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熬点什么来着???

本来说今天聊酸梅汤的,没想到昨儿写好的稿子忘记存了😭️
既然如此,那今儿咱就聊聊养鹰、熬鹰、驯鹰的事儿。
咱都知道大清入关前属于游牧民族,精通骑射是当时满蒙八旗子弟骨子里就带着的,毕竟人家是“以骑射得天下”。这就练就了他们对驯马、驯鹰、驯犬,有很高的造诣,而之后的“提笼架鸟揉核桃”,养鸽子、养金鱼,再到玩虫,则就是八旗子弟闲散下来以后,主要“钻研”的项目了。
首先咱来说养鹰有什么作用,也就是为什么要养只鹰搁家里。
我明着告诉您,就是为了狩猎用的。
可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清皇室每年都会举行围猎,我知道的一处围猎场是西苑,当然不是现在北京海淀区的西苑,现在算是在西城区,中南海那一块。西苑以前属于皇家园林,大清的皇家园林不少,但是供于皇室狩猎的园林差不多也就三四处,这个鹰就是用来狩猎用的,另外捕来的雉鸡,也就是野鸡,可以用来祭祀上供。
皇室更单独设立养鹰、养犬的部门,由内务府管理,有点传言叫“鹰狗处”,也有叫“养鹰鹞处”的,其领导则由皇宫侍卫(八旗子弟)兼任,豢养鹰犬。
难道这个鹰就只有狩猎一种用途吗?
其实也不是。也有一种鹰是作为观赏用的,并不能用来抓捕猎物,比如宋徽宗画的《抖毛鹰图》中的鹰,就只能用来观赏,但是它不能像画眉、黄鹂一样关在笼子里,得单给他做栓子才行。因为这种鹰少见,又不是很符合王室公勤狩猎的需求,所以也就很少有人提及。
其次呢,就到了你们比较期待的“熬鹰”了。关于这个“熬鹰”,我说两句题外话,相声表演再逼真也是表演,它不是教程,没有必要拿着真假参半的东西深信不疑。
当然了,我这也不是教程,也别按我这个去干,现在苍鹰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咱要当遵纪守法好公民。
无论是您捕来的鹰(我就不说怎么捕鹰了),还是从鸟市(不是现在说的花鸟鱼虫市场)上面买来的鹰,都要挑雏鹰,也就是小鹰崽子。
一旦这个鹰成年了,再驯化就不好驯了,性子、脾气都长成了,野性也大,不会轻易听人话的,所以要挑雏鹰,脾气秉性都还没有定型,驯化的几率要大一点,也就是现在咱们说的“从娃娃抓起”。
其次不是所有的鹰都能“熬”得过去,有一部分还没等怎么熬呢,就已经快不行了,所以能熬的过去,还体型强健可以用于捕猎的,只存在于少一部分,基本上好的,都进上了,一两个漏网之鱼也是不怕死的贵族子弟贿赂鹰差得来的。
接下来咱说怎么熬,大家别学去啊,一定别学去。
第一,逮来的鹰首先要把它的腿绑上,防止它跑,其次呢,要准备一个鹰专用的小帽子,前面有一寸左右的空隙,避开它的喙,扣在鹰脑袋上刚好可以遮住它的眼睛,这样一来,它看不见人,也就不会乱跑或者焦躁不安,可以让它保持在一个比较听话的状态下,最后削减它的吃食,基本上就不喂了,它属于肉食动物,你喂它别的它也未必吃。
第二就是熬,鹰不像蛇属于夜行动物,它是白天捕猎,晚上睡觉的动物,当它晚上累的时候,想要打瞌睡的时候,守着的人需要把它惊醒,倒也不是必须要用棍儿戳,只要保证他晚上不得安眠就可以。
这您就得问熬多久了,有的说一周,有的说两周,其实9天、10天最佳。一周过短,磨不平性子,两周太长,容易给饿死。
这九、十天,您就得把它盯死了,我隐约记得马未都先生说过,这熬鹰其实也是在熬人,人绝对不能打盹,谁怂了谁就输了。
所以,这熬鹰一般都是好几个人轮流来盯着,人就是这么精明,苦了谁也不会苦了自个儿。
十天之后,这鹰就算是熬成了,但是也不能“想怎么玩就这么玩”。
熬成了以后,得带着它,去“溜鹰”,大体上和溜鸟、溜狗没什么区别,不过要找空气清新一点的地方,让它有野外的感觉。并且还要训练它跳掌上溜线,让它学会捕猎的本领。
为什么说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呢,这个主人在熬鹰以后,虽然每天要给它喂一点生羊肉(什么生肉都可以,忌猪肉),但是也不能让它吃饱了,需要每天给它测量体重,防止鹰不捕猎、私逃等等。
最后一个就是玩鹰。
其实玩鹰除了皇室狩猎以外,就是各个富家公子(旗人,在当时也只有旗人既有钱又有闲)自己私下里开展的狩猎比赛。
捕鹰驯鹰玩鹰渐渐没落差不多是在民国十八、十九年左右,那个时候八旗子弟已经没有俸禄可以拿了,家产也逐渐败光了(旗人是朝廷养着,他们少有养家的手艺,多为琴棋书画这一类,添置的也是房子、地产,所以在亡国以后,破落的旗人会找打小鼓的变卖家产来度日),而新长起来的青年们则看不上这些玩意儿,并且他们也没有时间、金钱放在上面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们老北京真的不玩媳妇儿😓️不要再悄悄私信我求证😓️
注:专栏头图来源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