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45):“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1)”

2022-11-17 07:21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在开始正式讨论三棱锥、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的相关内容以前我必须得承认一件让我挺尴尬的事,那就是我从本系列文章开始撰写之时起就一直使用至今的模型——正方体也即正六面体的模型在经过我反复的理论验证之后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了。

我对正方体也即正六面体的模型的最早使用是从文章《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3):“源质的理论空间阵列”》开始的,在撰写那篇文章时当时的我认为理论上的三维空间应该是由一个个极度微小且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巨大的正方体三维矩阵阵列,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与“直角坐标系”存在一定关系。

个人认为直角坐标系是一种非常简洁,非常明确,非常容易让人理解的空间坐标体系,而且事实上相信对于我们——人类,中的大多数而言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能使我们产生明确的空间概念物体应该是的我们的房屋、还有房屋本身所具有的长方体矩阵结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成长,自然而然地我们就会对这些常见的构造——立方体构造产生亲近感并认下意识地通过这些常见结构去解释我们遭遇到的所有现象——有这样的倾向性与心理学还有哲学(至少是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哲学)方面的问题有关,我暂且不打算在这篇文章中对其过多阐述——总之,由于我本人长期生活在一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立方体结构(房屋)之中,我也就下意识地认为空间结构应该是以立方体的形式存在了,并且在此基础上我还认为最为均匀、稳定的立方体结构就是正六面体也即所谓的“正方体”结构,故而我在我的这个《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系列文章中最早对于空间结构和空间概念的描述也是从文章《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3):“源质的理论空间阵列”》描述的立方体结构开始,我提出源质在三维中的密集排布的结构如同一个正方体矩阵,当时的我还从网上找了一个看起来就很爽的正方体点状矩阵上来来说明我对于空间结构的构想,而在此之后我一直以该构想为基础,绝大多数模型都建立于正方体点状矩阵的一个截面——正方形点状矩阵之上,在此之上我解释了许多我认为的宇宙形成的原理和规律。

但是在我撰写文章,尤其是我撰写《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系列文章的前期,几个问题一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色荷是什么?为什么色荷有三种?为什么夸克有上下之分?为什么夸克要三个才能结合成为质子还有中子?为什么质子两上一下,中子却两下一上?还有“味”又是什么?

虽然那段时间我尚且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但是我注意到了这些问题都与一个特殊的数字——“3”存在关联,色荷有三种,组成质子或中子的夸克数量也均需三个,量子味有六味轻子和六味夸克,六是三的整倍数,加上量子自旋的基准数是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六、三之间似乎又存在着某种联系——我将上述的这些问题整合起来思考,然后我看着我的模型,然后在某天(特意强调一下:并不是灵光一现地)我回想起了某个我可能是脑子抽了才一直没回想起来的问题——最稳定的图形不是正方形而是正三角形,最稳定的立体结构也不是正六面体(正方体)而是正四面体(正三棱锥),由此我才重新建模并把上述那些我一直没思考通的问题考虑清楚并且最终得到一个让我自己信服的结论——最为基础的三维空间结构是正三棱锥,而最小的球体结构是正八面体(正十二棱体),色荷、味均与正三棱锥还有正八面体的空间结构存在关系也是于此有关,由此我才最终想明白这些我之前没能想明白的问题。

基于上述理由,我不得不做出宣告:我之前所绘的绝大多数基于正方形和正方体构建起来的模型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建议阅读至此篇文章的读者在使用模型时不要将正方形构造直接代入模型使用,而是将其替换为正三角形,还有正三棱锥以后再进行使用,还有之后使用的模型我除非有简化说明的需要均会使用三角形模型,关于正三角形、正三棱锥、正八面体的空间构型与夸克、味、自旋、色荷的形成原理我会从下篇文章开始讲解。

那么大概就这样吧,嗯,我大概在文章序号“29”左右的时间就开始察觉三角锥的三维构型的正确性还有立方体的三维构型的错误性了,拖到现在才指出········以后我指不定要改多少模型,想想就麻烦,唉························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45):“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