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巴基斯坦人,来中国留学外出打车吃饭时,有的老板不收钱,真铁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161位真人故事
我是阿里,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在我们国家,很多小孩从小的梦想就是来中国学习,毕业后可以留在中国,或者去在巴基斯坦的中国公司。
2019年,我到中国留学,刚来饮食很不习惯,没怎么吃饭,后来饿得不行硬着头皮吃。现在我已经爱上中国美食,尤其是兰州拉面。
去年,机缘巧合下,我成了兼职模特,本来内向的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份聚光灯下的工作。
明年我就要毕业了,希望能继续留在中国,当模特或者当外语老师,因为中国给我的感觉很温暖。有时打车、吃饭,有人知道我的国籍后,说我是巴铁兄弟,连钱都不收。

(当模特时)
1998年,我出生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吉尔吉特省,父亲是商人,母亲是家庭主妇。我是家里的老三,上面有哥哥、姐姐,下面还有个弟弟。
哥哥工作不错,结婚后也跟我们一起生活,这在巴基斯坦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觉得家人就要生活在一起,能相互照应,这样家里热热闹闹的,很有烟火气。
在巴基斯坦,我们都是从小听着与中国有关的故事长大的,知道中巴关系很好,相互帮助。
作为学生,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到中国留学。不过得学习好,还需要家庭有一定经济实力,至少有能力负担生活费才行。

(我上高中时)
巴基斯坦学费挺高的,上高中一年的学费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差不多是在中国读大学的费用。
很多普通家庭为了给孩子一个好前程,父母都会出国工作。因为在农村没有什么机会,而到首都工作要求很高,需要上过大学,或者有一技之长,文化低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跟中国差不多,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交给老人照管,的确是很无奈,但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我很幸运,因为父亲和哥哥收入不错,不用担心学费,2019年,我申请到兰州一所大学读书,主要学习中文。

(我的家乡)
其实,在巴基斯坦也有一些教中文的学校和培训机构,不过价格昂贵,而且没有语言环境。想要快速掌握中文,到中国是最好的办法。
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
巴基斯坦是伊斯兰国家,不吃猪肉,我们饮食喜欢吃咖喱味的,而且大多吃手抓饭、很油的饼,或者做饭时加酸奶,但这些在中国都没有。
后来实在饿得不行,再不习惯,也得把食物往嘴里咽,结果吃完发现“真香”。中国有很多美食,在全世界都很出名,一段时间后,我爱上兰州拉面和牛肉面。

(在兰州学习的时候)
刚到中国,我只会说“你好、吃了吗”这类简短的问候话语,出门买东西或者逛街,都是依赖手机打字给别人看。
买东西时,语言不通不会讲价,别人卖多少钱都只能给,等中文顺溜之后,发现自己花了很多冤枉钱。
不过,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更多是很美好的体验。
有次我打车去找朋友,20多公里的距离,一路上跟司机聊天,他特别开心。到目的地后,我问他多少钱,司机却说我是巴铁兄弟,不收钱了。
虽然路费几十块钱,不是很多,但我当时听着真的很感动,中巴友谊不仅是国家层面的互帮互助,也体现在普通人展现出的友好热情。

(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旅游)
有时候去小吃店吃饭,老板得知我是巴基斯坦人,坚决不收钱。
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快乐又充实,但我没想到,一场疫情,却让我三年没能回家。
2019年年底,疫情爆发,当时我周围很多国际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国家,而我没有,继续留在中国。
父母很担心我的安危,不过学校防护措施做得很到位,最初三个月我们被隔离在宿舍里,每天都有人送吃的。
不愁温饱,但有些孤独。宿舍只有我一个人,看书、看剧,有时太无聊就自言自语,也不敢跟家人打电话。

(在兰州读书时)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很正确,三个月后解封了,而其他国家疫情严重,我同学连回中国的机票都买不到。
2020年,我完成在语言学校的学习,开始申请大学。我当时申请得有点晚,最后已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到了西安一所大学读石油专业。
那不是我喜欢的,课程也很难。虽然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用英文,不过因为专业性太强,我有的科目还挂过科,好在补考过了。
读书之余,我也经常参加校园活动,如演讲、文艺汇演等。
本以为我的大学生活会按部就班地过完,没想到2021年年底,西安因疫情再次封城。
有了之前的经验,我当时已经淡定很多,一点不慌,还报名参加志愿者,去挨家挨户发放生活物资。

(在西安当志愿者时)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手脚冰冷,行动也不是很方便,但我一直在努力做点什么。好在一个多月后,一切都恢复正常。
学习之余,我经常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动态,去年有人联系我,觉得我外形不错,让我去做模特。
我一开始将信将疑,不过有中国的朋友陪我过去,发现那是一家广告公司,有很多商业模特,给一些服装厂或者有需要的商家拍摄广告。
就这样,我开始兼职做模特。
我是新人,对这个领域完全不了解,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要训练基本站姿、走台步、还有一些的形体训练和表演课。
一开始不熟悉,别人1小时就拍完的照片,我需要3小时左右。每次摄影师让我微笑,我都会很头大。

(换衣服要拍片啦)
日常生活遇到开心的事,开怀大笑或抿唇微笑是很正常的,可站在摄像头面前,还有人围着,有时脸都笑僵了,还拍不出成品图片。
摄影师很好,耐心教我如何摆姿势、放松,还会跟我聊天,在我最自如的时候抓拍。我总是很害羞,觉得浑身都不自在,哪哪都别扭,站地上,尴尬得脚趾都能抠出一栋别墅来。
好在熟能生巧,时间长了,知道最快的方法是不要有包袱,想象自己在家里,跟朋友出去玩等熟悉场景,整个人松弛了很多,拍照也不生硬了。
中医说,久立伤骨。一天站着拍摄,有时要拍6个小时左右,脚后跟很疼。拍摄完很累,我会回去大吃一顿稍微歇一会,赶紧补眠养精蓄锐。
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我经常会在网上找走秀视频看,也会积极健身,让自己有更好的体态和精力。

(在大唐不夜城)
做模特的时候,有时候会穿汉服,我特别喜欢。
中国每个朝代的服饰都不一样,各有特色。汉朝的服饰衣襟绕转层数多,衣服下摆也很大;魏晋南北朝的衣服多是交领宽袖,袖口很肥大;隋唐时期衣服领子多样化,圆领、方领、斜领等;而宋朝女子的衣服没有唐朝那么开放,广袖的大袖衫就改成了窄袖的褙子。
每次穿上汉服,手里拿着扇子,感觉自己就像饱读诗书、赴京赶考的书生一样,整个人的气质也儒雅很多。
现在我的镜头感、走秀台步都比以前好多了,收入也慢慢提升。

(我很喜欢穿汉服)
如果我是职业模特,还能挣更多的钱。但我还是学生,很多时候正上课,群里发消息说需要模特,也只能遗憾错过。基本上兼职收入也就赚生活费。
但没关系,我明年就要毕业了,还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模特工作,而我弟弟也打算到中国来读大学,很期待我们兄弟在中国的新生活。
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放暑假了,我从来到中国还没有回去过,很想念家人。平时他们都是通过社交平台了解我的生活,也会经常视频通话。
每次通话后,我恨不得立马飞回去,跟家人团聚。通讯再发达,也代替不了亲人实实在在的陪伴。
好在梦想很快就能实现,现在我已经开始给家人准备中国礼物,比如茶叶等。

(休闲时光)
中国茶叶在巴基斯坦很受欢迎,很多本土商人每次来中国都会买很多茶叶回去卖。除此之外,十三香、老干妈、辣条这些吃的,以及肥皂、清凉油等生活用品,在巴基斯坦都是畅销货。
而巴基斯坦的宝石、面纱、坚果、大米等物品,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市场。很多中国商人都在我们国家从事宝石、服装等生意。
来巴基斯坦的外国人,除了做生意的,大多是来旅游的。
我们的首都伊斯兰堡,有可容纳1.3万人的费萨尔大清真寺,北部的卡拉奇山能俯瞰整座城市的风景。此外,拉合尔、白沙瓦等省份也有很多古堡、寺院、天然湖泊可以玩。

(在西安大雁塔)
现在自媒体很火,巴基斯坦有很多中国旅游博主和直播带货的网红,他们分享巴基斯坦好物以及风土人情,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国家。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我很反感一部分中国网红,为了流量,专门去巴基斯坦比较穷的地方直播,说我们国家多不好。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靠一些毫无营养的噱头获利,这些博主挺没品的,成不了什么大气候,毕竟大家更喜欢三观正、有能力的人。
世界上哪个国家都不完美,中国也不例外。如果我在中国也做这样的事情,我想中国人是很不高兴的。

(冬天啦)
我也经常在社交媒体分享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日常,虽然也见过一些不好的现象,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我觉得那只是一小部分,所以我的分享都是中国好的部分。
等毕业后,我打算在中国继续做模特,或者当外语老师。中国市场大,消费力强,机会也多。
不过这几年因为疫情,大家日子都很难,如果不能留下,我想去卡塔尔的多哈,那里石油多,对我来说专业对口。
其实我最期待的还是留在中国,我以前还有过中国的女朋友,最后因三观不合而分手了。但我很多老乡来中国留学后,遇到中国姑娘,相恋并结婚,过得很幸福。

(大学里的迎新活动)
说到婚恋,我们两个国家的习俗太不一样。
在中国,大街上随处可见相互依偎或者拥吻的情侣,婚前同居也很正常。结婚时,基本是男方买房,要给女方彩礼,婚后一起还贷。年轻夫妻都不喜欢跟老人住一起,大家都想要自由的空间,但婚后老人会帮忙带孩子。
而在我们巴基斯坦,情侣在大街上是不能拥抱的,否则很不礼貌,婚前也不会同居。结婚时,女方要给男方彩礼,需要买家电等生活用品,还要把自己的嫁妆都带到男方家里。
一般家里儿子多的人家,娶媳妇以后也是一起居住,大家不分彼此。

(外出拍摄)
我期待以后能找一个性格好、与我三观一致的中国女孩结婚。
虽然中巴两国在习俗上有很大不同,但我相信,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只要我们真心相爱,眼里有彼此,哪怕相隔万里,也能克服重重困难在一起,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回首过往,从懵懂少年时就期待来中国留学,如今梦想成真。我相信,只要心无旁骛地笃定前行,想留在中国立业成家的梦想也一定能实现。
都说吃进嘴里的食物和藏在心里的梦想是别人抢不走的,我很喜欢这句话,也一直努力践行着。
不管现实再难,请一定要心怀梦想,并为之倾其所有地付出。虽然追梦路上有荆棘和坎坷,但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口述:阿里】
【编辑:欣玥】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