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优孟衣冠八十年—侯玉山先生从艺历史(十七)

2020-07-06 22:07 作者:东部曙光  | 我要投稿

(书接上文:CV6581971

《金山寺》冯惠林饰演神将,白玉田饰演白娘子(踩跷表演)

三十七,昆坛名旦白玉田

一九二八年我在天津大舞台演出时,又和唱旦角的青年演员白玉田一块搭班了。在这之前,我们远涉京东时便一起住过班。他也是白洋淀地区的安新县马村人,这时候已经二十多岁了,艺术更臻成熟,与名旦韩世昌声誉不相上下,要论扮相和嗓子,比韩世昌还要优越些。

我在宝山合与白玉田共班时,他刚十八岁,虽然很受观众欢迎,但艺术上毕竟还稚嫩一些,会戏也比较少。如今可不同了,连著名昆曲小生演员白云生,这时还是他的跟包的,每天提着个头面盒子在后台伺候他。

我这次在天津,与白玉田合演了几场戏之后,因业务不太好便一起去到保定。当时保定已经是个很繁华的城市了,商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人口也很多。

到保定后听说,北洋直系军阀曹锟,在南关有个官邸,官邸外修了个大花园,园内有戏台终年由他的私人戏班在这里营业演出,剧种是“梆子皮黄两下锅”。曹锟是天津人,特别爱听梆子腔,他的戏班里集中了很多梆子名演员,如当时著名武生黄士奇,著名花脸杨满仓等,都在曹锟的戏班里应戏。由于这个班的后台老板是曹大帅,加上演员也整齐,行头又漂亮,所以在保定地区很有声望。他们自己也很有点优越感,办事情有时不大讲义气,甚至还有些欺侮同行。

我们来这里演了十多天,老是我们出什么戏码,曹锟戏班也出什么戏码,压得我们上座大受影响。后来有人想了个主意,把在北京斌庆社搭京剧班演唱的韩世昌请来,让他与白玉田合演《春香闹学》,这样两位昆曲名旦同台合演,定能盖过曹锟戏班。于是前台经理亲自出马,以重金从北京约来了韩世昌,还在保定戏馆子门前搭起彩牌楼,挂起了“欢迎韩世昌来荣庆参加演出”的大横幅标语,以招徕观众,又在满街广贴海报,宣传韩世昌与白玉田合演的《春香闹学》,这一来还真灵,我们这个景况萧条的荣庆社,一时门庭若市,未开演先把前三天的戏票一售而空了。就在这时,曹锟那个戏班也贴出了海报,也说是韩世昌将在他们那里演出《春香闹学》,并打出了曹大将军的旗号,前三天的戏票也一撒而空。我们很纳闷,不解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他们以势压人,怕韩世昌来保定拉了他们的观众,于是仗着权势胁迫韩世昌来保定后必须先搭他们的戏班演唱。

我们花钱费力由北京约来的角儿,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中途截去,这明摆着是欺侮人。班里的同事们都很生气,前台老板更是怒不可遏,因为已经卖出去的三天戏票,要回戏就得退票,这样园子损失太大受不了。他将这件事告到了保定衙门。其实,这明摆着是以卵击石,谁敢去惹直隶总督兼直、鲁、豫三省巡阅使的曹大将军呢?官司自然是有始无终,不了了之。韩世昌也无能为力,只好先去曹锟那个戏班演出几场再说。

几天来荣庆的人简直要气炸了,白玉田也憋了一肚子气,他经过反复思考后站出来说,大伙要是能信得过我,咱们还唱《春香闹学》,与曹将军班打对台。大伙听了都很同意,因为谁都知道白玉田不是没本事,而是因为染上了吸大烟的嗜好,闹得台上唱戏有气无力,渐渐不受观众欢迎的,如今这么一激,他真冒上劲了。大家对他的意见当然十分赞成。果然,白玉田一冒劲戏还真上去了,头一天人们不太了解情况,上座还不甚好,通过一场演出后名声出去了,观众已经退了票的,纷纷又买回来,还有些没有购到票的人,也成群结队站在馆子门口等候退票。从此连续几天,园内满坑满谷挤得水泄不通,白玉田的声誉又陡而大振,在保定二十多天,场场客满。后来韩世昌也回到了荣庆,不久又应约要去日本演出。这是昆曲界一桩大事。我们欢欢喜喜送走了韩世昌等人,荣庆又回到北京去演出了。

陶振江,白玉田《金山寺》

以上说明,白玉田确实是个好演员,有天赋、有功夫,又有人缘。他的技艺主要来源于家传,白玉田的父亲叫白建桥,是清末著名昆曲花旦演员,唱《思凡》、《水漫》等戏很有名。叔伯祖父白永宽,更是深受醇亲王奕譞赏识的老生兼花脸演员。白玉田自小学戏很知用功,加上扮相特别水灵,被京东农民观众誉为“白大姑娘”,尤其一双眼睛非常有戏,确实是当时出类拔萃的好演员。前面说过,束鹿县商会会长王祥斋最早成的那个祥庆社,就是冲白玉田才买的戏箱。白玉田在祥庆也没少给王祥斋赚钱。他的《相梁刺梁》、《贞娥刺虎》、《火焰山》、《玉簪记》等,都是极为脍炙人口的剧目。可惜这位好演员,二十多岁上开始吸大烟,三十岁左右由大烟改吸白面,以后又扎吗啡,台上唱戏越来越不成了,终于无可救药。一九三八年沦落街头衣不蔽体。同伴们凑了点钱打发他回老家,走到天津杨柳青附近的半道儿上,又饿又瘾又病,死在路边的草堆里了。终年也不过三十出头,这是又一位才卓艺著的昆曲名优,在旧社会的悲惨下场。

《春香闹学》马祥麟饰演杜丽娘,魏庆林饰演陈最良,韩世昌饰演春香

三十八,多才多艺的徐廷璧

徐廷璧是北京人,他与唱花脸的陶显庭,唱武生的郝振基,还有我的恩师高森林都是同庚,属马的,生于清同治九年(一八七〇年),大约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去世的,活了六十多岁。我和他一块搭班有六七年时间,对它的印象还较比深刻。

徐廷璧唱了一辈子戏,但始终没有红起来过,可他会戏很多,几十出昆弋大本戏,上百出昆、弋、京、梆折子戏,他能从唱念表演到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手里拿的,甚至戏情戏理和师承沿革,都说得头头是道。他有文化,这在当时的旧戏班里是很少见的,由于读过些古书,知道得事情也就比较多。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李杜苏辛、魏霍岳韩他都能说出个来龙去脉,就连阴阳八卦、医卜星相,以至三十六摔、七十二拿等等,他也是无所不知,真算得上是昆曲界的一位“博士”。可惜,去世前他也没留下什么文字资料。老人们提起来都知道他的名字,但其生平阅历和艺术成就却是知道无几,我也就此顺便谈点。

前面提到过一下,光绪年间,徐廷璧曾在醇王府当过差。肃王的姐姐三太格格成的那个安庆班就是徐廷璧在班里管事。与他同时管事的还有另外三位演员,徐廷璧因为有文化,又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加上还会唱老生,所以这四人中主要由他拿事。

他在安庆班管事时,该班新排剧目《请清兵》红极一时,,这个戏连演四天,在东安市场每演必满,就主要得力于徐廷璧从头到尾的张罗。他不但是这个戏的编剧和导演,还是音乐唱腔设计和服装武打设计,而且还兼任演员和舞台监督,只不过当时没有这些职称罢了,而这方面的工作却大都是由他一人来担负的。

徐廷璧后来不知因为什么离开了安庆班,听说他又与滦州一个叫耿兆隆的合伙成立了同庆社,再以后又到玉田县成立益合科班。这益合科班倒真是培养了一些名演员,像王益友、侯益隆、侯益才、李益仲、侯益祥、孙益永、王益朋、苗益山、王益荣、孟益广、张益长、王益会、边益平、马益怀、以及唐益贵等都是在这个班里学出来的把式。

我与徐廷璧在京南住班时,因为他吸大烟台上常误事,虽然有本事,可唱戏也不肯卖力气,所以一直算不上是什么好角儿,后来在班里呆不下去而离开了。民国初年,他应富连成科班总教师萧长华先生的邀请,去给科班学生排京剧《请清兵》,排了三个多月,排完戏他又失业了。

一九三六年我随祥庆社去江南演出时,他正与侯永奎、陶显庭等人在荣庆搭班,演出于天津的天华景,后来听说他也被辞退了。大概是在第二年(一九三七年),他去京南胜芳六头村给一个业余昆腔子弟会教戏,不久便病死在那里了。可惜这位多才多艺的戏剧家,也是被嗜好夺去了生命。他死后村里人临时钉了口板材,把他发葬在村外的乱葬岗上。他的学生,著名昆曲老生演员魏庆林听说以后曾去那里凭吊过。

《单刀会.刀会》魏庆林饰演鲁肃,侯永奎饰演关羽,白玉珍饰演周仓

(未完待续)


优孟衣冠八十年—侯玉山先生从艺历史(十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