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京小伙北漂年入30万,买奔驰后,人到中年连5000都赚不到

2021-01-11 22:24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再次见到丁伟时,他眼神中已没了两年前的神采,眉宇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愁苦。这次相隔两年的重聚,话题自然离不开最近的境遇。

我对丁伟的认识还停留在两年前他刚做淘宝拍卖时的印象。当时,丁伟和朋友盘下了一个淘宝店铺,平时卖卖字画。

“卖字画的生意并不好,一月卖不出一张是常态。”丁伟回忆说:“幸亏后来小二让我们上淘宝拍卖,让我彻底翻了身。”

在书画行业混了8年的丁伟做起淘宝拍卖来如鱼得水,一张成本2000多的名人书画,拿到淘宝“包装”一下,随随便便可以买到5000。一个月四场拍卖的流水高达70万,“一半是利润,我们三个合伙人分,一人每月能有十来万的收入。”

但从去年开始,淘宝拍卖的收入开始递减,今年更惨,一场拍卖下来,一张卖不出去成了常态。

“疫情过后,大家手里都没闲钱。”丁伟诉苦道:“一个月还分不到5000块,我不如去上班得了。”

在我认识丁伟的十年时间里,他一直被我视作努力奋斗,成功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类人,能说出“不如去上班了”这样的话,还是第一次发生。

1、“贵族学校”里的穷学生

今年33岁的丁伟出生于南京一户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工人。

小学时,父亲的工厂效益不佳,每月仅能发300多块的工资。为了养活家人,父亲主动选择了下岗,把亲戚朋友的钱借了个遍,凑了十万块钱,买了辆出租车。

丁伟依稀记得,1995年,每逢周末,母亲就带着他去亲戚家玩,其实是去借钱。亲戚也不富裕,这家给五千、那家拿一万的,大部分没有要借条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人还是淳朴,不像现在这么现实,借钱是情分,不借钱是本分。

依靠着这辆出租车,父亲没日没夜的干活,撑起了家庭,全年无休,过年时,也是匆匆回来吃个年夜饭就走了。

有次,父亲难得休息了半天,开车带家人去玄武湖玩,母亲可能是感觉一家人很久没有如此惬意的时光了,说了句:“等我们家把欠的钱都还了,就轻松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给丁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时刻在提醒他是个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

可惜,丁伟在学校的成绩并不好。父母花钱把他送入了国家级重点高中、请名师帮他补课,他的成绩依旧徘徊在班级中下游。

“高三时,班主任直截了当地跟我说,我不可能考上大学。”丁伟自嘲道:“虽然不好听,的确是事实。”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考上大学,丁伟选择考艺术,即使他不怎么喜欢这门专业。2006年,丁伟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

南艺在南京的名声不是很好。

在大众眼中,学艺术的男生是纨绔子弟,每天就会背个画夹或吉他,四处晃悠,吃喝玩乐;学艺术的女生长得漂亮,早被社会上有钱人包养,每逢周末南艺校门口云集的豪车,就是有钱人来接“小三”的。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南艺门口豪车云集不假,但绝大多数是来接自己孩子的家长开的车。

丁伟没有开豪车的家长,只有开出租的父亲,他每天花1块钱坐88路公交车去上学,直到大二在麦当劳打工有了一点零花钱才买了一辆二手山地车。

“我的同学80%都挺有钱的,至少装作很有钱的样子。”丁伟感叹说:“跟我玩得好的几个同学,一个家里是做工程的,两个家里是做官的,家境最差的也是公务员。”

南艺的学费最低9000元,最高16000元,普通本科只需4000多,没钱谁会让小孩学艺术呢?

丁伟为了不给父母增添负担,尽量不和同学出去“潇洒”,大一暑假便去了一家麦当劳打工,谁知这一干就是四年。

2、底层伤害,深深刺激了我

聊到麦当劳打工经历时,丁伟有些激动,

“前段时间不是有个苏州工厂给员工发工作证的时候往地上扔吗?有个学者评论说,这个发证的人肯定也不是什么领导,充其量是个基层小干部,他这么做羞辱和他一样的新进员工,是一种底层相互伤害的行为。我在麦当劳打工,真真切切感受过什么叫底层伤害。”

麦当劳门店中,绝大部分是拿时薪的临时工,2007年是6.5元/时,丁伟刚进店,经理就把没人愿意干的打烊工作交给他。

每天晚上八点上班,凌晨一点下班,挣30块钱。教他的老员工是一位40多岁,身材矮胖的中年妇女,脾气暴躁,两个眼睛似乎是得了甲亢,向外凸起,给人一副不好相处的感觉。

她教丁伟打烊时,没有丝毫耐心,只说了句“看我怎么做,学着就行了”。丁伟尝试问清楚炸锅清洗程序,她瞪着丁伟不客气地说:“你怎么这么笨?”然后继续自顾自的干起活来。

丁伟什么都没学到,第二天独立上岗时,工作没有做完,被值班经理嘲讽了一顿:“还大学生呢,这些事都做不好?”

更令人气愤的是,有次进货,丁伟负责把两箱鸡翅从店门口搬进库房,他端着60多斤的箱子,步履蹒跚地走到库房门口,却被一名时薪8块钱的训练员拦下了。

训练员恰巧在门口打电话,见到丁伟走来,丝毫没有走开的意思,得意地朝他使了个眼色,仿佛在说“老娘就是搞你怎么了?”

倔强的丁伟抱着鸡翅站了五分钟,直到满头大汗,手酸的几乎要崩溃时,训练员才心满意足让开了通道。“我也不知道我哪里得罪了她,我才上班一周,我能认识谁?或许她就是享受欺负新人的快感。”

后来丁伟了解到,这名训练员中专毕业后,就来到麦当劳打工,已经干了两年,即将升任组长,时薪从8块涨到9块。她见到经理跟小蜜蜂一样的扑上去,说一些俏皮话讨对方开心,遇到新人,板着个脸,颐指气使。

这名飞扬跋扈的双面人曾把餐厅里一位老实巴交,五十多岁的老员工骂哭。

“大叔躲在墙角偷偷抹眼泪,我想做点什么,却发现什么也做不了。我搞不懂为什么一位刚刚步入工作没几年的小孩,能把和自己父亲差不多大的下级员工骂哭?现在我明白了,底层相互伤害。”

打工的第一个月丁伟挣了554块,他高兴坏了,同时也暗自发誓,毕业后绝对不会继续留在这种为了一小时只能挣几块钱的行业中。

3、远赴北京做销售

大学毕业时,丁伟同学大部分家里都安排好了工作,学艺术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跳板,混个本科文凭,有了文凭,他们可以进入国企或回家继承产业。

丁伟的父母没有关系,没有后台,什么都要靠他自己。南京的艺术市场太小,为了摆脱底层,2010年,他选择远赴北京发展。

在北京,丁伟一个亲戚朋友没有,为了省钱,他在郊区顺义住了一张床铺,12个平方的房间内住了6个人,月租280块。

租客中大部分是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小青年,卫生习惯很差,回来时,脚也不洗,脱了鞋上床睡觉。夏天开着窗户还能忍受,冬天开暖气,闭着窗户,简直像个毒气室。

浴室是公用的,六个淋浴,去晚了热水被前面人洗完了,就只能冲冷水。最奇葩的是淋浴间和公厕建在一起,一排淋浴对面是一排大便坑,有的坑位门坏了,直接“现场直播”蹲坑全过程。

洗了半个夏天冷水澡的丁伟在工作上遇到了贵人,他入职了一家拍卖行,负责征集拍品,拍品成交后,根据成交额,他能分到相应的佣金。

听上去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几乎和房产中介没什么区别。

但丁伟说:“完全不一样,房产是刚需,艺术品拍卖是小众,圈子非常小,不是在街边发个传单能拉来客户的,没师傅带你,一辈子干不出来。”

艺术品行当相当吃人脉,幸亏带丁伟的方总是个不错的领导,手把手教他如何与客户交流,如何成单,如何维护客情关系。方总干了二十多年拍卖行业,身价已达千万级,在他身上,丁伟第一次看到了摆脱底层的希望。

上班的一个月后,方总把丁伟叫到办公室说:“这里有个我朋友介绍的新客户,对拍卖感兴趣,你去拜访一下,探探路,人在苏州。”

丁伟接到任务,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有了一个潜在的大客户,害怕的是自己初出茅庐,谈崩了怎么办?出发前的前一夜,他翻来覆去在床上睡不着,脑海中反复演练着如何与苏州老板接洽的全过程。

结果第二天,到苏州时,一紧张全忘了,丁伟只记得和老板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拍卖行的业务,与如何参与竞拍,并推荐了几张即将上拍的书画,大肆吹嘘了一番升值潜力。

苏州老板模棱两可,表示自己知道了,便礼送他出门。

晚上,方总打来电话询问情况,丁伟明知道希望不大,仍拍着胸脯说:“谈得很好,值得跟踪。”

谁料,在拍卖行即将举办的前一周,苏州老板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可以来参加拍卖行?丁伟如同喜从天降,殷勤地安排了接待事宜,租了一辆宝马去首都机场接人。

一场拍卖下来,苏州老板买了300多万的书画,晚上,丁伟带着同事跑去三里屯狂欢——这一场他挣了10万元的佣金。

第三天,送苏州老板走时,下车前,老板递给丁伟一个礼盒,说:“谢谢你小丁,这套紫砂壶送你。”回家后,丁伟打开礼盒一看,发现壶里揣着五千元现金。

“那是第一次有人给我送礼,”丁伟脸上有些喜悦:“原来有钱人出手都这么豪爽,我到今天都记得那时候有多兴奋。”

4、创业五年一场空

在北京拍卖行干了五年后,丁伟已经颇具人脉资源了。年收入达到了30万元左右,他把积攒下来的100万投到了书画中,买了一大批名人字画,等待升值套现。

2010年-2014年,书画市场行情一路高涨。手上只要有画,几乎都能升值,两万块买的,一年后五万卖出。丁伟有个同事,为人灵活,做事仗义,出手大胆,来北京时一无所有,6年后,买车买房不说,还开了两家画廊,自立门户了。

2015年,丁伟忍不住寂寞,离开了拍卖行,返回南京创业,开了家“皮包公司”,整天拿着个包去同行家串门,推荐自己的存画。

“虽然在北京有些人脉,拿到南京几乎用不上,两个圈子,但我当时相信,只要我肯跑,一定能像北京一样闯出名堂。”

创业没有大拍卖行背书,丁伟吃了不少闭门羹,不少人拿他当骗子。冷嘲热讽,扫地出门的事频频发生。

丁伟给自己定下每天拜访5家新客户的任务,从早忙到晚,半年时间,把南京同行认了个遍。他的座右铭是:打破天花板,人生不设限。

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从几千块的小买卖做起,到十几万的大货,丁伟一年也能挣20多万,虽说收入不及北京,但他还很满足,毕竟南京才是自己的家,在家能陪伴父母,成家立业。

谁料好景不长,2016年,书画市场开始萎缩,市面上热钱再减少,书画是投资品,升值靠热钱炒作。没了热钱,等于断了升值潜力。到了2018年,丁伟的生意又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这时,一个朋友提出,他有个淘宝店铺,要不大家合伙做一做,无意间打开了淘宝拍卖的渠道。淘宝拍卖的负责人恰巧是丁伟在北京的一个老同事,在淘宝的扶持下,丁伟店铺流水月均70万,平均每月能分到10万多,年入百万成了现实。

丁伟总结这段经历就三个字:运气好。

2018年12月,丁伟盘算了一下手上的现金,有150多万,他拿出40万买了一辆心仪已久的奔驰E。

“很早就想买车了,可能是屌丝当久了,之前挣的钱舍不得。淘宝拍卖挣了钱,已经30多岁了,我想对自己好点,外出谈生意时,也有点面子,像个成功人士。”

2019年3月,丁伟在迈皋桥买下了一套300万的住房,首付100万,每月还7000多的贷款。按揭不到一年,疫情过后,淘宝拍卖的业务直线下滑,丁伟只当了一年多的“成功人士”,淘宝拍卖便黄了。

6月,丁伟重新找了份淘宝店铺代运营的工作,帮人打理淘宝店铺,月薪6000,工资只够还贷款。自己淘宝拍卖的生意带着做,期待市场变好。

丁伟自嘲道:“我国仍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我现在一个月6000块,已经超越一半人了!”对于未来,丁伟表示,今年不想再折腾了,想静默一段时间,择期再战。

回想起,毕业十年中最高兴的时候,丁伟说,应该是2015年刚回南京时,手上有100多万,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聚会遇到在国企工作的老同学,听对方吹捧时,可得意了。


南京小伙北漂年入30万,买奔驰后,人到中年连5000都赚不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