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环境心理学笔记:环境要素与行为

2019-03-27 22:46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具身认知。环境要素通过身体的体验和活动方式来形成认知。如昏暗的房间更容易让人有匿名感,使人更易出现欺骗行为;散发橘子香气的房间中友善和信任行为更多。

 

光照。光照会通过松果体中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人的生物钟,季节性情感障碍就可能是因为光照时间变化引起的,光饥饿者或会因为光照时间的减少而感到疲劳。嗜睡等。接受光照越多,个体精力越旺盛(但注意紫外线的伤害),人会自发地认为有光照的地方是好的。而人也会利用光照来拓展“昼”,延续活动时间,但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光污染。

 

颜色。红色在细节关注任务中能够提高效率;在有创造力参与的活动中,蓝色的促进作用更强;蓝色和绿色能够让人镇静,可以让人的皮肤温度下降1-2摄氏度,脉搏减少4-8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粉红色具有息怒、放松和镇静的效果,但是长期生活在粉红色环境中会导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在设计中,提高食欲可以用黄、红、橙等,学习阅读空间可以用绿色,保持注意力可以用浅蓝色、浅黄色、浅橙色。

 

噪音。噪音音量太大、噪音的可预测性太低(突然来的噪音)和噪音可控性太低(如没办法通过塞耳塞杜绝噪音入耳),则会对个体当前的任务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高水平的噪音会导致生理唤醒和一系列的应激:血压升高,影响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肠胃功能。有研究者认为,噪音会掩盖内在言语,于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很难听到“自己在想什么”,影响学习效率。噪音对人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外倾的个体而言,一定程度的噪音反而能够使其心算速度加快;随着年龄增长,个体对噪音的厌烦程度程倒U型曲线,即中年人最难忍受噪音。此外,噪音还会让人际吸引降低,即噪音的存在会使人增加人际距离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噪音提高了唤醒水平,增强攻击性。个人对噪音的敏感性越高,受到噪音的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转向攻击(无法对挫折源头做反应,进而转向无关对象,将其作为替代品进行攻击)。噪音还会使得个体的注意广度变窄,不能够注意到他人的需求。

 

气味。基本气味为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和恶臭。香与臭是主观评价,因人而异。香原本指的是谷类成熟后的味道,后引申为令人愉悦的好闻气味。气味会影响人的健康,如茉莉花能够刺激大脑,草气味可有滋补功效,天竺花香具有镇静安神、加速睡眠的效果,白菊花、艾叶和金银花香可以降低血压,桂花香能够缓解抑郁。气味也会影响性,体味被心仪的人闻到后会引发大脑的发硬,产生性冲动(女性更喜欢体味不同的男性)。


摘自《环境心理学》(苏彦捷)

图源:堆糖


环境心理学笔记:环境要素与行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