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月黄石游记

2022-05-23 11:25 作者:zswxcwxcwxc  | 我要投稿

本文仅在B站(Bilibili.com)首发,其他任何无授权转载均为侵权 | PC端阅读体验最佳 


笔者工作纷繁,难得请假畅游黄石,特发此文留作纪念,亦飨读者。


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位于三州(蒙大拿,爱达荷,怀俄明)交界处。为了不浪费有限的时间,笔者这次没有随大流飞到盐湖城,而是选择离景区更近的蒙大拿博兹曼机场(BZN),随后租车自驾游。实际上除了BZN,还有两个更近的机场,分别是位于西黄石的WYS和位于杰克逊的JAC。可惜在淡季(11月-次年5月中旬)它们要么只有零星航班,要么干脆关闭以整修跑道。

大提顿(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位于黄石公园南边,二者背靠背紧挨。然而5月上旬黄石公园南门到大提顿的约翰·洛克菲勒纪念道关闭,因此只能从西边的爱达荷州绕行,颇为不便。游客通常会打包游览这两个国家公园,若是时间还有富余,则可以去逛逛北面位于美加边境的冰川国家公园。

这是黄石的北门(罗斯福拱门)。黄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创建于1872年(没错今年刚好是150周年)。要注意的是,如果入园直接开车导航到北门游客中心(Albright Visitor Center)大概率会错过这道门,但是原路返回应该一眼就能看到。

5月的黄石普通游客还不多,之后的夏季才是游客高峰。黄石地区有自己的一套生态模式和气候,此时园区大部分地方都是早上积雪,中午融雪,午后风雪,夜间冰雪的气候模式。虽然不需要上防滑链,但是过弯还是要注意提前减速,下坡多利用发动机制动。

黄石公园的地热景观主要有五种:

  • 温泉:不间断地喷出热水和蒸汽

  • 间歇泉:一会冒气,一会喷水

  • 泥坑:一个泥潭,泥样泡泡泛起又破裂

  • 石灰岩梯田:?(这个笔者没听说过)

  • 喷气孔:光有蒸汽,没了热水

下图是猛犸象喷泉(Mammoth Springs)。可以看到,热水顺着阶梯层层而下(或许这就是所谓石灰岩梯田?),热量所及之处,冰雪消融。笔者感受了下水温,大概40℃的样子

涓流效应?

时值晌午,下游温度较高,牦牛等各种动物不怕人,躺在一块草地上慵懒地晒着太阳

你瞅啥?瞅你咋的

园区警示牌,估计到了夏天游客旺季,总会有倒霉蛋被挤下去

热泉之中亦有耐高温的微生物存活。一般来说它们以从地下喷出的硫磺为食,先将其变成硫化氢(臭鸡蛋味的罪魁祸首),进而变成硫酸,掉下去的人就是这样被物理化学双重烧伤的。至于五彩缤纷的颜色,一般都是这些微生物自带的,也有少部分是金属氧化物的成色。笔者有个发现,似乎泉眼越大,泉水越清澈,气味也更偏向无味,颜色也更丰富,反之愈是小型泉,则愈臭不可闻,沉渣泛起,颜色单调,可谓是“庙小妖风大”。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中国泉?小而猛的泉眼,不时有沸腾的水喷出。最初笔者怀疑这个名称是专门用来辱华的,后来园方给出解释——当年一群国际游客在此洗衣,不料此泉不给面子,当即喷发,这些游客的衣服被扬上了天。(难道又是国内游客不文明行为?)

下面这张图能直观解释泉眼的扩张过程,所有的泉眼一开始都是位于地下的很小一个,随着经年累月的风化和侵蚀,周遭岩层慢慢被剥落和溶解,泉眼越变越大,也越来越靠近地表。

下图就是著名的“老忠实泉”。(上文所说“中国泉”就在它的附近)“忠实”意即它基本固定间隔喷发,从不让游客失望。早年是间隔65分钟,自1959年的一次7.3级大地震后变成97分钟。那场大地震同时极大地改变了公园的地貌,使得很多新生泉眼来到了地表。老忠实泉喷发的高潮大概有3分钟,最高的水柱能有三四十米,大概十多层楼高。老忠实泉旁边的游客中心会挂牌上书预计喷发时间,公园官网也提供这个信息,游客就不用干等了。

游客中心的教育图片,意思是别自作聪明以为能读懂北美野牛的情绪,实际上人家自始至终都是一副面孔。观察野生动物一定要拉开足够的距离,否则就会像图中那人,被野牛用角从屁股后面顶飞。


黄石不愧为首个国家公园,笔者私以为它相当于优胜美地和大峡谷两个国家公园加总。山水林草湖,河流瀑布峡谷,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自黄石地区发源的河流一支向东汇入密西西比河,一支向西北汇入哥伦比亚河(俄勒冈和华盛顿州的界河),生态意义上黄石相当于是我国的三江源。



下面是大提顿国家公园时间。这张是在大提顿游客中心的放映厅拍的。这个放映厅特意面向雪山设置落地窗,纪录片最后一帧画面就是雪山,然后大幕徐徐升起,观众见证和片尾完全一致的雪山景色,完美!

大提顿的特色就是雪山,这张就是给最高那座的特写。近处是冰封的河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

这是本次旅游公认最好的照片,摄于杰克逊湖水坝(Jackson Lake Dam)。湖水如一面巨型天空之镜,清晰地倒映出连绵雪山。我们一致认为,黄石那个所谓“大棱镜”是浪得虚名,相比之下这个景点更加货真价实。

真·大棱镜

恰到好处的天光云影,使得人像也好看起来,以至于稍微带点背景虚化就能营造出梦幻般的感觉。

然后是一张打脸照,要和前面最好的那张对比着看。发现了吗,其实它们是同个地方,同个角度,只是因为光线和风力,实际景色竟能有如此大的差别。网上那些游记里面,同一个景点下面往往有两拨人,一拨是大呼绝世美景,倾力推荐,另一拨是完全摸不着头脑,直呼上当受骗,原因大抵在此。

照骗

黄石和大提顿的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山区气候,一边晴空万里,另一边却可以是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雪天。

阴阳割昏晓

动物方面,笔者这次有幸看到了熊,鹿,野牛和一种四不像。比如下图是远距离拍摄,暂停冬眠出来觅食的黑熊一家。

全家福

本次旅游的精选视频随后会上传。


五月黄石游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