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站最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时间线-[①大战开始前]

2023-04-13 20:04 作者:薯条的自我修养  | 我要投稿

欢迎指正错误并提出补充

前篇指路

1919 年 

安东·德莱克斯勒创立德意志工人党。

 1 月 18 日 

巴黎和会召开。

 3 月 1 日

由朝鲜宗教界人士组成的“民族代表”33人和青年学生发起,并以朝鲜高宗李熙的葬礼为契机,在京城塔洞公园举行民众集会,宣读《己未独立宣言》,进行示威、请愿活动要求独立。

朝鲜“三一”起义。

 3 月 21 日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3 月 23 日

意大利建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由一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退伍军人为主而组成的组织。墨索里尼在法西斯成立大会上说:“帝国主义是所有经济和精神扩张的民族的生存基础。”“我们有权要求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

 5 月 1 日

政府集结军队攻入慕尼黑,德国十一月革命结束。

 5 月 4 日

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中国“五四运动”。

 6 月 28 日

德国签署《协约及参战国对德和约》;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8 月 1 日

匈牙利苏维埃政府宣布辞职,由工会政府取代,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

 9 月

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

 11 月

匈牙利建立霍尔蒂·米克洛什军事独裁统治。

1920 年 

1 月 10 日

国际联盟成立。

 1 月 16 日

美国禁酒运动。

 1 月 20 日

《凡尔赛和约》生效。

 2 月 24 日

德意志工人党公布希特勒与德莱克斯勒合作起草的二十五点纲领,并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

 5 月 7 日

苏维埃俄国正式承认格鲁吉亚独立。

 8 月

陈独秀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 年 

2 月 15 日

苏维埃俄国夺回格鲁吉亚。

 2 月 28 日

彼得格勒的大规模罢工,点燃了驻防喀琅施塔得的波罗的海舰队水兵积累已久的不满情绪,进而发动兵变成立临时革命委员会,控制喀琅施塔得。要求实现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改选苏维埃政府。

苏维埃俄国爆发喀琅施塔得武装叛乱。

 3 月

苏维埃俄国的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按国家政治制度以及按工人的政权力量说来,我们俄国无产阶级比任何英国和任何德国的还要先进,而同时按相当完善的国家资本主义组织,按文化水准,按施行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准备程度说来,我们俄国无产阶级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都还要落后。正因为这种特殊情形,遂使现时工人们应当向那些决心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相当认真帮助组织大规模国家生产之最有文化、最有天才和最有组织能力的资本家提出必要的特殊的“赎买”,这难道不明显吗?”

 7 月 23 日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参加大会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陈独秀和李大钊因事务繁忙未出席大会。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8 月 3 日

冲锋队成立。发誓愿作“钢铁的组织”为纳粹党效力和“心甘情愿地追随领袖”。慕尼黑陆军第七军区参谋恩斯特·罗姆上尉任参谋长。

 11 月 12 日 

美、英、法、日、意签订《五国海军条约》,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12 月 7 日

《英爱条约》签署,爱尔兰独立,建立爱尔兰自由邦。

1922 年 

10 月 28 日

贝尼托·墨索里尼不满法西斯党在1921年的意大利国会选举中的535席只取得105个议席而号召3万名支持者进入罗马。

“进军罗马”。

 10 月 30 日

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任命墨索里尼为首相,召他组织内阁,任命为总理,获取政权。

 12 月 17 日 

旧日本海军航母“凤翔”号竣工,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

旧日本海军航母“凤翔”号。

12 月 30 日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苏联成立。

在莫斯科大剧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2,215名代表,同时,代表大会选举了苏联的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成立了苏联政府——以列宁为首的苏联人民委员会。会议批准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宣言。宣言规定了各共和国联合的基本原则:享有平等权利并按自愿原则加入苏联,有权自由退出联盟,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可以加入联盟。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条约。

加入联盟的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会议上通过了《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国会名誉主席 - 同志的问候。致列宁》《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条约》以及《关于苏联首都的决定》的文件。

1923 年 

1 月 11 日

法国伙同比利时以德国未履行赔偿义务为由,出兵10 万占领鲁尔。

一九二〇年七月的斯帕会议决定了德国应该偿付给协约国各国的赔款份额,并规定了征收欠款的方法。一九二一年一月的巴黎会议决定德国的赔款分四十二年支付,每年缴付固定数额的现金,其余的则从德国的出口收入中按比例扣除。第一次伦敦会议决定,由于德国欠缴二千万金马克赔款,作为制裁,必须占领杜塞尔多夫与杜伊斯堡。一九二一年五月的第二次伦敦会议规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一千三百二十亿金马克(不包括对被破坏的财产的赔偿),每年缴付二十亿金马克与德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六。一九二二年七月,德国政府请求推迟缴付,遭到法国政府的坚决拒绝。一九二三年一月十日,普恩加莱政府不顾其他协约国的反对和全欧洲舆论的愤怒,以“确保生产安全”为借口,命令德古特将军率军占领鲁尔。

 7 月 24 日

协约国与凯末尔政府另定《洛桑条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在瑞士洛桑缔结,次年 8 月 6 日生效。此条约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疆域。土耳其虽然放弃了其在阿拉伯地区的领土和塞浦路斯,但保留了东色雷斯,同时取消了亚美尼亚的独立和库尔德的自治。

 9 月 1 日

关东 7.9 级大地震(实为里氏8.1级)。

10 月 29 日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当选首任总统。

11 月 8 日

“全国革命已经开始了。这个大厅已经由六百名有重武器的人员占领,任何人都不许离开大厅。巴伐利亚政府和德国政府已被推翻,临时全国政府已经成立。陆军营房和警察局已被占领,军队和警察正在纳粹旗下向市内挺进。”

“我的手枪里有四颗子弹。如果他们不肯跟我合作,三颗留给他们,最后一颗就留给我自己。如果到明天下午我还没有成功,我就不要这条命了。”

“不错,我自食其言。请原谅我。但是为了祖国的缘故,我不得不如此。”

“一起组织新的德国政府,巴伐利亚内阁已经下台,我建议,巴伐利亚政府由一位摄政者和一位享有独裁权力的总理组成。我建议冯·卡尔先生担任摄政者,波纳先生担任总理。十一月罪人政府和德国总统已经被宣布撤除。新的全国政府将在今天,在慕尼黑这个地方被任命成立。”

啤酒馆暴动。希特勒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军政头目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宴会之际发动政变。

 11 月 9 日

啤酒馆暴动失败。

(1919年成立的德意志共和国国庆日)早上11点左右,三千名希特勒的党徒又聚集在啤酒馆外。在希特勒、戈林和恩里克·鲁登道夫将军的带领下朝慕尼黑市中心进发。最终16名纳粹分子和3名警察被打死。希特勒在《我的奋斗》的前言中提及他们的名字,并认为他们是“烈士”。

 11 月 11 日

希特勒被捕。

1924 年 

1 月 21 日

列宁与世长辞。

 4 月 9 日

美国金融专家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即道威斯计划。

 8 月 16 日

伦敦会议 (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道威斯计划”。

 9 月 1 日

法国、比利时军队撤出鲁尔地区;

“道威斯计划”生效。

12 月 20 日

希特勒出狱。

1925 年

3 月 12 日

孙中山逝世。

1926 年 

7 月 9 日

国民党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发动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党政军负责人和各界民众5万余人参加大会。国民革命军共有8个军,约10万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9 月 8 日

德国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1927 年

4 月 18 日

在成立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关于奠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国民政府宣言》,提出国民革命方略四条:密切革命军与人民的配合﹔造成廉洁政府;提倡保护国内实业;保障农工团体利益并扶助其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委员制﹐由蒋介石﹑胡汉民﹑张静江﹑吴稚晖等十二人为政府委员,胡汉民为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吴稚晖为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政府各部门设有:秘书长(钮永建 ),财政部长(古应芬,钱新之代),外交部长(伍朝枢),民政部长(薛笃弼),司法部长(王宠惠),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政府辖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广东﹑广西等。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8 月 1 日

南昌起义。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

 8 月 7 日

八七会议,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任总指挥),师长余洒度、副师长余贲民、参谋长钟文璋,下辖3个团。其中第一团由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以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组成,团长钟文璋(兼);第二团由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安福、莲花、萍乡、醴陵、衡山等地的工农武装组成,团长王新亚;第三团以浏阳农军为主,加上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分组成,团长苏先骏。上述参加起义的各路人马共计4000余人,统一由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指挥调度。

1929 年 

10 月 29 日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华尔街股灾。

1930 年 

3 月 12 日

甘地开始“食盐进军”。

“除非印度获得自由,当局不再实行《食盐专营法》,否则就永远住在海边。”全国新闻记者纷纷赶来采访,详尽报道了“食盐进军”的情况,引起了印度的广泛支持。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与此同时印度各地到处举行示威游行,一个群众性的反英斗争开展起来。

 5 月 4 日

甘地被捕。

局部动荡

1931 年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日军入侵中国东北三省。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

1932 年 

3 月 1 日

日本扶植溥仪建立傀儡政权。

 11 月 8 日

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1933 年 

1 月 30 日

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2 月 27 日

希特勒想实行魏玛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特别授权法,该法律规定总理可以不通过议会自行制订规章以代替法律,但授权法需议会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员通过才能生效,在魏玛共和国的历史上,只在1923年-1924年共和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才启用过一次。但希特勒的纳粹党在议会中只占有32%的席位。因此希特勒上台后立即要求总统兴登堡解散议会,定于1933年3月5日进行重新选举。当时德国共产党是议会中第二大党,占有17%的席位,并且反对启动特别授权法。希特勒想占有议会的多数席位,就必须将共产党打压下去。

德国国会失火。

3 月 9 日

罗斯福百日新政。

3 月 20 日 

党卫军在慕尼黑城外开设达豪集中营。

4 月 1 日 

德国抵制犹太人经营的商店和企业。

4 月 7 日 

德国通过《重建专业公务员制度法》。

7 月 14 日

德国通过《禁止遗传疾病患者生育后代法》。

9 月 1 日

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上首度使用“第三帝国”。

9 月 21 日

德国国会纵火案开庭审理。

12 月

德国制定新扩军计划。

规定建立21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又1个骑兵旅,1支装甲部队和1个轻装师。陆军在和平时期总兵力为30万人,战时扩展到63个师,其中33个师为野战部部队。这个计划原定1938年完成,但希特勒下令提前到1934年10月完成,但由于当时尚没有实行新的征兵制,因而兵源十分困难。

1934 年 

9 月 19 日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苏联的外交委员马克辛·李维诺夫在国际联盟大会上发表了加入国联的演说,使苏联成为第59个加盟国。李维若夫在演说中代表苏联承认国联的规章,并感谢法国外交部长路易斯·巴瑟对接纳苏联加入国联所做的各种努力。由于法国在外交方面不断地奔走呼吁,因此在本月17日表决接纳苏联加入国联时,结果以38票赞成而获通过。有3个国家(荷兰、葡萄牙、瑞士)投反对票,4国缺席,7个国家投弃权票。

10 月 10 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5 年 

1 月 15 日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

3 月 1 日

赫尔曼·威廉·戈林被任命为空军总司令,戈林正式对外宣布,德国建立了自己的空军。

3 月

德国通过全民公决,萨尔河盆地归属德国。

3 月 16 日

希特勒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和平时期由36个师组成的德国陆军。

5 月 21 日

希特勒颁布秘密国防法,改组了武装部队。

9 月 15 日

《纽伦堡种族法》。

10 月 3 日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阿比西尼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使意大利得以成功侵占埃塞俄比亚。

1936 年 

2 月 26 日 

又称“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数位青年军官率领士兵分别前往东京各地展开刺杀,并取得相当成果,有两名前日本首相遇害身亡,还一度占领了东京市中心。然而叛军并未成功杀害时任日本首相冈田启介和占领皇居,他们也并未成功争取到高级将领的支持,加上天皇对于本次政变行动的愤怒等因素,进而导致叛军无法实现政权的替换,最终缴械投降。

二二六事件,日本境内军事政变,日本军队势力增强。

3 月 7 日 

德军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顺利挺进莱茵兰。

7 月 18 日

西班牙弗朗西斯科·弗朗哥联合其他反动军官发动反政府武装叛乱,挑起西班牙内战。

7 月 31 日

德国发动“魔火”运输行动,向弗朗哥叛军运送物资,将士兵运至西班牙。

10 月

弗朗西斯科·弗朗哥被推举为“国家元首”并任叛军总司令,晋大元帅。

10 月 22 日

长征胜利结束。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0 月 25 日 

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签署合作条约。

11 月 1 日 

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宣布结成罗马-柏林轴心。

11 月 25 日 

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12 月 12 日

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

西安事变。

1937 年

2 月 14 日

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下水。

5 月 6 日

兴登堡号飞艇在一场灾难性事故中被大火焚毁。飞艇正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总站上空准备着陆,仅花32秒的时间就被烧毁,起火原因尚不清楚,不过人们认为它是由发动机放出的静电或火花点燃了降落时放掉的氢气所致。

7 月 7 日

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8 月 13 日

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在淞沪会战中,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伤亡9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伤亡25万余人。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淞沪会战。

9 月 23 日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9 月 25 日

平型关大捷。由林彪指挥的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大同平型关对日军的一场伏击战,以八路军获胜告终,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取得的首次胜利。有力配合了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

12 月 13 日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

南京大屠杀。

1938 年


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谢尔盖·基洛夫遇刺事件直接触发了大肃反,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做秀公审、关押和死刑,使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也使苏联的党、政、军、科学文化界失去了一大批优秀骨干,使社会主义失去了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

苏联肃反运动。

3 月 12 日

德国入侵奥地利,奥地利附属德国。

3 月 16 日

台儿庄战役。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1万余人。

5 月 17 日

美国国会通过扩建海军法,决定加快造舰进度,计划10年内造舰吨位达115万吨。

9 月 29 日

慕尼黑会议。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11 月 9 日至 10 日 

德国开展全国范围的反犹暴动。

【全站最细】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时间线-[①大战开始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