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桌面电影的视听叙事特征与审美内核及重要案例作品分析

2023-12-10 10:48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一、概念界定

“桌面”指的是电脑屏幕,而“桌面电影”主要是以电脑屏幕作为镜头拍摄对象,以桌面屏幕的内容变化来完成叙事的呈现。这是一种非常极致化的影像建构形式,所有镜头都是电脑或手机显示屏。伪纪录片追求的是现实的渐进,而桌面电影追求的是行为动作的模仿和心理状态的体验。后来,“桌面”的概念从电脑屏幕拓展到了手机、平板以及监控等电子设备的屏幕。 从类型层面看,桌面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融合惊悚片的类型电影。桌面电影是以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屏幕为镜头画面,以视觉行为与动作表现网络生态下的大众心理特征,通过模仿人物网络行为动作和展现人物网络生活状态来推进叙事的电影形态。基于对网络多屏时代的视觉经验和行为动作的模仿才能产生桌面电影。其蕴含的是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基因,表现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电影视听叙事模式的新型视觉文化。

二、桌面电影的发展历程

从恐怖体验向惊悚体验转变,从伪纪录片形式向桌面电影本体视听语言转变。

1.初步尝试:

2002年就出现了86分钟片长的《柯林斯伍德怪谈》。当时电脑桌面刚进入图形化界面不久,影片就在GUI界面框架内,呈现男女主角视频聊天。在这种简单的尝试之后,2010年的《网络故事》进一步尝试在桌面借助多种程序和素材进行呈现。

2.伪纪录片化:

主要是用网络摄像头或手机摄像头,以伪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这样的镜头组合产生了形式上的新颖,但存在为了形式而损伤故事内容、人物表现力和细节真实的现象。导演对空间的建构和演员表演力的弱化,使用较多的对白来替代影像,以恐怖效果吸引观众,只能产生形式上的恐怖感而缺乏艺术表现和感染力。如2011年的《消失的梅根》、2013年的《巢穴》、2014年的《弹窗惊魂》。

3.转型与发展:

2018年《网络迷踪》《解除好友2》完成了从恐怖效果到惊悚效果的转型。两部“桌面电影”依托具有强烈悬疑气氛和充满惊悚体验效果的故事,运用视听语言模仿、建构网络行为动作和习惯,而产生心理体验上的移情效果,映射互联网生态环境下人类的心理特征和文化征候。

三、桌面电影的视听叙事策略

1.镜面反射式表演。

自拍视角是一种镜面反射式的影像呈现角度。照镜子是自我观看,而观看自拍影像是看镜子中的他者,观者与镜中的他者形成一种镜像观看模式。这样,观者和镜中他者会产生情感的移情、共鸣或完型效应与他者产生情绪、情感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反应。《网络迷踪》中,一方面由大量自拍视角的影像呈现,另一方面也呈现了自拍聊天式的网络生活状态。

2.主观视角的极限运用——基于视觉经验的体验式视听语言。

桌面电影所使用的桌面视角、自拍视角、摄像头视角等,是网络时代观众所熟知的视觉经验角度。网络视觉经验的积累让桌面电影的影像内化为观众所熟知的视听感知。《网络迷踪》和《解除好友2》将桌面视角运用到极致,形成一种模拟角色动作与心理的桌面电影视听系统。主观视角配合模拟角色动作和内心的视听,不仅带有强烈的真实感,更因视听模拟和表现主观视角的演员表演,从而产生了代入和移情式的观看感受。《网络迷踪》中,开发了属于桌面电影类型化的剪辑手法。在父亲和玛格聊天的段落中,第一个镜头是特写聊天界面,第二个镜头是大特写聊天界面,两个镜头剪辑在一起,通过景别范围的缩小,强化了角色对于对方回复的期待、关切与紧张心理。

3.同一时间的不同空间组合——视角和声音的多重信息叠加。

桌面电影将不同时空下的信息进行叠加,通过电脑桌面的视频影像和电脑音箱来呈现出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视频影像和声音。传统电影中绝大部分视听语言表现的是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桌面电影表现的则是同一时间而不同空间的影像和声音。在《解除好友2》男主角和女朋友聊天的镜头中,两个视角的影像呈现在同一个镜头画面中,女友的声音和男主角的声音在同一时间中出现,从而产生了双重的信息量。

四、桌面电影的审美内核

1.视听模仿角色动作与心理产生的体验式移情。

观赏模仿现实人类行为动作和心理状态的影像,在艺术观赏心理上满足了自我认知的心理需求。

2.对被控制的个体生活和心理的窥视。

桌面电影的观看主体也是被电脑或网络控制的观众,他们观看桌面电影的审美心理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式的窥视被控制的个体与生活。桌面电影的魅力之一即在于以个人在电脑、网络、手机前的行为动作,极度真实地窥探被控制的个体生活和心理隐私。桌面电影的审美内核除了窥探的快感,还有欣赏被控制、被操控的快感。

3.对网络虚拟生态中形成的心理特征映射。

桌面电影展现的是人类在网络世界衍生出的异化的行为、情绪和情感,从而映射了网络生态模式下人类的不安、恐惧、焦虑的心理和网络文化。这既表现互动性强和迅速的网络交流模式带来隐私的不可隐秘等危机中,也体现在人类对于技术设备的依赖,以至于失去主动性的无力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虽然在网络世界中和他人处于同一时空,但无力去干涉与掌握同一时间里不同现实空间发生的事情。

五、重要案例分析:《网络谜踪》

“桌面电影”的故事呈现全程以电脑桌面画面为主,因此具备独特的观感。《网络谜踪》以父亲“搜索”的轨迹为线索,逐步推理真相,让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进入一场父亲寻女的在线探案,几经反转,最终勘破真相救回女儿,带给观众一种亲自参与其中的体验,更新了观众对电影形态的认知,获得了市场和受众的认可,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桌面电影”的魅力。

1.悬念设置:电脑屏幕的窥视特性与现代使用经验

“桌面电影”将这种亲密的个人体验搬上银幕变成了一种公众观看,让观看者从观众视角转变成用户视角。这种改变让人们感觉好像在窥看他人的屏幕,满足人类自身潜藏于内心的偷窥欲。而“桌面电影”中这种原生的窥视,有利于悬念的设置以及被观众缓缓揭开。在《网络谜踪》中,电影围绕父亲大卫·金网络寻女的戏剧性故事,使用“桌面”表现形式代替现实场景进行剧情演绎。通过这种设定,观众进入了一个父亲的电脑桌面,透过电脑屏幕来窥视主角生活轨迹,像个黑客一样在暗黑的网络中探寻、旁观,随着“搜索”这一贯穿全片的线索,感受着人物曲折的遭遇,从设疑到释疑。

2.天然符号化元素:界面与符号

电脑屏幕中的界面与符号是天然具备隐喻效能的类型化元素。在影片中,画面基本上在谷歌搜索、Facebook、Instagram、网页视频报道、殡仪馆直播这些界面和符号中切换,不同界面承载不同的内容,每次对这些界面、符号的解读都意味着信息的更新、真相被揭露,观众的紧张情绪也自然地被调动。 跳转、停留的节奏以及交互行为,也为悬疑的叙事,渲染了紧张氛围。线索和剧情被藏在界面和符号的意涵中,而节奏以及交互正好是情绪的表露。在电影中,父亲为了寻找线索打开了过世妻子的电脑,电脑上杀毒软件弹出窗口提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杀毒,尘封电脑是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侧面地说明了尽管过去多年,父亲内心中失去挚爱的伤痕仍没有抚平,界面元素通过有层次、多角度的方式传递了丰厚的信息量。女儿消失的当晚,父亲的动态屏保桌面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暗示着女儿的失踪,符号元素为气氛的渲染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3.密闭属性:电脑屏幕的空间化特性

从观众与电脑屏幕的空间关系来看,“桌面电影”有很好的密闭构建优势与基础。电脑屏幕一般的使用场所是家或者公司,这反映了它对于人的所处方位的约束性,所以,我们面对电脑屏幕生成的影像画面时,很容易将这种束缚的感觉延续下来并代入观影过程中,带来密闭的感受。通过这种被约束、固定的空间特征,“桌面电影”营造出一种封闭的空间氛围,观众坐在影院接受信息的主观输入,对着电影银幕进行朝拜,亲历事件的发生,然后在这种诡秘的气氛中亲眼目睹整个剧情故事。 如今这个时代,屏幕已经成为现实的延展,电脑屏幕切切实实地变成了我们认识世界以及自我的窗口,我们每天面对屏幕的时间远远多于去观看实际的世界。从这个角度上说,“桌面电影”有着凸显时代特征的意义,是电影开始与其他新媒介互相影响和交融后,呈现出来的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洋.桌面电影的视听叙事策略和审美内核[J].当代电影,2019(06):39-44. 2.刘江波,袁徐庆.“桌面电影”形式与悬疑叙事质料——以《网络谜踪》为例[J].电影新作,2019(01):47-50. 3.屠玥.桌面电影:一场心理学的实验[J].当代电影,2019(06):30-34.

影视热点 | 桌面电影的视听叙事特征与审美内核及重要案例作品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