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瑛丽:玻尿酸的代谢过程
张瑛丽给你分析玻尿酸的代谢过程,玻尿酸及其组成单位是体内自然存在的活性成分,不含生理毒性。其体内代谢途径即为玻尿酸经淋巴系统转运到肝脏中后,先被玻尿酸内切酶降解成寡糖,后经细胞溶酶体中外切酶最终降解为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将被直接转移入细胞质,而N-乙酰氨基葡萄糖将通过一个特殊的传递系统来转运。葡萄糖醛酸在细胞质中通过古洛糖酸降解途径进行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N-乙酰氨基葡萄糖首先变成6-磷酸盐,随后通过N-乙酰氨基葡萄糖-6磷酸盐脱乙酰基酶将其降解为氨基葡萄糖-6-磷酸盐和乙酸盐,氨基葡萄糖-6-磷酸盐在随后的降解中转变为果糖-6-磷酸盐,并进入糖酵解循环,最终生成二氧化碳与水。
另外低聚糖可进入细胞溶酶体后,经β-D-葡糖苷酸外切酶和β-N-乙酰-D-氨基己糖外切酶的进一步作用,从非还原末端降解成单糖。生成的单糖转移至胞质内,进一步氧化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排出体外,或作为前体物质重新用于合成玻尿酸。


BDDE作为一种敏化剂,在果蝇系统中被认为起诱变剂作用。独立实验室CIBA-GEIGY主导了一项动物实验以研究BDDE的潜在致癌性。CIBA-GEIGY的研究使用0.
05%的BDDE丙酮溶液局部作用于CFI小鼠(近交系)。β-丙内酯作为阳性对照,丙酮作为阴性对照。
根据实验观察,淋巴细胞肉瘤在母鼠体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实验者注意到BDDE引起的肿瘤数目与阴性对照丙酮无显著性差异,因此BDDE除了在母鼠体内诱发淋巴细胞肉瘤外不能作为致癌物质。然而,该方法中用于老鼠造血系统肿瘤分类的方法已经过时。以现有的方法鉴定和分类老鼠造血系统肿瘤时,在该研究中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动物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差异。
FDA同意该项动物实验并没有显示出BDDE和淋巴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并同时进行了一项对瑞蓝中最高风险2ppmBBDE的致癌性的风险分析。假设根据最高风险方案,瑞蓝中含2ppmBDDE且致癌剂量依照CIBA-GEIGY研究数据,风险评估计算为十万分之四(考虑总生命剂量)和一亿分之一(考虑每日剂量)。总之,即使使用肿瘤未被正确分类的动物实验数据,计算后的癌症风险也是极低的。


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最初是作为环氧树脂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应用于工业的黏接剂、涂料领域。1985年起malson将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BDDE)引入到医学领域用来交连和修饰玻尿酸钠,形成新的生物学材料。由于环氧树脂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可以结合到细胞大分子并且烷化核酸,其生物效应就是突变。环氧树脂对暴露的工人意味着潜在的危害。因此,从环氧树脂诞生起学者们对环氧树脂对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机体对环氧树脂的去毒机制“环氧的烷化或羟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肝脏是机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