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吉利的过度夸奖,其实是一种捧杀!

2019-05-22 18:19 作者:车驰神往  | 我要投稿

201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让不少汽车品牌叫苦不迭,但吉利汽车却取得了超过150万辆的好成绩,同比增长20.3%,一举登上自主品牌销量老大的宝座。或许是2018年太过顺风顺水,2019年伊始,吉利汽车就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纷纷扬扬的是是非非,是丑闻还是谣言?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真相。




吉利汽车今年前几个月运势不太吉利

就在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份所谓的“申请书”,主要内容为吉利内部员工自愿降低薪酬及年终奖的申请;同时,还有人爆料称吉利强制内部员工消化“国五”排放的领克01,首付两万元,余下的车款从每月工资当中抵扣。

针对网上的爆料,吉利杨学良在微博回应称:“吉利汽车各项经营指标良好,发展稳健,没有所谓‘降薪’情况出现”。对于强制购车传闻,吉利官方回应称“是否购买取决于员工自愿”。




“申请书”与杨学良辟谣微博

作为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虽然声称吉利汽车“各项经营指标良好”,但在资本市场,吉利汽车的股票已经狂跌30%。更加蹊跷的是,多家财经媒体报道,吉利汽车一众高管集体清仓所持公司股票。吉利总裁安聪慧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将1617.2万股尽数抛出。


吉利汽车股票走势

对此,吉利方面曾表示,上述减持是因为部分高管期权到期,与实际经营无关。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曾在吉利高管集体抛售股票之前发布报告,以公司无法实现一季度盈利、遭到市场下调盈利预测等为根据,建议投资者“规避”吉利汽车股票并将其目标价定为8港元。

而吉利汽车5月公布的4月份产销快报也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摩根士丹利的预测。


吉利汽车销量同比走势(数据来自乘联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吉利刚刚上市不久的星越在一场大火中红遍大江南北。5月17日,河北保定一辆吉利星越在行驶中起火自燃,起火时间距离车主的提车时间过去仅仅一小时左右,距离上市发布会举办也不过一周,万幸的是车主并无大碍。

虽然网上对此事众说纷纭,但吉利官方却缄口不言,惜字如金。


刚开出4S店没多久,星越就发生了自燃

比起星越自燃更可怕的,是吉利下跌的销量。根据吉利汽车官方数据,4月销量总计103,908辆,同比下降19%,环比3月则下降17%;1-4月吉利汽车总销量为47万辆,同比减少约9%,仅完成151万辆全年目标的31%。

吉利不“给力”,旗下的新品牌领克表现同样疲软。领克01在2018年9月份曾创造了9303辆的销量巅峰,可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领克品牌三款车型的合计销量仅为9103辆,不及领克01一款车巅峰时期的月销量。


吉利汽车今年4月销量情况(数据源自乘联会)

吉利汽车怎么了?难道是前段冲刺太猛,导致后劲不足了吗?通过分析吉利各款车型的销量,我们发现吉利处在了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帝豪和博越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销量担当,4月销量合计33596辆,对比之下,新车型中只有缤瑞月销量过万。

老车型今年4月低迷的销量表现可能是拖累吉利汽车销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远景S1同比下跌82.3%,远景SUV同比下跌44.49%,帝豪GL同比下跌47.72%,远景同比下跌45.8%,远景X3同比下跌35%。老车型销量暴跌,新车型不见起色,这才是吉利当前最为焦虑的问题。


或许吉利远景S1看起来已经有点过时了

不管是资本市场的失利,还是汽车销量的下跌,都无法佐证杨学良在微博中声称的“各项经营指标良好”,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吉利并没有把股价和销量纳入“经营指标”,但这可能吗?

吉利当前的困境或许早就埋下了伏笔。最近10年时间,吉利发起了至少8次海外并购,从收购沃尔沃乘用车,到买下路特斯,吉利似乎在“接盘侠”和“捡便宜”之间危险游走。2010年收购沃尔沃乘用车,吉利以小博大,耗资18亿美元,而后的并购之路更加疯狂。


吉利沃尔沃资产交割仪式现场

“没有技术就买”,这或许是吉利最近十年最真实的写照,只是动辄十几亿美元的并购,吉利哪来这么多资金?

据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的报告书披露,吉利集团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在2014-2015年都在74%水平,2016年才降到69%;而经济日报旗下《证券日报》2016年统计的20家车企平均负债率为63%。巨额的债务,一直是悬在吉利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债务对当前“家大业大”的吉利来说是个大问题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尽管吉利汽车一再辟谣,但股价和销量的双双下跌都是不争的事实。不可否认吉利最近十年取得的成就,但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开辟的新项目,巨额的债务无疑是吉利大坝上最有可能出现裂缝的地方。

回顾自身的并购历史,或许今天的吉利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步伐是否太过匆忙,导致企业的发展没有打下良好的根基。作为最有希望成长成为国际一流汽车企业的吉利,我们肯定是要支持的,但赞美的话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不如几句“逆耳忠言”来的醒脑。



吉利几笔较大规模的并购(图片来自网易财经)


对吉利的过度夸奖,其实是一种捧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