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正是因为人本身
我认为简单结论“我们通过外部事物认识到自己,但是这个自己并不是真实的自己”有待争议。“假设整个世界除了你没有别的事物,你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存在”是值得肯定的。 人通过外部世界是可以认识自我的,引用费尔巴哈对过去强调主客分离的认识论的批判,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不只观察所谓的客体,还观察到自己的视线。 因为过去认识论一直存在一个难以解决我问题,主体在用主客认识论来认识世界的时候,假设自己能超越自我来认识事物,而实际上逻辑无法保证此点。认识者已经自身存在于认识之境,而脱离此境无法讨论认识事物。 这一点唯识宗也意识到,但他们的解决方式是认为客观物体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并且由此创建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但本质上是以心为基准来产生物,故心外无物。这种认识方式有一定道理,但这难以解释未被发现的不可思之物的出现。更完善的是王阳明心学,花人同境没有完全说花这种客体是人心捏造出来的,而是说了一种类似于罗格斯或者阿赖耶识的事物,即心,把一种事物内化命名为“花”,也就是把外部事物内化为人可知事物,而非直接认识事物。 所以,我们不是直接认识事物,而是通过加工内化来认识事物。所以认识事物存在一个加工过程,我们如果认识有分歧,必然在其加工过程中有分歧。如果“我们通过外界认识自己但是无法认识真实的自己”,必然是其中出现问题。 认识事物的基础是非理性的感性行为,原始认识是前逻辑行为,即眼耳鼻舌身对应的色身香味触,而人的意集合前逻辑的色声香味触,来内化整合于心中。那么整个内化过程就是,万法直接接触眼耳鼻舌身,主体与客体接轨,然后眼耳鼻舌身产生了色身香味触,传给意来整合入心,成为前逻辑事物。 前逻辑事物即感性,而后感性即感性处理后产生的逻辑观念产生过程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方式。正如巫术相术与自然科学,都是人交互方式的产物的成品的不同分支。 正如在资本主义到来之前,是绝对不会有现在自然科学的,因为资本主义的感性交互方式要求控制事物,所以以量化方式来认识事物。马克思已经论证了,资本要求控制世界以追求生产效率,这种对自然的态度带来了量化的认识世界方式以追求加强对生产规律的掌控。那么,这种要求比然导致对原始认识客体工具(眼耳鼻舌身)的抛弃而改用其他的更精确固定的工具(尺子,机器),那么就带来了自然科学之量化标准。 而术数巫术不需要掌控自然,而是顺应自然,所以取象而以数链接其中。他的交互方式建立在原始阶段,形成所以以色声香味触来直接对应万法而非中间又加“客观”标准,唯一的工具还是人造之数来链接形象。 可见,交互方式影响人认识世界的观念,同理,影响人认识自我的方式。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人认识事物有两个环节,一是直接接触客体,二是产生感性认识,三是产生逻辑观念,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对人之主体的认知偏差。 从一二环节来讲,人没有在物理上接触客体物体即不能产生感性认识,无论是直接接触还是间接接触;主体不能超越自身范围来认识事物,所以必须接触客体。人如果接触过程出现混乱,如器官病变,那么也不能产生正常的感性,也会认知混乱,例如出现器质性病变的精神病。 从二三环节来讲,感性加工为理性的方式出错则认知错误,人不能认识自我极有可能是因为其根本没有通过逻辑推理其中的关系,我在《论人的逆向构建和存在偷换和机器人》中指出,“主体察觉客体是一个无意识的顺推过程,从存在到显现的过程。”而从显现到存在是一个逆推过程,我们常常无意识调用察觉客体的逻辑来套用到察觉主体的过程,即用我们交互外界事物的方法来交换自我,这种逻辑必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个逆推过程,就容易用显现集合来代替存在。也就是显现集合与存在被偷换了。” 那么,我们现在之所以从外界无法认知自我,并不是无法认知,而是认识逻辑错误。人固然通过认知客体来认知自我,但是其中的定位逻辑不一样。自我察觉绝不是像客体认知一样的套环游戏,现在ai炒得沸沸扬扬的机器人意识大多是用主体的应激反射来偷换了发出应激反射的主体,即可反应了这种人对自我认识逻辑的严重缺陷。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我们对自己尚且是这种套环游戏,何况ai?ai问题只是人在认识自己时的问题的一种外化罢了,正如上帝按照自己创造亚当夏娃。世界,就是人心的一面镜子,世界依物质而立,靠人心而存。 所以,人之所以无法通过外界来认识真实的自我,不是因为世界,而是因为人认识世界的过程出来差错,正是因为人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