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转注来用字

哈喽大家好,
和形声,
都是造字法则。
六书中还有假借和转注,
这两种造字法,
都来源于已有的字。

先说假借:
在形声字出现之前,
大量的字其实是假借用的,
比如,
“其实”的“其”,本来是象形字“簸箕”的“箕”,
“闻”本来是指事字,表示用耳朵听,后来假借为用鼻子闻。

‘“我”的本义是一种兵器,后来被借用来表示自己,再后来本义就被丢弃不用了。

因为假借字没有形旁,
如果光靠发音相同而借用的话,
多义字就会很多,
这样就很容易混淆。
清朝的戴震就说 :
“况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
所以,后来就发展出形声字。
另外,
假借和通假字还不是一个概念,
具体差别,
我们这里就不展开了,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


再说转注,
什么叫转注,
众说纷纭,
古人也没有讲的太明白。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指出:“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清代学者戴震、段玉裁认为转注就是互训,
即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互引解释。
鸡者,蛋所生也;蛋者,鸡所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