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卡关,就不查攻略

最初的卡关,是卡门。小时候父亲给家里买了电脑,其中有《暗黑破坏神2》,当时自己汉字也不识几个,更别说繁体和英文交杂的游戏界面。创造人物的界面挺酷,还配有动画,于是我以为这就是游戏的全部。每次打开看一下人物动画,就关上。不知过了多久,我姐的同学来家里,帮我输入了人物名称,创建了野蛮人,游戏大门才算正式打开。

《三国英杰传》。最深刻的是界桥之战,这关的难度突然加大,让人无力招架。当时我与表哥没有刻意培养人物,到了这关总也打不过去。很遗憾的,当时网络不畅,我与表哥只能硬着头皮反复打,最后千难万难侥幸打赢,只剩下一个角色幸存,激动得要跳起来。我现在想起这关都兴奋不已,里面的敌人,颜良,文丑,袁绍都历历在目。

最惨的卡关在《天龙八部》上。这是一款制作精良的剧情游戏,有一些解密的要素。当时自己不注意剧情,有一个诗句的排序,一直不知道那原来是个谜题,也没有在意。在大地图闲逛,把角色们的等级升到了一个很离谱的高度。依旧是过了不知多久,表哥从能上网的邻居家找到了攻略,记在小本子上,跑到我家打,这才接上了剧情。

迷宫。仙剑,轩辕剑,都是以迷宫著称。不过我没有在迷宫上卡过关,可能是天生的直觉。不搜集宝物的话,分岔路口我总能凭感觉走对路。

益智游戏。智能手机的流行,益智游戏大流行。最初是愤怒的小鸟,割绳子,顽皮鳄鱼爱洗澡之类。之后有劳拉:GO,DUET这种。大学时候,一次上课无聊打开一个解谜游戏,随便玩了起来。难度慢慢提升,我有些厌倦。但坐一起的同学看起了劲儿,拿过手机玩了起来。游戏大致五十关,我只玩了几关,他接着我的关玩,一路披荆斩棘,一节课居然把所有关卡打完了。下课铃响,他如梦方醒,我心里带着嫉妒地感慨:“丫这真是网瘾少年啊。”他绝对有这方面的天赋,或者热情。那专注的劲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我又很难过。只有物质文化都匮乏的环境下一个人才会对这样的"新鲜事物"废寝忘食吧,唉。这哥们也是个有趣的人,什么都侃侃而谈,风轻云淡,笑傲江湖。有次我正烦躁地准备托福,在教室和他聊天,他大手一挥:“英语这个东西啊,多做题就行了。”我起了兴致,问他:“你过四级了吗?”他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头:“还没呢。”

音乐游戏。音乐游戏可能算得上最硬核的游戏了。如果你想要在最高难度拿到满分,不只需要庞大的练习量,还得有充足的技巧。有些艰难的指法,不去网上查一下方法,自己很难琢磨出来。

现在,大体遇不到卡关的地方,遇到了实在过不去,就去查一下。很多卡关费力的原因是制作人的提醒不到位,压根就不是关于智商的问题。游戏是一个把现实可交互因素尽可能剥离,减少到只有几种固定操作方式的东西。玩家会自然形成先入为主的思维,如果制作人不去提醒你,你不可能能想到所有的交互元素。这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卡关了,自己跟自己较劲儿,实在太耗费时间。
因为游戏难度而卡关,实在打不过,只好去查一下攻略。游戏虽然是单人的体验,但它并不是封闭。玩家没有交流,不可能找到新的元素,新的玩法。当然有些东西看攻略是因为没耐心,玩《如龙7》,需要给角色买一些物品,需要把很大的地图绕一遍一家一家地找。我找了附近几家没找到,就去查了攻略。当时自己着急推进主线剧情,根本不想花时间熟悉城市。

查不查攻略,就是在跟自己较劲儿。你做数学题,就差一点,反复思考几天后豁然开朗,就想把这种感觉也带入游戏。人总爱跟自己较劲儿来增强自信。前几天推荐年纪较小的朋友一款游戏,他卡关来问我,我也忘记了,叫他查一下攻略,他有些抗拒:“我不习惯查攻略……”我老脸一红,彷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查攻略你就得好好自己摸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