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纯手工制做青瓷家用碗,历时5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给家里添置新的青瓷碗!

2022-02-03 17:09 作者:数码宣传大使  | 我要投稿

一、写作说明

2022年的春节即将临近,在几个好友的邀请下,让楼主做几个青瓷的碗,便于在过年的时候能过用上,为感恩好友以及好友们的支持,1月26日晚上楼主就开始制作他们口中的青瓷碗。

二、准备事项

在做陶瓷新品的时候,需要有以下的一些准备事项。

  • 采用的瓷土;

  • 采用的釉水;

  • 需要的磨具;

  • 青瓷碗需要的数量;

  • 青瓷碗的纹路;

  • 青瓷碗要多少度窑烧;

......

2.1瓷土选择

瓷土是我们之前采购好的,一顿1.2万,这个价格在我们这里是高端的瓷土,不过自己用的东西还是要用好一点的瓷土。

2.2釉水选择

釉水原材料是5万/顿的,但是用到的釉水还是需要自己来调配,不同比例的釉水原材料,在烧窑的时候呈现的结果不一样。当然这个也同理,先做几个试试。

2.3磨具雕刻

磨具是作为青瓷碗的最重要环节,这里涉及的技术比较高,我们磨具准备了20个,都是自己雕刻的,作为一位手艺师肯定是熟能生巧,同时也是我们的日常,知乎平台也有很多手艺师,不过也期待大家多多交流。

2.3青瓷碗的数量

考虑到这次是我们陶瓷厂里自己首次做碗碟,当然也答应了好友们的请求,每个人6个青瓷碗,所以需要做100个青瓷碗吧。需要耗掉的瓷土大概50斤左右。

2.4青瓷碗的纹饰

好看的纹饰可以给青瓷的碗加分,楼主这里准备了两个纹饰,都是纯手工雕刻的磨具,今晚测试了第一个版本,青瓷碗外部的莲花浮雕纹饰的碗,给大家看下整体的作品,这是在压胚后的半成品吧。

然后需要在磨具上吹干需要24小时左右,瓷土是带有水分的,压胚后需要将瓷土里面的水分吹干/蒸发,然后取出来。

以上是1月26日晚上做的一些准备,先压胚2个纹饰青瓷碗,然后测试下窑烧出来的效果。

这里测试是为了更好的调整后面批量做的部分,然而考虑的点还是蛮多的。

  • 碗是不是会变形;

  • 青瓷碗所用的瓷土多了还是少了;

  • 碗的成色度如何;

  • 碗的纹饰和浮雕会不会有;

  • 碗的内外比例是不是好;

  • 碗所搭配的釉水调整比例是不是好的;

  • 碗的细节部分等等。

三、修胚和上釉水

上面讲述到了关于前期的步骤,那么今天的要做的就是修瓷胚,然后是青瓷碗样品的窑烧,确认样品的碗没问题之后就是上釉水统一进入窑里面烧制。

3.1修瓷胚是个细节活

从群压瓷胎后,经历了一个晚上的晾干,瓷土里面的水分蒸发的差不多时候,就要开始给陶瓷做出来的每一件的样式进行修瓷胚,这里修瓷胚是个细节活儿,这里总共有100个青瓷家用的碗,然后修瓷胚涉及到的有碗口,底部,碗身等等。

图片是在专用的修瓷胚台进行操作,用的刀具是陶瓷专用的配件,当然如果喜欢动手修胚的伙伴们可以来楼主这里尝试。

3.2青瓷碗瓷胎持续蒸发水分

对瓷胎修好后,还要继续给它晾干,把水分充分的发挥掉,以免影响陶瓷成胎后的显示效果。给大家看下瓷土做成的样品瓷胎是如何晾干的,摆放在陶瓷架上,然后用电风吹吹干,需要6-10小时左右的时间。

3.3青瓷碗样品出窑

历经12个小时的高温烧制,青瓷的碗终于有了结果。这里的结果是还没上釉水这个环节,而是先测试温度以及烧制周期和成品的效果特性。

下面给大家看的叫做素胚,很多人不知道素胚是怎么样的,其实素胚的陶瓷是没有上釉水或者手绘图案的,也就是第一窑烧出来的陶瓷。

这里还是两个纹路:团菊纹路和莲花纹路。

3.4在强光下陶瓷的特性

这里楼主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也就是在强光的照射下,青瓷家用碗的通透性和纹饰显示效果,那么来了。可能上传会丢失图片帧数的因素,感觉不是很清晰,但是素胚的陶瓷亲眼见到的通透性非常的强,晶莹易透,而且纹饰可以看的一清二楚,非常清晰。

四、釉水上瓷和进窑烧制

这个过程相当的费体力,但是步骤很简单,就是把调整好的釉水在青瓷碗进行上釉水。青瓷碗在上了釉水后需要进行晾干,同等时间晾干最好越久越好,推荐周期:10小时左右。

晾干后的青瓷碗,就可以顺利的进去陶瓷窑里面烧制,电窑在上面给大家分享了,那么下面就给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于柴窑的。

五、出窑微调

青瓷餐具碗进窑烧是14小时,且温度控制在1480度左右,这样的做法是更好的让釉水和陶瓷进行一个完美的融合,烧出来的陶瓷会更佳的突出青瓷的特性。

5.1出窑准备

青瓷碗在开窑后,需要进行降温,不能立马用手去碰,如果碰到了会留下一些细细的瑕疵,对碗来说成色度就会差很多。所以进行物理降温的处理。

5.2青瓷碗底部磨砂

在烧出来后的青瓷碗还是需要经过底部的处理,这里涉及的技术不多就是通过一个磨砂混合水的设备,用手拿着碗,在上面进行磨砂,把青瓷碗的地步磨平且磨的光滑。

5.3青瓷碗的前后对比

看了图片后,很多人会认为前后的对比差距比较大,包括碗的大小和重量,其实这个是常态,在高温烧制的时候会瓷土会收缩,且整体的尺寸一个大小的变化,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尺寸和用瓷土的多少是一个参数的标准,需要根据经验来选配。

未上釉水和窑烧后的对比,大小几乎一样,上釉水和没上釉水的区别,在于颜色和物理参数的变化。

六、成品后青瓷碗的展示







七、青瓷碗的使用总结

7.1陶瓷家用碗是日用系的刚需

每天吃饭我们要用到的物品那就是碗筷和盘子,当然白瓷、青瓷、不锈钢的很常见,但是通过自己动手DIY做成的青瓷碗却是首次在楼主家里出现的,很满意。

7.2青瓷碗手感

其实在设计和窑烧的时候考虑到家里爸妈的手感,所以设计的纹路都是进行了深度的雕刻,分为两个纹饰风格:团菊纹饰和莲花纹饰。

并且烧出来的青瓷碗整体来说成色度十足,通透性非常的亮丽,碗的手感刚好能过盛放日常吃的一碗米饭或者白粥,非常的贴近人体设计美学之感,拿着非常的顺手。

7.3青瓷碗美感

青瓷碗作为餐具,在大部分的家里很少见,但是青瓷烧出来的碗成色十足,天青色的外观,以及碗身的浮雕感很明显,家里备用的碗有两个纹饰,5比5的比例,摆放在家里餐桌上还是很明显的突出它的独特之处。

底部的高脚陶瓷根设计是为了更好拿捏,以及防烫的作用,还有就是增加青瓷整体的外在颜值。

7.4使用便捷

碗是用来盛放吃的,那在盛放的米饭和白粥的时候还是需要考虑到实用性,碗在盛放和汤水的时候也很实用,在清洗的时候也很方便。

八、青瓷碗视频制作过程

为方便伙伴们更好的了解,楼主也做了一个视频,通过视频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九、综合

本文通过亲身设计青瓷碗在过年的时候给家里添置新的餐具,把各方面细节和流程以图文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当然也是把陶瓷行业里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这样的图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纯手工制做青瓷家用碗,历时5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给家里添置新的青瓷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