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老师去参加高考,会不会考上清华或者北大呢?答案来了
其实,韩愈早在《师说》里面就给出了答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让老师参加高考其实是很难上清华北大的,除非这位老师当年就是名校毕业。

我相信提出这个问题的网友,是在质疑老师的能力:
既然老师都没有能力考上清华北大,那么还有什么资格要求学生要考上清华北大呢?
还有那些学习成绩很好的、有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不用听老师讲课了!
虽说如此,但我认为不应该否认大多数老师的能力,因为术业有专攻。
虽然,老师考不上清华北大,但是老师在他负责的学科领域还是能算得上出类拔萃的。
首先,老师在大学阶段就已经深挖了这个学科的很多知识。
不论是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学术能力,还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其次,老师在进入相关的工作岗位后,还在不断地充实提高自我。
为什么说“教学相长”呢?
就是这么回事。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也从学生身上学到了不少。

最后,老师还有继续教育,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积极践行者。
放寒暑假期间,老师并不是撒丫子就去玩了。学校以及当地教育局会组织老师们集中培训和学习。可以说,学生在不断学习的同时,老师也没有停下脚步。
老师“闻道”早于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成长。
作为一名成熟的教师,不论是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都有着比学生更为丰富的经验。
我认为大多数教师都有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
大家可以去看看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采访录,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对于这类特别聪明的学生来说,老师很难在知识方面帮助到他们,但是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帮助他们。当他们遇到烦心事,老师是一盏明灯,指引方向。
就拿我来说,我也是人民教师。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甚至自己的优劣势,所以果断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不仅仅是出于我的现实情况做出的选择,也出于我对教育的兴趣。
我也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而且毫不避讳地说,我觉得他们比我聪明多了。
没有老师会担心自己的学生比自己优秀,这才说明了学生在进步啊。
而且我一直也信奉着这样的教育理念:
老师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做得比老师还棒,我是非常欣慰的。
所以,希望家长们要对孩子的老师多一份信任,相信老师们都是有素质有爱心的群体,也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