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和构成
国际货币体系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二、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第一次世界大战)
1.定义及发展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指黄金充当国际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在世界各国货币制度逐渐统一为金本位后,从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
2.特点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兑换、输出入;汇率由含金量决定,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波动;由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3.缺点
国际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黄金产量的增长。世界经济的增长,要求世界货币的数量也相应的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这就使世界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
4.瓦解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金本位制出现了崩溃的苗头;战争爆发后,各国为筹集巨额军费,发行不兑换的银行券并且银行券的发行日益增多,黄金的兑换趋于困难,其输出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随后,各国中止了银行券与黄金的兑换,禁止黄金的出口,国际金本位遂宣告瓦解。
5.意义
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对汇率的稳定、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及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