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硕考研知识点 | 黄金市场
黄金市场
一、发展历史
历史上,黄金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角色,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在金本位瓦解和金币停止流通之后,黄金依然保持其货币属性,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黄金非货币化。非货币化之后,黄金仍是各国国际储备资产的一部分。多数国家禁止国内的黄金贸易,但在国际上,在若干全球经济中心,一直存在国际黄金市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黄金市场于19世纪初在伦敦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外汇管制,规定黄金要出售给官方外汇管理机构或指定的国家银行。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同意以美元作为储蓄货币,将本国货币与之挂钩,保持固定汇率制度,而美国则向各国承诺按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无限制地兑换黄金。由于黄金的自由交易受到很大限制,伦敦黄金市场曾关闭了1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黄金管制有所放松,瑞士的苏黎世率先进入国际黄金市场行列。1954年3月,英格兰银行宣布重新开放伦敦黄金市场。1968年3月,七国集团的中央银行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即各国中央银行仍按官方价格兑换黄金,而私人黄金交易则须在自由市场进行,由供求决定价格。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1973年11月巴塞尔会议宣布正式取消“双价制”,不再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官方比价,改为自由浮动。自此,黄金便直接受市场供求所支配。世界黄金市场成为自由交易市场。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也先后解除黄金管制,开放了黄金市场。纽约、芝加哥、中国香港都先后成为重要的国际黄金市场,连同伦敦、苏黎世一起组成了黄金市场年代统一整体,世界各国都可以在24小时内连续进行交易。
二、功能
黄金的用途过去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货币用黄金。货币用黄金,又分为二。一是货币流通所需,如铸造金币。这方面需求已经是近一百年以前的事情。二是国家集中的黄金储备。到现在为止,这还是一个巨大的数量。
现在对黄金的需求,可以说都属于非货币需求,主要为投资与消费。黄金的主要消费领域有珠宝首饰业、电子仪器、牙医科等。其中珠宝首饰用金需求量占全部黄金需求的75%左右。黄金用途的多样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黄金交易活动的活跃,是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基础。
三、类型
国际上的黄金市场流通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多形态市场的合集。有银行间无形黄金市场、黄金现货交易有形市场、黄金期货交易有形市场、黄金零售市场等。
(一)银行间无形黄金市场
银行间无形黄金市场是黄金流通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是黄金市场流通中的主要参与者。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黄金市场,其核心成员均由银行或银行的附属公司组成。商业银行不仅是各个黄金市场中的做市商,而且参与黄金流通的全过程。
(二)黄金现货交易有形市场
黄金现货交易如黄金现货交易所,是黄金市场流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香港金银贸易场和土耳其黄金市场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黄金市场开放和培育的初期,黄金现货有形市场有其特殊意义。
(三)黄金期货交易有形市场
黄金期货交易有形市场主要是满足市场对黄金投资、保值及投机等方面的需求,是黄金市场的有关参与者回避、降低金价风险的重要途径。投机商在黄金期货交易有形市场的活动带有两面性:一方面,黄金投机买卖是现货价格波动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有可能减少价格波动。从世界范围来看,黄金期货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国的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日本等地也有一定规模的期货交易。
(四)黄金零售市场
黄金零售市场主要是指黄金饰品销售市场和以黄金投资为目的的黄金零售交易,如黄金储蓄、金币销售等。黄金零售市场的主体由零售企业、黄金饰品生产企业、商业银行的黄金零售业务部门等组成。
四、我国的黄金流通体制改革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对黄金流通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体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收购和配售黄金,统一指定黄金价格,严禁民间黄金流通。
2.改革开放后,黄金流通体制开始进行小幅改革。
3.1982年,放开了黄金饰品零售市场。
4.1993年,改革了黄金定价机制,允许黄金收售价格随金价波动。
5.1999年,取消了白银的统购统配制度,并将白银的大宗交易放在一个规范的有形市场中运作。
6.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市场开始正式交易。
7.2015年6月16日,中国银行宣布加入伦敦金银业协会(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LBMA)黄金定价机制,成为首个非西方会员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