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作品致敬的猜想
最近想到学院题材的《哈利波特》和《江南》到到底那个在先写的,但是还是我国的文学水平源远流长,对教育也很重视,古代的《梁祝》就有学院元素。最早的学院小说应该有没异议。
由于手写梁祝两个字的时候,祝字差点不会写了,写这个字的时候想到了祝家庄,之后好像有个梁山泊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梁祝的故事主角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似乎、好像有点什么关系。
我特地查了下《梁祝》故事背景是东晋,起源也是东晋,在唐朝已经传播到朝鲜。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士,而来很多人用史书证实,梁山好汉们的故事只是用一些散装故事和历史人物加工出来了。也许施老爷子也三打祝家庄这个构思的时候也想到了梁祝这个故事。
天下文章同根同源,文人么总会看过各种文化作品,再不济也听过故事,文学作品中有些模仿元素是正常。到了现在的网文,特别是无限流,直接套用成熟的情节框架。似乎无限流好看,但是正式出版太难了,版权问题就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