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祝“安康”?背后的真相让人暖心!

端午节来啦!大家是不是早早就把“安康”祝福发出去啦?
但你或许不知道,“安康”的背后其实另有深意,因为五月在古代,素有“毒五月”之称。“毒”自自然环境变化而生,挑战的却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一、最“毒”不过五月,最“恶”不过端午
在黄历中,五月被称为“毒月”,而五月初五,五五叠加,恶上加恶。端午节在古代被称为“恶日”,坊间传说端午出生的孩子甚至会因节气受到波及,被视为不吉。



东汉王充曾在《论衡·言毒篇》中就提到,“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太阳火气,常为毒螫……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毒日”之称不是迷信之道,实则源于天气对人身体的影响。
仲夏来临,气温骤升,潮湿又闷热,在高温下人体汗孔打开,特别容易让湿邪侵入。
《伤寒论》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人体的阳气在这个时节达到最旺,阳气外散,内里虚弱。很多人会格外容易疲劳,食欲也莫名其妙的下降,不少人还会毫无缘由的上火。
古代甚至还有“多沐浴,少情欲”的说法,不仅不宜行房,还要让妇女回娘家“躲”一个月,就是怕这股“邪恶”引发人体“气血走失”,让过度“运动”造成身体上的进一步亏空。
二、习俗看似热闹,实则为了“驱毒”
“内里虚弱”需要一定的补充——“顺时而养”,就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智慧。
如今的端午节热闹非凡,赛龙舟、吃粽子、咸鸭蛋、带香囊、挂艾草。但这其中很多习俗,起初却是为“驱毒”而生。

端午和夏至在以前其实是“一家人”,都来源于对光照最强时节的祭祀。夏日的炎热在让农作物“疯狂生长”的同时,也让蚊蝇肆虐。
有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传统的“五毒”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也是代表随着夏季各种昆虫出没,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疫病流行。
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便有意识地在夏至之前选择一个时间节点,举行一些活动来提醒大家注意防病,这才逐渐有了端午。在潮汕,大家喜欢悬挂、佩戴艾草与菖蒲,也是起到“驱毒”作用。

吃上亦有讲究。比如家家户户都吃的粽子,糯米在中医上有补虚和中的作用,一颗小小的粽子,内里却暗藏着养生之道。
“甜咸之争”的粽子各有所爱,但在养生上却是各有乾坤。比如北方的大枣糯米粽,枣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能健脾和胃;而南方的咸粽子里有咸鸭蛋黄,味甘,性凉,入心、肺、脾经,有滋阴、清肺、丰肌润肤、除热等功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自由挑选口味,但在粽子最初诞生之时,北方、南方各自的“甜咸”或许才更符合当地气候下的“养生之道”。
三、端午安康常乐,贵在“走心”
说到养生,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重要“叮嘱”——夏季养心。
夏天阳气旺盛,是主生长、壮大的季节;心脏就是我们身体里“最阳”的脏腑,正所谓“心属火而喜温”,两者同气相求,所以在夏日养生之道里,“养心”是一项重要环节。
端午吃咸鸭蛋的习俗来源于江南地区,还有一些地区习惯吃茶叶蛋。民间有句顺口溜叫做“立夏吃蛋,石头踩烂”,进入夏季“,吃蛋”不仅能快速补充体力,还能提升自身的抗病能力。而鸭蛋本性偏凉,味入心,能够对“养心”起到很大帮助。

此外,很多地区会在端午带香包,也是有“心机”的。“汗为心之液”,《岁时广记》就有记载,“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吸汗护心,安康静气。
古人早就把身体的规律研究透了
顺时而养,身强体壮
夏季宜养心,护好心气
才能在炎炎夏日,护住健康的底气
养心是夏日养生的重中之重,
想了解更多养心的秘籍,
赶紧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取走属于全家人的“护心大法”吧~

转发朋友圈
领走这些属于端午的讲究
与亲朋好友一同养心,一齐“安康”
#小程序://安利云购/y8qsnAFpja14Ifa
👆👆👆
(复制到微信聊天窗口,点击即可进入安利公司的官方商城)
>>> 如何申请安利会员卡优惠购货?安利会员有哪些好处?<<<
推荐阅读:
1、>>> 如何申请安利会员卡优惠购货?安利会员有哪些好处?
2、>>>熬夜为什么会诱发猝死?原因找到了,肠道问题是熬夜猝死元凶之一
3、>>>营养微课丨如何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问题?
5、>>>高血压有哪些健康危害?血压忽高忽低怎么办?有哪些推荐的降压方法?
6、>>>出现血栓会有哪些表现?总觉得累,可能是血管里藏着“微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