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影小学教员”周传基老师逝世6周年有感

2023-04-04 22:31 作者:JKSparrowLee  | 我要投稿

今天在外办事,瞥见屏幕上的“4月4日”,这个敏感的日期,加上广州清明时节潮湿的致郁天气,思绪和心情不自觉地回到6年前,2017年4月4日。那时我已经和老师同学们断开联络很多年,不记得从哪里看到报道说周老师已逝,那时心里木木的,以至于后来我都对自己那时候的平静感到诧异,不知道为什么会那样。我默默登入许久未曾登录的QQ,向zhouzhou的主账号发了一句只有我和周老师能明白的留言。不多久,zhouzhou的头像闪烁,是师兄正在登录那个账号,他说周老师已经走了。我说,我知道。

大概又过去了几个月,一天夜里我躺下,紧紧裹着被子,突然想起周老师,鼻子一酸,止不住眼泪,冰封的情绪直到这时才化开,狠狠哭了一场。在那以后,每每想起,眼泪总禁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每每谈起,总禁不住哽咽,因为我欠周老师的太多了。

后来,我重返电影这个专业,和一些同学、师兄师姐们恢复了联络,不止一个人跟我说“周老师找你很久”,我心里十分愧疚,我没让周老师找到我,也丧失了再抱抱他说声“对不起”的机会。

我陆续拾起自己对电影的狂热,带着周老师教给我的本体思维重新学习。多年在外漂泊各样的经历,令我跳出原本固化的框框,在电影中看到了比从前更多的启发,也不再像十几年前那个涉世未深的小毛孩——看了许多的电影而实际上又看不懂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学习、实践、思考,我渐渐地理清了思路,这思路后来经过反复验证、修改,就成了我在b站发布的视频。

发布的初衷,是希望周老师过去的成果不要被破坏,我们既不应歪曲电影本体,也不应停滞在过去的认识中止步不前。周老师走后,我看到不少同门学子或同事开班教学,当中有打着周老师名号的,发现不少人对电影视觉空间的理解仅停留在“纵深”,认为没有纵深就是“堵”;对老师布置的“圆接圆”练习仅停留在“匹配剪辑”的认知,认为那个轮廓对得上那就对了...诸如此类落后、错误的观念,这实在和老师的概念差之甚远。在和一些同门学子的协作中,又遭遇的各种荒唐事,就不一一述说了。我脑海里回响起周老师的口头禅:“把我给气的吧!”“尽出幺蛾子!”我也听闻在周老师走后,有人想把周老师的教学视频申请版权,又要以周老师的名义来筹集资金,这更是与周老师的理念背道而驰。要知道,周老师向来欢迎盗版,“开源”的概念那是他老人家早已有之,更是不惜自掏腰包刻录教学光盘,在那个网络还未发达的年代四处免费派发,也不曾向人讨要过施舍,甚至我爱人当年是个穷学生,交不起学费,周老师直接免了他的学费让他参加学习班。周老师在过去”另类地“掀起“视听思维”“本体论”的学术浪潮,如今电影教育市场上还有不少人打着“视听思维”的名号,对电影用符号学的思维作解读。我就是基于目睹这些乱象才决定制作b站视频。

我并不是在重复周老师过去的教学内容,而是秉持周老师向来对电影真理追求的理念,去读解电影,去分享以实践为目的的思路,不代表周老师,谨代表我自己。我也不以“宣传周老师”为目的,因为他就是他自己,他已不在世,别人打着他的名号开班教学都不能代表他,那当中是不是真的在引导学生走向电影真理,老师清楚,脚踏实地走正道的人清楚,未来在时间的检验下也会向大众显明。

我总是有一种感觉,这后来一切的事情周老师都看得到听得到。祝愿我们都能踏踏实实在行业内努力,尽自己微薄之力,促进中国电影摆脱过去内部的困境(即我们内在的思维),充分利用视听手段产出属于我们民族的、能够深深感染观众的中国电影。

“电影小学教员”周传基老师逝世6周年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