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试万灵的心理勒索法

2022-07-03 15:18 作者:LTN小跟班  | 我要投稿

    大脑是怎么让我们控制他人又反过来受控于他人的,这个问句的解答其实很令我们尴尬。

 

    羞愧和骄傲需要同时看到别人的评价,而爱存在于人和人之间(自恋完全是另一码事)。

 

所以有的人能利用大脑的倾向让别人按他的意愿做事也不算夸张。这自然又要赖到大脑的运作方式头上。

 

倒也不是说有什么技术可以让你完全支配他人。

得寸进尺法(沉没成本)

朋友问你借钱坐公车,你答应了;

接着,又问能不能再多借一点买个三明治,你也答应了;

然后朋友说,不如一起去酒吧喝点东西?只有你付得出钱,他是一分也没有的,还记得吗?你想着,“没问题,就稍微喝几杯”。

过了一会儿,突然朋友说要借点钱打车,因为已经赶不上末班车了。于是你叹了口气只好答应,毕竟前面你都点头了的。

 

假如这个所谓的朋友一开始就说“请我吃饭喝酒再帮我付钱让我轻松到家吧”,你肯定不答应,因为这明显是个无理的要求嘛。

可你实际上就是做了他要求的所有事。

这便是得寸进尺法:先答应一个小要求,那会让你更愿意答应大要求,提出要求的人从而得寸进尺。

 

如果提出的要求属于“亲社会行为”,答应要求会被看作提供了帮助或做了好事,那么运用得寸进尺法的效果会更好。

请人吃饭是提供帮助,借钱给人回家也是提供帮助,所以被答应的可能性就更高。

 

如果有人说他要在前任的车上刷脏话请你帮他放哨,或是要你开车带他去前任的住处朝窗户扔砖头,鉴于这些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他们的请求会遭到拒绝。

人们在内心深处通常还是比较善良的啊!

 

得寸进尺法还需要前后一致。

比方说,先借一点钱,再借更多钱。

虽有限制,得寸进尺法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效的。你大概遇到过这样的事吧:某个亲戚请你帮忙装一下电脑,结果你就变成了全天候的技术支持。此处用的就是得寸进尺法。

 

以退为进法——利用被拒绝的要求  

我想做A,被拒绝

那么我可以做B嘛(基于补偿心理)

 

比如有人问能不能把家当都存放在你那里,因为她得搬离现在住的地方。这也太不方便了,所以你拒绝了。

 

之后她问,要么周末借一下你的车,好让她把那些东西搬到别的地方,怎么样?

这就容易多了,于是你一口答应。

但周末把车借给别人其实也不方便,只不过比一开始的要求稍微好点罢了。

如此一来,你同意了让别人用你的车——一个你从不随便答应的请求。

听上去好像是“砰”的一声把提要求者关在门外的人比较凶,但实际上他们才是被操纵的一方。将别人拒之门外(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引申意思)让你感觉不舒服,所以想要通过答应一些小要求来“补偿”对方。

 

使用以退为进法提出的要求可以比得寸进尺法更紧凑,因为对方既然从一开始就表示拒绝,那么在第一个要求提出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答应。

 

还有虚报低价的“低球法”(low-ball),与得寸进尺法类似,也是先让人答应一个要求,最后实现的却是其他的结果。

具体说来,低球法先让你答应某个要求(比如付多少钱、花多少时间、写篇多少字的文章等),随后对方突然把先前的要求拔高。

 

尽管恼怒不满,大多数人还是会答应升级的要求。真要计较起来,当然是有充分理由拒绝的,毕竟是对方为了个人利益破坏合约。

 

可是人们一般都会顺从突然增加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假如你同意付70块钱买台二手DVD播放机,对方的要价却突然变成你的毕生储蓄再加上第一个孩子,那你肯定不答应。

 

那么,这和操纵别人有什么关系呢?这么说吧,大脑似乎做好了取悦他人的准备。而所有的依从技巧可以说都是利用了人们想在他人面前显得积极正面的心理。这种需求根深蒂固,于是被人加以利用。

 

假如你同意了一个请求,那么拒绝另一个类似的请求就很可能让人失望,有损他人对你的印象,于是得寸进尺法奏效;

假如你回绝了一个大要求,担心对方会因此不喜欢你,就准备答应一个小要求作为“弥补”,于是拒之门外法奏效;

假如你已经答应做什么或付出什么,然后要求突然提高,收回承诺同样会让人失望,有损形象,于是低球法奏效。

 

这还不都是因为想要别人对我们有个好印象,并且这种愿望无比强烈,逼得我们无法做出更好的或更理性的判断嘛。大多时候,人的自我意象需要前后一致,因此一旦大脑做出某个决定,改变的难度有时大得超乎想象——尝试向上了年纪的亲戚解释不是所有外地人都偷东西的人肯定对此深有体会。

 

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相矛盾时会出现“失调”,即想法和行为不匹配带来的痛苦。大脑对此的反应通常是改变想法来迎合做法,恢复和谐。

 

朋友问你要钱,你不想给,但你还是给了一笔数目没那么大的钱。

假如你觉得这是不能接受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还要那么做呢?你想要始终如一,想要被人喜欢,所以大脑决定你确实愿意给朋友更多钱,就有了得寸进尺。

 

同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运用低球法时给出一个主动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大脑已经做出了一个决定,为了前后一致就会坚持决定,哪怕最初支持该决定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你信守承诺,别人就都靠你了。

 

另外涉及的互惠原则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现象(就目前所知),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对别人好,并且不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

假如拒绝了别人的要求,而对方又提出一个小要求,我们就会感到对方做了对我们表达善意的事,因而愿意不成比例地施以回报。

这种倾向被认为是拒之门外法奏效的原理:大脑把“提出一个比之前小的要求”看作是对方帮了自己一个忙——大脑果然是个傻瓜。

 

除此之外,还有社会支配和社会控制方面的理由。有些人(或许是大多数人?)——至少在西方社会中——想被看作是有控制权和/或自控力的人,大脑觉得这样会比较安全、有利。但支配和控制经常以可疑的方式表现出来。当有人向你提出请求时,他们表现得恭恭敬敬,而你通过提供帮助占据上风(并被人喜爱)。得寸进尺法在此相当适用。

 

如果拒绝请求,那么你在行使支配权;如果对方提出小一点的要求,继续把自己摆在受支配的位置,答应请求意味着你仍旧占据上风,继续被喜爱。横竖都让自己感觉良好。此处就凸显出以退为进法的奇效。而如果你决定好了要做什么,这时别人改变了条件,你若反悔就说明对方控制了你。去它的!不管了,就是要坚持当初的决定,因为你是个好人呀,真是的。瞧,这就是低球法。

 

总而言之,大脑让我们想要惹人喜爱、高人一等、前后一致。结果呢,反而害我们被那些看中我们的钱,又有讨价还价基本意识的人不择手段地利用了。这等蠢事也只有如此复杂的器官做得出来吧! 

 

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去他的应该行为标准吧,凡事儿以自我感觉最为重要,而这里说的自我感觉。就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为优先考虑。


万试万灵的心理勒索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