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小龙虾丨一个科普

炎炎夏日来了
小龙虾又开始涌上人们的餐桌
几乎无人能拒绝膏满肉肥的愉悦
那颗无美食不躁动的胃
这个夏季又开始蠢蠢欲动

小龙虾带你嗨翻整个夏天
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其魅力无远弗届,南北通吃,去到任何一个城市,随处可见以小龙虾为招牌的餐馆,已然让吃货们疑惑了,小龙虾到底是出自哪里的美食,算是哪里的特色?
吃小龙虾似乎已经成为迎接夏日必不可少的仪式。“没在簋街吃到小龙虾就等于白来”的龙虾热潮,盱眙与潜江也因“盱眙国际龙虾节”、“潜江龙虾节”闻名遐迩。营造出了嗨翻整个夏天的气势,小龙虾当仁不让地成为夏日消遣第一美食。

麻辣、椒盐、十三香、油焖、清蒸……总有一款是你的菜!
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19世纪20年代末从长江地区登陆中国。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
小龙虾食性广杂、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不管是湖泊、河流、池塘,还是沼泽、水沟、水田,均能顽强地生存下去。


在水体里自由自在生活的小龙虾,下一刻就有可能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最早起源于中国?
小龙虾之所以有北美起源说,因为在北美发现了距今约1亿年前的化石。但辽宁西部凌源市出土了1.4亿~1.24亿年前的小龙虾化石,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小龙虾化石,说明在1.5亿~1.2亿年前中国北方的淡水中曾有小龙虾的祖先生活过,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小龙虾由东亚起源再传往中亚、欧洲和北美的可能性。
化石显示,1.4亿~1.24亿年前生活在辽西地区的龙学名为"奇异环足虾",从个头形体上看,与现在的"盘中小龙虾"看似区别不大,但两者还是有一些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古老的奇异环足虾,其雄虾只有一对生殖肢,是片状,而非现在小龙虾的两对棒状生殖肢。

图: 小龙虾(克氏原螯虾)

图: 奇异环足虾化石
大自然捕捉下来很多精彩的瞬间,并留存下来,为人们所挖掘、发现,成为宝贵的化石资源,现今发现的小龙虾化石中,留存有一块看起来非常有动感的化石。其奇特之处就是上面还有鱼。在这块化石上,前面的狼鳍鱼似乎正要逃跑,而它身后已是“黄雀在后”:一只抬着头,张开虾鳌的10公分长的龙虾就在它身后。"小龙虾捕鱼"的精彩瞬间,被大自然定格。

图:辽宁发现的小龙虾化石(古生物专家称当时这只龙虾可能在捉鱼)
【未解之谜】它们为何突然从中国消失?

图: 长兴金钉子地质博物馆螯虾化石
令人好奇的是,许多年来,中国也仅在辽西地区发现有小龙虾化石,这种“红红火火”,吃一口惹人“恍恍惚惚”的物种,仿佛在亿年前突然间蒸发一般,自此再未在中国出现,直至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经由日本重新回到中国。
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辽西发现的小龙虾化石与在美国发现小龙虾化石两者中间有无联系?小龙虾是不是由东亚起源再传往中亚、欧洲和北美?
这些未解之谜,尚待科学家们持续研究。
吃小龙虾会导致哈夫病吗?

小龙虾很火,与此同时,关于小龙虾的各种流言也从未停过:有的说它富含重金属,有的说会导致哈夫病……
哈夫病(Haff Disease)即haff病,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症。
从1924年以来,因为食用水产品而导致患上横纹肌溶解症的在全世界内多有发生,病理过程也都没有被揭示,医学上只好将这类病症统称为“哈夫病”,并猜测是由某种未知的毒素所导致。在大量的哈夫病案例中,三文鱼、鳕鱼也是引发此病较多的元凶。小龙虾致病虽比较罕见,但也不是孤例,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就曾发过相似事件。
所幸的是,哈夫病虽然病来如山倒,一般吃完水产品之后的24小时内就会发病,但治疗难度不算大,致死率约为1%。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哈夫病的患病机制似乎有随机性,但在小龙虾致病事件中,食用量是一个较为关键的依据,多数患者短时间所吃的小龙虾数量都明显超出常人水平。所以,从这个就角度来说,有节制地享用美食,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远离未知病害。
来源:大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