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原创联动剧情《蓝盔•红旗•炽心》00(序章)《夜话》
■■■■年■■月■■日,21:40,南苏丹某处,中国维和部队长途巡逻车队,先遣连“硬骨头一连”车队,2号车
许光兵:要我说,咱们一排排长就是一傻子。
许光兵:叫罗世荣好好的,入伍第一天就改叫罗荣世了。
许光兵:说什么“世荣荣一家,荣世荣千家万家”
许光兵:据说他入伍前听说部队里战士不吃饱干部不端碗,还是战士的时候吃饭就钻到干部堆里猫着,
许光兵:连长把他揪出来,一回头又钻回去了,最后到底儿和干部一块吃饭了。
许光兵:还听说他去牡丹江演习那次,听说部队晚上战士睡帐篷里头,干部睡帐篷风口,他直接和连长抢起风口了。
许光兵:最后连长比他沉到底儿没抢过,竟然赌气一跟头滚到外面睡去了。
曾宪:你还好意思说人家?
曾宪:人家罗排长1米72的个头,往那儿一站精神抖擞,
曾宪:你1米78往那儿一站那叫一个猥獕,帽子戴歪一点都可以演国民党兵了。
曾宪:人家罗排长听说来部队一周纠察就挑不出毛病了。
曾宪:老班长我光练你走步就练了个把月。
曾宪:好不容易纠察同志检察你没问题了,跟你敬个礼,
曾宪:你回礼就行了呗,为什么加上一句“白乌龟同志辛苦了”?!
曾宪:咱们班的流动红旗当天就没了!
曾宪:你这次长巡老实些,莫再给我惹出乱子!
葛兴平:班长,消消气,人家小许这两天训练确实比平日刻苦不少了,摘掉后进兵帽子是迟早的事,小许你说是不?
曾宪:唉,想起来就气啊,又没控制住,我的不是了。
葛兴平:班长,您这么想,这次咱先遣连人员装备都非常精简,那几个纠察和那几顶纠察盔,全在后面大部队那里呢。
葛兴平:那可是五公里开外啊,您就放心吧,这次长巡您和小许一定能相安无事。
曾宪:气归气,还是要帮扶啊,这么一想也确实不气了,副班长同志,你说的有道理啊。
许光兵:副班长,今天上车的时候我在营地里捡到一顶纠察盔,不知道是谁的。
许光兵:当时紧急集合来不及问了,只好先揣行军背囊里带上车了。
许光兵打开行军背囊,翻出了那顶雪白的纠察盔,这盔在雪白的车顶灯辉映下,泛出刺目的雪白
许光兵:就是这个,一会儿停车了您帮我找连长问问是大部队谁的,一直忘了,刚才想起来了。
车内的气氛,倏地安静了
一车怨怼的眼神,倏地指向许光兵
一种令人窒息的怒火,在一排一班长曾宪的胸中回荡
他多想出去喘口气啊
车还在开
他推了推身边的车门,紧的
他的眼睛向上翻去,只有这样,坐正对面的、不争气的许光兵才能从他的视野中消去
向上翻去,向上翻去
曾班长就这样被气得晕过去
葛兴平:小刘!快拿药箱来!班长休克了!
刘仁:来了!
连队卫生员刘仁仔细查看了一下昏迷的一班长
刘仁:没事,就是晕过去了,缓一缓就好。
许光兵:班长有基础病?
刘仁:没有,就是叫你气的。
葛兴平:没事就好。
葛兴平:小许啊,这两天看你训练认真了,知道你想好,副班长看在眼里的。
葛兴平:但是现在这样还不够。
葛兴平:你还要加倍努力,尽早摘掉后进兵的帽子,挤到班里的前头、排里的前头、连队里的前头来。
班长曾宪从昏迷中缓过神来
曾宪:小刘,是你把我拉回了这鬼门关的吗?
刘仁:班长,您自己醒的。
曾宪:看来是我的魂儿不认路,自己踱步回了这鬼门关啊。
葛兴平:同志们啊,小许今天把班长气成这样,咱们略微惩罚一下他,讲点儿他的糗事怎么样?
众人一下子来了精神
全车众战士:好!讲一个!讲一个!
葛兴平:来这里维和之前,有一次我跟小许出营区买东西。
葛兴平:路上碰见一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同志,一眼就看出我们是当兵的了。
葛兴平:他看小许那步伐气不打一处来了。
葛兴平:打过仗的老同志口气就是大呀,一张口不问班长排长连长,大嗓门是直接就来——
葛兴平:“你们中央军委主席是谁?!”
全车战士哄车大笑
许光兵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他也笑了
班长曾宪不好意思地看向一旁的副班长葛兴平 他不得不承认,在处理战士之间的关系上,葛副班长总是比他讲方法、有主意
曾宪:唉!我这个班长学了一个月的幽默,还是不如副班长你平易近人啊。
葛兴平:班长你还是气性太大,还是要跟同志们多交流多共情,这样久了才能会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啊。
葛兴平:这是磨合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是训练场和党政书本之外的东西。
曾宪:看来我最近一心扑在训练和学习上,竟然犯了脱离群众的错误啊。
曾宪:行,我认识到错误了,这就给大家来一段自我检讨!
全车众战士:好!
革命的红船,从来在风浪中前进。
不论是危难的惊涛骇浪,还是隔阂的水花涟漪,从来打不翻它,只会增添别样的刺激与趣味。
相反,若是少了这些,革命又要多么单调乏味,多么脱离现实呢?
伴着那革命乐观主义的爽朗笑声,维和部队的长巡车队,劈开夜空向前去。
写在最后:
《蓝盔•红旗•炽心》所讲述的是中国维和部队的一支英雄连队的车队在执行长巡任务时意外穿越到泰拉大陆,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勇敢战斗,沿途解救大批难民并最终与罗德岛接头的故事。故事的主旨在于塑造中国军人的光辉形象、深刻剖析人民军队的精神品质和弘扬人民史观。在作品中,我会尽力避免鹰角式的“谜语人”,争取做到用人民的语言讲好人民的故事,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做好新时代的新军宣。在情节上,我也会用心考据,尽力保证严谨。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无论再仔细总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还希望广大读者可以不避讳地指出,我一定会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