一个骄傲的人,可能你自己更骄傲,因为只有骄傲的人才会受到别人骄傲的伤害。
刘擎教授 11:29
对,就像自私的人对别人的自私特别敏感。对,嗯。
罗翔教授 11:32
嗯,那个人越骄傲你越痛苦,因为你比他更骄傲。所以还是我刚才所说的表里如一,真的是很值得去追求。嗯,相信那是一个完美的东西。
刘擎教授 11:46
但是自己也要承认自己做不到。
罗翔教授 11:49
嗯,不能,但是我们不要摆烂。对,我们不要说没人做得到。对,嗯,还是虚一点好。但是我还是刚才那句话,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过彻底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生活,那是不自洽的。对。
刘擎教授 12:06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我想起来一个话题,就是我们讲那个要迎合一个社会规范,那个社会化做,但是那个社会化本身它那些规则也是随着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的。比如我们特别能够想到对于女性的一套成规戒律,以前是因为天经地义的女孩子要听话、温顺、温柔,好像我们的社会当中其实还存在着很强的这样一种社会规范,这种毛绒扣的所谓对女性的要求,那么这时候我觉得还有其他弱势群体,他们会感到特别不自在,就说自己要迎合或者在社会生活当中的阻力不要太大。
刘擎教授 12:48
在职场上,在亲密关系当中,要表现得如人们期待的那样一种所谓女性形象才是得体的,但这种得体本身它就具有压迫性,这时候我觉得可能是需要来反抗这个,或者说先把某一种面具摘下来,改变这样一个社会不合理的城府的社会规范。那么在这一面有的时候揭下面具,表达一个本正的自我,哪怕这个本真的自我还不是完善,或者说也不是没有缺点没有缺陷的。我们不要求一个完美的抗争者。对,这种抗争对改变这个社会臣服的旧的习俗规范也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罗翔教授 13:38
这些的话我觉得它需要向人展示,又不需要向人展示。嗯,它还是一个分情况。嗯,人就像你家里面的下水道,你家里的阴沟,嗯,你肯定来客人的时候你还是希望把它给遮盖一下吧。嗯,别吓着别人,对吧?但是你得知道你自己家还是有下水道的。嗯,还是有的地方挺臭的。嗯,只是因为今天来客人我喷了很多香水。嗯,这个涂了很多防臭剂,但家里那东西还是有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面对自己的阴暗面?我觉得这个阴暗面有的时候是需要示众的,有的时候又是不需要失重的。我个人觉得不熟的人我肯定是不会失重,对,一方面是对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保护,你说白了你别瞎找别人。
刘擎教授 14:28
我觉得这里边对罗老师讲这个,这里边有一个就是一般性原则和它具体情景的那个问题,就是我们讲那个 rationality 和reasonableness,就是一个是有一个基本的原理,但是那个原理要在具体场景当中使用的时候,你有那个 reason 要通情达理。
刘擎教授 14:47
所以说我刚才进来就说我是一个 b 站的那个心声未满周岁了,然后那个罗老师顶级大声是 2000 多万,再次我那天去看吓一跳,然后我就可以跟罗老师说,就是好嫉妒你啊。我就是平常的那种小心思,我就是可以跟他说,但是我说如果我那个嫉妒心发展到罗老师这么多粉丝,我一定要诋毁他,把他拉下来才好,那就是真的变成饿了,对吧?我觉得这个是跟情景,跟人的关系也是有对有关的。
罗翔教授 15:21
确实是。就是你比如说有的一些阴暗面,我们还是愿意去分享的。嗯,但是主要是跟亲近的人,嗯,跟朋友,嗯,我们会去愿意去分享。嗯,那为什么我们去愿意分享?一方面我们去怀疑我们坚持的东西到底有没有道理?嗯,我们经常会觉得很痛苦,对吧?我就想做一个好人,我想做个单位,为什么那么狼?那是不是就是还是像别人一样干脆做尊小人算?嗯,因为你在你目力所及之方面,你觉得尊小人的人都挺爽。嗯,而且做尊小人的人好像也能够获得世俗的各种成功,而当你向往的那种梁上的东西,你会觉得非常非常的痛苦。
刘擎教授 16:02
还有就是特别我想提一下那个罗老师以前讲过多次,跟那个许俊远在 131 里边讲过那个那个最重要的美德勇敢。我听他那个我自己一直在想,就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么多不确定的凶险的情景当中,是我们,可能我们作为知识分子,作为公众人物更需要某种勇敢,但是我们自己内心确实有那个胆怯弱的那一面。是这个是很能,你要做到表里如意说我想希望自己像自己期望的那样勇敢,确实有的时候很难达到,是非常的,对,非常。但是罗老师把这点说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他已经够勇敢,真的。
罗翔教授 16:46
不敢,真的是不敢。所以就是我个人有的时候会跟朋友们来交流自己人生的一些失败,嗯,人生的一些挫折,嗯,当然我是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自强,也是希望能够有些朋友的帮助,能够让自己变得更自强。嗯,当我们把我们内心的那些黑暗一面给坦诚的说出来,嗯,那因为我们相信在这些朋友中我们是不会被批评,不会被指责,不会。
刘擎教授 17:19
被蔑视的。
罗翔教授 17:20
至少不会被伤害。
刘擎教授 17:21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
罗翔教授 17:23
它是一种治疗。而且我们也不是说想要去跟黑暗和解,嗯,我们还是想去跟黑暗缠斗,我们是希望得到朋友的理解,让朋友们帮助我们能够平静的面对黑暗。
刘擎教授 17:41
对,如果有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说不定也能够更加坚韧,一点。
罗翔教授 17:45
一步的对去战胜黑暗。所以还是刚才所说的内心幽暗的那一面,我们至少我不会轻易的像陌生人。嗯,一般人来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因为人本身人的存在,他肯定就会把人性的很多幽暗对给暴露,但对于自己亲近的人,我自己很多的失败、沮丧、抑郁。 you are。我会向朋友们分享。那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帮助来帮助我不断的克服。当然我也很感谢会有一些朋友,他会真诚的提醒你,因为你确实这个地方。
刘擎教授 18:27
哼哼,太虚伪了。
罗翔教授 18:28
哈哈哈,对吧?当然他说的那种虚伪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虚伪,你想掩盖那种黑暗的一些东西,嗯,就变得越来越像,越不群,对吧?嗯嗯嗯,那你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反思。嗯噢,你还真的这样,那这这这对吧?这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刘擎教授 18:47
我觉得无论对于自己内心的幽暗、黑暗不满意,或者自己甚至讨厌鄙视的地方,对,还是社会生活中那种黑暗,我们都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持久的这样一个应对和斗争的过程,需要极大的、坚忍的这样一种品质。这有的时候自己是一个人是蛮难胜任的,需要帮助、鼓励。对,督促。
罗翔教授 19:18
对,因为还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到底是哪种面具?如果是光明的面具,我戴上这个面具,而且也是希望能够变得光明,那我就真的是希望这个面具就别摘了。
刘擎教授 19:33
就变成皮肤了,长成自己的皮肤。
罗翔教授 19:35
啊,就干脆整容了,就整成这个,哈哈,整成一个这样的好人了。但是如果是第二种类型的面具,就是那种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虚伪的面具,用这种面具来掩盖自己内心一些不好的一些想法,一些幽暗的动机。不管怎么样,总有一天这个面具是会被摘下的。嗯,他一定会被他人。
刘擎教授 20:04
应该在一起。还有一种情况我觉得是这样,就是说你内心相信的某种东西和社会的主流是不相符的,你为了保护自己,你可能必须戴一个面具。可能以前的女权主义者,比如说是在 100 年前,他们就是有的是抗争,有的是他必须要掩饰,但是他没有放弃。对,我在这个意义上,他意识到自己戴着面具生活反而是一种觉醒的表现。虽然他不能够做到,但他内心没有放弃。他只是用这个面具,免于那种特别惨烈的自己不能承受的冲突,这也是另外一种情况,对。
罗翔教授 20:44
吧?对,所以它还是我们刚才很多种,嗯,层次的面具,嗯,很多种定义上的面具,嗯,很多标准意义上的面具。以至于很多时候当我们使用这个词语,我们经常就会导致混乱。嗯,就是说我自己给自己的标签上写着一个戴着面具的人,对我自己的是这么一个评价。嗯,那别人会说,噢,这个人是里面觉得,因为你并不知道我在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嗯,对吧?嗯,当我们说刚才理念意义上的良善跟社会的一种规训,它两者可能又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嗯,就像我们的法律是追求公平和正义。嗯,这又代表法律本身不是公平和正义,它只是朝那个地方去追逐。嗯,朝那个地方去前进。我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刘擎教授 21:39
平衡面具和内心自我。我们是要看是什么样的面具,它跟内心自我的关系是什么。有些面具就像罗老师刚才说的,你可能带着还是更好,然后可以把你自我当中理想的那部分逐渐实现。有些你戴的面具是不得不面对那种具有压迫性的、不正当的、压迫性的社会规范。那时候你可能戴这个面具,你不要让它内在化,不要当它同化,你戴那面具是实时的准备,能够抵抗和反击,有些面具是你为了获得功利的这个现实利益而违背自己的那个内心的愿望的时候,你要慢慢的放下它,让你自己能够从容的生活,让社会,让你的朋友、让你的同事和相关方不要误判你这种免于使这种血变成欺骗。
刘擎教授 22:32
所以不是一个平衡,外在面具和内在自我的简单的数量上的平衡能够这个问题是一种多重的不同的安排,这样一种整个的一种结构性的考虑,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来做这个不容易,这个我觉得是要求人成熟,但是不是变得随波逐流,我们老把成熟变成老于世故、玩世不恭,会有一些好多套路话术能够应对。
刘擎教授 23:02
我觉得在这种在这样一种理解当中,我们是能够不断的成长,保持自己最珍视的那些价值,而且它本身客观上也是正当的、美好的。同时他必须在一个现实社会中能够得以实现。所以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在这一点上它必须是结盟的,否则就成了理想主义,是成了幻觉冲动,现实主义就完全变成玩世不恭。
罗翔教授 23:34
是,我觉得确实有的时候平衡或者说合乎中道,嗯,是非常非常难的。嗯,这可能就是一种我们非常羡慕的一种人生智慧。嗯,有的时候这跟知识无关。嗯,它就是一种智慧,对,一种古老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可能在今天依然是可遇而不可求。
刘擎教授 23:57
但是我们要追求,他。
罗翔教授 23:59
要去追求,那在刘老师面前我肯定是不敢贪哲学,真的是不敢贪惩罚太命。不,我真的是这个意思,因为我记得当时读刘老师的书有一点非常打动我,就是一直以来哲学的一个基本思路,从苏格拉底说就认识你自己,对吧?但很多时候其实你自己是认识不了你自己的。对的,你以为你认识了你自己,其实你并没有认识到你自己。那我个人有限的阅读,我觉得大部分的哲学家可能确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独断论的,一类是怀疑论的。用以赛亚柏林的书来说就是刺猬、荷花、狐狸。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生活在今天,我们经常就会觉得有些独断症者非常非常的骄傲,对吧?但是有些怀疑主义者又非常非常的虚无,那我们是不是还是要从中寻找一种平衡?嗯,寻找到一种执中主义的思维,因为今天有太多太多的思潮,包括我们今天的一些对堂。本来大家是想去寻找一种顶尖,反而越来越混乱,因为失去的顶尖定海神针已经失去,人生就变得越来越漂泊,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过好这一生。
罗翔教授 25:18
嗯嗯,我经常看,很多很多朋友跟我说,很多很多同学跟我说,老师,我读了那么多书,我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嗯,其实我们也一样。嗯,至少我也一样。嗯嗯,我实然觉得你读了很多书,依然不知道如何在重要关头进行选择。嗯嗯,依然不知道如何来面对未知的人生。嗯,所以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智慧。当然了,当我们说人不要怀疑,那其实总是具有一种独断的意思。嗯,但是问题是你完全靠怀疑主义生活,有人说那就感觉自己他天天吃信用,对,你就拉着,这都很虚弱的,对吧?嗯那那,那到底怎么办?嗯,我个人的直觉提醒我,就是我们今天所谈的,像我刚才所分内的还是有正向的东西,嗯,正向的良善,正向的价值,正向的光明,它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还是要努力向内去奔跑,虽然在奔跑的时候,有的时候会经常会有一些挫折,会有一些沮丧,但是虽不能是新鲜。
罗翔教授 26:24
中国古人也说日巩一族公布唐娟,对,作为法律学者,我们这个学科的基本的一个训练,我们只是追求避免出现最坏的结果,至于那种最好的结果,嗯,不是我们这个学科的训练,因为我们基于对人性幽暗的某种现实主义的一种理解,我们觉得人所有的事业可能他真的都有一种复斜率。嗯,走着走着,可能最后就适得其反,因为人类的文明,它真的就像火山上的一个薄纱,嗯,瞬间怕可能就被烧掉了,就被毁灭了。所以我还是欣赏苏格拉底所说的,没有真理,嗯,就没有文明。对,没有文明,人类必将走向野盲。
罗翔教授 27:19
那么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就要去反思面具,如果我们真的承认有正向的面具,哪些价值,嗯,是我们要去追求的,嗯,嗯,用刘老师所说的虚伪是对高尚的自己。嗯,有些人是真的想去追求高尚,但是总是给人一种虚伪的表象。嗯,因为你肯定不可能做到彻底的高尚。嗯,那你一定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虚伪的人。嗯,你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这种指责也一定是对的。嗯,因为你就是言行不一,你就是虚伪。为什么呢?因为你离高尚总是有那么的远。嗯,你所向往的,你所口里宣称的跟你的行为,它就是不一致的,这是一定的。肯定是这样。
刘擎教授 28:05
的。但在另一面他还是在追求高上。
罗翔教授 28:07
对,但至少你的内心,你知道,你的内心你是在追求高上。嗯,你是在向往言行不一致。虽然别人的指责说你是虚伪的人,说你是一个言行不一致的人,你要接受这一定是对的。嗯,在逻辑上也一定是对的。嗯,但是你要知道你到底是想往那边走,还是想往那边走?嗯,道路的选择,你是不是真正的向往那个正向的生活?如果你真正的向往那个正向的生活,那我觉得只要你的行动比你的言语。
刘擎教授 28:38
多那么一步,对。
罗翔教授 28:39
你就可以避免虚伪的自我控诉和他人的指责。虽然他人对你虚伪的指责一定是正确的。嗯,一定是合理的,因为是符合逻辑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过得彻底的纯粹。对,但一个人可以选择向着纯粹去生活。所以还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话,我们要定标准。嗯,以褒贬。对,没有褒标准就没有。嗯,褒贬。嗯,我们要阅读经典,以对抗潮流。没有对经典的阅读,我们一定是随波逐流的。
刘擎教授 29:14
罗老师刚才说的特别好。就是我也是跟我很多激发,我不能再多谈,就是现在我们很多人说这个好虚伪,那个好虚,就是它这个指责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效的,因为你达不到完美。对,但是现在这种指责本身它是一种自我防御和逃避,它不仅说你达不到完美,那个完美就根本不存在,你别给我装了。所以不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没有真理,没有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其实都差不多,都一样。坏毛,这是一种道德上和智史上的懒惰主义。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会有懈怠和懒惰的那一面。对,就是因为你做一个更好的人,无论在知识还道德的意义上都是挺难的。我们做的累了,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开始会愧疚,人不愿意在愧疚当中生活很久,就说那个东西就根本不值得追求,因为那根本不在。
刘擎教授 30:08
所以罗老师刚才讲说读经典的意和刚才他说的那个读断论和虚无之间的关系,这大概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以后可以再来一次讨论,哈哈哈,就是实际上就是说人类的自然演化和文化演化,它共同作用于我们,但自然演化和文化演化的逻辑并不相同。刚才罗老师讲的那个读经典,它是可能千百年来人经过人类的那个自然演化和文化演化的一个结晶,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在当代现代出现了这么大的那个整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以后,它要经受考验。对,所以我们可能是处在这样一个关头,就是确实存在着道德的真理。
刘擎教授 30:57
moral 处死存在于关于好的生活的一些标准,但是它已经不那么绝对了。对,如果你要把它绝对化,它就会变成独断轮。对,所以我们要有适度的怀疑,但是那个怀疑不能走向极端和无限。对,否则就变成虚无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现在在这个情景中过表里如一的生活,如何自己跟面具相处,其实在根本上是面对怎么能够坚持真理而不陷入独断论。对,同时保持怀疑又避免虚无,这是需要智慧的。可能读经典不能够解决一切,但是读书体悟,然后从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当中来不断的反思、理解、体会,包括跟罗老师这样的交代。客气客,获得那种人生智慧可能是我们的一条道路。
罗翔教授 31:51
非常感谢,因为确实你刚才说的曹老师太乐也是我非常喜欢嗯,这个作家,只是他那本世俗世代实在是太后了,所以。
刘擎教授 32:01
我翻译了前面。
罗翔教授 32:02
1/ 8。提完之后我准备重新拿着这本书要继续去约。因为人生如何在独断论和怀疑论中保证一种平衡。对,我们承认有某种真理,但是我们又不陷入高傲的独断,变成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大门的这样一种谦卑的一种笃定。嗯,同时我们又不陷入彻底的怀疑罪,我们持一种审慎的怀疑,用谦卑的认同嗯和审慎的怀疑中。嗯嗯寻找到人生的时候。所以真的是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跟刘老师交流,他要给我开书单,还有。
刘擎教授 32:44
戴克,所以我们今天与其说给大家的答案,不是说给了一些线索,但是提出了更多的问题,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考。谢谢大家,谢谢罗老师。
罗翔教授 32:54
谢谢罗老师好。其实还是有蛮多时候的,有的时候,尤其是刚才我说的你要带着那种王室不公和犬儒主义的那种面具,为了融入一些群体,其实你自己事后还是会有一些深深的自我厌恶的。比如说你在一些场合,你为了和他们能够聊得比较融洽,你就会去故意。
刘擎教授 33:24
的迎合了。
罗翔教授 33:26
嗯,于是他们就真的认为你是一个这样的,或者你向往这样的,嗯,一种生活。嗯,那于是就会弄出很多的尴尬。嗯嗯,确实,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刘擎教授 33:46
对,我也有差不多有类似一个,就是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外校的答辩,就学生的答辩,博士论文的答辩,那个同学的论文不是那么好,我估计是在及格线的上下。在我看来,但是那个同学和他的导师讲了一大堆的理由,就是确实这个同学由于特别的遭遇生病,什么我就是很令人同情,当时我也是表达了同情,但是我在想在投票的时候我就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如果他把自己的困难都让我们同情的话,我们是不是要吸星那个学术标准?于是在打分的时候我就特别纠结,然后我就打了一个弃权,但是实际上按照我自己内心的标准,从学术标准上来讲是那个是应该是不通过的,但我这样做我觉得是某种意义上迎合了那个场景,因为我开始说了那些同情的话,如果在这里打一个这个不同意,我觉得我是我我不太一致。哈哈哈,所以我就很纠结,这个是一个,也是我服从了某种社会面具,又想保留一点自己的那个独立判断造成的这样一个后果。对,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