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啥那些人怎么吃都不胖?

2019-03-27 23:14 作者:biokiwi  | 我要投稿

每次想要称一下自己体重,上称的时候,我总想这样掩盖点什么:

▲ 真实(图源:ins-k5fuwa)

然而事实是

80kg的体重完全骗不了自己什么(哭泣.jpg)

但是为什么我总是认识一些,特别瘦的人,他们怎么好像,怎么吃都吃不胖呢!

而我即使只是稍微喝一口水,就能胖一斤???

本肥宅羡慕哭了!(图源:《轻音少女》)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大家会有胖瘦之分呢?又为什么总是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因素可能导致人会变胖呢?

发胖的源头,是我们身体脂肪的堆积,关于脂肪可以看看我们之前的一篇精彩的推送(虽然有些晦涩难懂):【卡路里】脂肪那些事儿

▲ 此前推送中关于脂肪形成的示意图(图源:John E. Hall)

而有的人脂肪少,有的人脂肪多,导致这方面的原因大家很容易可以做出一些假设:

食物的摄取,或者说是饮食习惯,决定了脂肪的源头;在食物消化吸收上,显然是我们自己,或者可以说是基因在决定的;而脂肪的消耗,则可能依靠我们的生活习惯……

诶,那这么说,排除掉个人习惯,是不是那些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是因为基因决定的呢?难道胖子也是天生注定了吗?


其实这个问题BBC的一部纪录片,就进行过一个有关的实验:

他们找来了10个自称怎么吃都不会胖的人, 要求他们每天要摄取高热量食物,同时不能运动,以此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天生吃不胖的人。

志愿者们被要求每天吃下5000卡的食物(而正常人一般一天只摄取1500-2500卡,这可以说是双倍的摄取量了)。

同时还会被要求不能做任何的运动,每天的步数也不能超过5000步(这个对于我似乎很容易诶)。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四个星期。

结果其实也很干脆,再这样高热量,低运动的生活下,十位瘦子都胖了。

但是不同的是,他们增胖的“幅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增幅最大的,他的体重增加了9.5%,而增幅最小的,却只增加了5.5%。

而有一位小哥,虽然增重了8%,但是他看起来并没什么变化。检测他的体脂率,却只增加了2.4%。这位小哥并没有长脂肪,而是长的肌肉!

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纪录片中提到了FTO基因,专门管理人的食欲,很多肥胖的人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才会导致体重的增加。

而志愿者们也表示,他们是那种吃到一定量就不想再吃东西的人。因此在继续吃那双倍的食物时,都表现得非常难受。

至于像吃这么多不动还能长肌肉的小哥,主要是因为他的基础代谢率非常优秀,很可能在代谢相关的基因上,他是个“天选之子”吧。

而再想想我们之前看到的脂肪的复杂形成通路,同时除了脂肪,其他物质的代谢的过程也不简单,因此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基因,进行调控的基因,都有可能和肥胖有所关联。

▲ 野生型小鼠(左)与缺乏Sel1L基因的小鼠(右)(图源:)

比如有研究者发现Sel1L基因(表达一种对上面通路图中,LPL酶的分泌必不可少的辅助蛋白,而LPL酶有助于脂肪的形成),就对肥胖有着明显影响的基因。而这样类似的基因还有很多很多。

这么想来,肥胖还真是复杂呢!

这也是为什么实验的十个人里面大家的增重增脂都不一样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另外最后,他们恢复正常饮食都在一周之后,都恢复了实验前的正常体重……)

▲ (以上纪录片配图来源: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

除了基因这样一个强大作用的因素之外,这个实验的受试者也表示,不可以运动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服。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控制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这几年,有一个新的领域的不断研究深入,人们又发现了新的可能影响肥胖的因素。

肠道菌群。

▲ 肠道菌群,以及大致分为的两大类(图源:Depositphotos)

所谓肠道菌群(Gut flora),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我们肠道以及胃部的一些细菌等微生物。

乍一听有点吓人:我肚子里还有细菌?那岂不是要赶紧吃药?但其实这是我们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细菌在帮助我们消化、免疫、代谢上有着重要作用。

举个例子,一些肠道菌会发酵膳食纤维,形成人们可以吸收的乙酸、丁酸;也有的菌会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等等。而人体则是给这些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和肠道菌群,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 肥宅小编又来安利漫画了,《工作细菌》讲述的就是肠道菌群们的故事(图源:工作细菌)

而人体中的肠道菌群,大致可以分为有害菌和有益菌两个类别,其他的则称为中性菌。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好像一场“永无止境的战争”,有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随着人的饮食的不同,肠道菌群会有不同的反应:当摄取分配合理的食物时,有益菌会占据主导优势,身体也会非常舒畅(这个用词似乎有点奇怪);而当你饮食不合理的时候,比如摄取过多的肉类,有害菌便会大量滋生,导致肚子胀气不舒服,严重的还和各种炎症、肥胖、糖尿病甚至癌症相关。

▲ 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因素(图源:Singh R K)

而看回我们的问题,这些肠道菌群是否会影响我们的肥胖?

有不同的研究针对各种饮食习惯,对应的肠道菌群情况: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有益菌大量减少;而素食主义的饮食与杂食的饮食,对应的肠道菌群差异不大。

而合理的饮食结构,也导致了肠道菌群的均衡发展,有利地改善了肥胖、炎症等疾病。

▲ 不同饮食方式的影响了肠道菌群,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其中中间自上到下,CVD是心血管疾病,然后是炎症,DM2是2型糖尿病,最后是肥胖(图源:Singh R K)

而对于这一方面的具体运用也有很多。

比如国内的赵立平教授,发现可以通过一些膳食的改变,比如较多的食用山药和苦瓜,可以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和有害菌的减少,进而调整体重。

▲ 赵立平教授自己亲身实践减了20公斤(图源:一席)

也有通过培养健康人体内的有益菌(其实就是通过收集他们的粪便来培养有益菌),通过大量扩增,来制造一些药丸或者口服液,达到调整人体肠道菌群的效果。

▲ 粪便移植可能会是减肥的新操作?(图源网络)

其实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人体的肥胖,其实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决定了你脂肪的积累与物质的代谢,还有你的食欲;肠道菌群影响了你对食物的消化处理的结果;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则是最源头的影响因素……不是哪个单一的因素就决定了你的肥胖,而是各种因素相互组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再者,依照某些假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在以前,胖的人脂肪层更厚,更能抗冻与耐饿,这显然是一种更有利于生存的性状。从这个角度看来你身上的“游泳圈”也不是什么坏事嘛!


参考资料:

  • Sha H , Sun S , Francisco A B , et al. The 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Adaptor Protein Sel1L Regulates LPL Secre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J]. Cell Metabolism, 2014, 20(3):458-470.

  • Singh R K , Chang H W , Yan D , et al. Influence of diet on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J].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 15(1):73.

  • Sha H , Sun S , Francisco A B , et al. The 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Adaptor Protein Sel1L Regulates LPL Secre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J]. Cell Metabolism, 2014, 20(3):458-470.

  • 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 -BBC

  • 揭秘肥胖和肠道菌群的关系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 维基百科相关词条


为啥那些人怎么吃都不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